
魏尔斯特拉斯.doc
34页请对照图片内容,把错误的修改过来(图片不要删掉)请对照图片内容,把错误的修改过来(图片不要删掉) 然后发邮箱:然后发邮箱:liongcq@,,谢谢!谢谢!魏尔斯特拉斯魏尔斯特拉斯沈 永 欢 (北京工业大学) 魏尔斯特拉斯,K.w,T.(Weierstrass,Karl Wilhelm Theodo r) l 8l 5 年 l 0 月 31 日生于 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奥斯登费尔待;1897 年 2 月 19 日猝于柏林. 数学魏尔斯特拉斯的父亲威廉(Wilhelm)是一名政府官员,受过高等教育,颇具才智,但对子女 相当专横.魏尔斯特拉斯 11 岁时丧母,翌年其父再婚.他有—第二妹;两位妹妹终身末嫁, 后来一直在生活上照料终身未娶的魏尔斯特拉斯. 由于其父多次迁居,魏尔斯特拉斯上过几所小学. 1829 年,他考入帕德博恩的天主 教文科中学该校创建于公元 820 年,历史悠久.他成绩优异,年年得奖,在拉丁文、希 腊文、德文和数学四科中,表现尤其出色. 1834 年夏毕业时,他是获得甲等毕业文凭的 三人之一.威廉要孩子长大后进入普鲁士高等文官阶层,因而于 1834 年 8 月把魏尔斯特拉斯送往 波恩大学攻读财务与管理,使其学到充分的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为谋得政府高级职位 创造条件. 魏尔斯特拉斯不喜欢父亲所选专业,于是把很多时间花在大学生自由自在的放纵生活 上,例如击剑、宴饮、夜游.他在这些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专业兴趣在于数学. 当时 J.普吕克(Plvcker)在波恩执教,但他忙于各种事务,不可能抽暇进行个别救学,所以 魏尔斯特拉斯从他那里获益不多.在枝期间,魏尔斯特拉斯研读过 P.S.拉普拉斯(Laplace)的《天体力学》(Mecanique ce1este)和 C.G.J.雅可比(Jacobi)的《椭圆函数新理论基础》(Fundamenta nova theorie functionum ellipticarum). 前者奠定了他终生对于动力学和微分方程论感兴趣的基础; 后者对他当时的数学水平稍难了些.他还钻研过 J.斯坦纳(Steiner)的一些论文.事实上, 后来他成为斯坦纳数学论著的编蒃者.不过,这段时间中 N.H.阿贝尔(Abel)是他最大的 鼓舞泉源.他在晚年致 S.李(Lie)的信中曾说,在 1830 年的《克雷尔杂志》(Journal fur die Reine und Angewandte Mathematik)上读到阿贝尔致 A.M.勒让德(1egen dre)的信, “在大学 生涯中对我无比重要.从确定 z(x)(这是阿贝尔引进的函数)满足的微分方程来直接导出该函 数的表示形式,这是我为自己确立的第一个数学课题;我有幸得到了这个问题的解,这促 使我下定决心献身数学.我是在第 7 学期作出这个决定的.这就是说,约在 1837 年底,他 立志终生研究数学. 1838 年秋,他令人谅讶地放弃成为法学博士候选人,因此在离开波恩大学时,他没有取得学位。
4 年大学,耗费巨大,末得学位而归,自然使父亲极度不满.幸亏父亲的一位爱好数 学的朋友出来调解,建议把魏尔斯特拉斯送到明斯特附近的神学哲学院,然后参加中学教 师任职资格国家考试.魏尔斯特拉斯遂于 1839 年 5 月 22 日在该院注册.他在该院遇见了 使他终身铭记的 Ch.古德曼(Gudermann)古德曼热定于研究椭圆函数,其基本思想是把 函数展开为幂级数,这正是魏尔斯特拉斯的解析函数论的基石. 1839—1840 学年上学期, 听古德曼第一堂课的有 13 人,可第二堂起只剩下魏尔斯特拉斯一人,师生促膝谈心,相处 融洽.古镕德曼还为这位唯一的学生讲授解析球面几何学. 1840 年 2 月 29 日, .魏尔斯特拉斯报名参加国家考试,考试分笔试、口试两部分.他 有半年时间就主考指定的 3 个论题写作论文,古德曼应魏尔斯特拉斯的请求为笔试出了一 个很难的数学问题:求椭圆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他对自己学生所写的论文给予高度评价,说所提问题对“一位年轻的分析学者来说是很难的” ,但论文表明作者“足以列 入戴以荣誉桂冠的发现者队伍之中” , “为作者本人,也为科学进展着想,我希望他不会当 一名中学教师,而能获得更为有利的条件,……以使他得以进入他命定有权挤身其中的著 名科学发现者队伍之中. ”可惜学院负责人十分保守,对这一评价未予重视. 1841 年 4 月,魏尔斯特拉斯通过口试;1841 年秋至 1842 年秋在明斯特文科中学见习 一年. 1840 至 1842 年间,他写了 4 篇直到他的全集刊印时才问世的论文“关于模函数 的展开”四、 “单复变量(其绝对值介于给定的两个界限之间)解析函数的表示” 、 “幂级数论” 和“借助代数微分方程定义单变量解析函数” .这些早期论文已显示了他建立函数论的基本 思想和结构,其中有用幂级数定义复函数,椭圆函数的展开,圆环内解析函数的展开[早于 P.A.洛朗(1aurent)两年],幂级数系数的估计[独立于 A.L.柯西(Cauchy)],一致收敛概念 以及解析开拓原理.1842 年秋,魏尔斯特拉斯转至西普鲁土克隆的初级文科中学.除数学、物理外,他还教德 文、历史、地理、书法、植物,1845 年还教体育!繁重的教学工作使他只能在晚上钻研数 学.科研条件极差:乡村中学没有象样的图书馆;校内没有可以与之讨论的同事;经济拮 据,无力订阅期刊,甚至付不出邮资.或许这对他这样自强不息的人也有好处,可以潜心 锤炼自己独特的观念和方法.他曾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关于解析因子的注记”(文献【1】 , 卷 1).此文表明以前研究同一问题的数学家未能洞察问题症结何在.但这种刊物上的文章 当然不会引起世人注意.1848 年秋,魏尔斯特拉斯转至东普鲁士布伦斯堡的皇家天主教文科中学.该校拥有较 好的图书馆,校长也很友善.魏尔斯特拉斯在该校年鉴(1848/49)上发表了“关于阿贝尔 积分论”(文献 1,卷 1),这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可惜仍然无人觉察.1853 年夏,魏尔斯特拉斯在父亲家中度假,研究阿贝尔和雅可比留下的难题,精心写 作关于阿贝尔函数的论文,这就是 1854年发表于《克雷尔杂志》上的“阿贝尔函数论“. 这篇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教师 的杰作,引起数学界瞩目.A.L.克雷尔(Crelle)说它表明作者已可列入阿贝尔和雅可比的 最出色的后继者行列之中.J.刘维尔(1iouvme)称它为“科学中划时代工作之一。
,并立即把 它译为法文刊载于他创办的《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Journal de Mathe—matigues Pures et Appliquees)上. 雅可比的继任者、柯尼斯堡大学数学教授 F.里歇洛(Richelot)说服校方 授予魏尔斯特拉斯名誉博土学位,并亲赴布伦斯堡颁发证书.当时任《克雷尔杂志》主编 的 C.W.博尔夏特(Borchardt)赶赴布伦斯堡向魏尔斯特拉斯致贺,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 20 多年的友谊,直至博尔夏特谢世. ’1855 年秋,魏尔斯特拉斯被提升为高级教师并享受一年研究假期. 1856 年 6 月 l 4 日,柏林皇家综合工科学校任命他为数学教授;在 E.E.库默尔(Kummer)的推荐下,柏 林大学聘任他为副教授,他接受了聘书. 1I 月 19 日,他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I 864 年成为柏林大学教授. 在柏林大学就任以后,魏尔斯特拉斯即着手系统建立数学分析(包括复分析)基础,并 进一步研究椭圆函数论与阿贝尔函数论.这些工作主要是通过他在该校讲授的大量课程完 成的.几年后他就名闻遐迩,成为德国以至全欧洲知名度最高的数学教授.G.米塔—列夫 勒(Mittag—Leffler)于 l 873 年从瑞典去巴黎,想在 Ch.埃尔米特(Hermite)指导下研究分 析.可是埃尔米特对他说:“先生,你错了!你应当到柏林去听魏尔斯特拉斯讲课.他比我 们都强. ”果然,米塔—列夫勒抵柏林后不久就作出了关于亚纯函数的重要发现.魏尔斯特拉斯于 1873 年出任掐林大学校长,从此成为大忙人.除教学外,公务几乎 占去了他全部时间,使他疲乏不堪.紧张的工作影响了他的健康,但其智力末见衰退.他 的 70 华诞庆典规模颇大,遍布全欧各地的学生赶来向他致敬. 10 年后 80 大寿庆典更加 隆重,在某种程度上简直被看作德意志的民族英雄,魏尔斯特拉斯与 C.B.科瓦列夫斯卡姬(KoBa-deBcKan)的友谊,是他后期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科瓦列夫斯卡姬于 1869 年秋在海德堡大学师事 L.柯尼斯伯格(K 加 igsber9er). 后者是魏尔斯特拉斯早期弟子之一,又善于宣扬其师的讲授,这促使科瓦列夫斯卡姬大胆 决定直接求助魏尔斯特拉斯.1870 年秋,年方 20、聪慧美丽的科瓦列夫斯卡姬见到了 55 岁的魏尔斯特拉斯. 后者发现了她的优异天赋,试图说服柏林大学评议会同意她听课, 但道拒绝.于是他就抽出业余时间为她免费授课,每周两次,一直持续到 1874 年秋. 这 期间他待她亲如于女,并帮助她以关于婉微分方程的著名论文在格丁根取得学位. 1888 年,科瓦列夫斯卡姬以刚体绕定点运动的研究获得巴黎科学院大奖,对他是极大慰藉.两 年后她的去世则是对他的一个沉重打击,以致他烧毁了她写给他的全部信件以及他收到的: 不少其他书信.1897 年初,魏尔斯特拉斯染流行性感冒,后转为肺炎,终至不治,于 2 月 19 日溘然 长逝,享年 82 岁。
除柏林科学院外,魏尔斯特拉斯还是格丁根皇家科学学会会员(1856)、巴黎科学院院 土(1868)、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81).魏尔斯特拉斯生前便决定在其学生协助下出版他本人的论著,1894 和 1895 年分别出 版了他的全集的第 1,2 两卷. 按照他的遗愿,1902 年首先出版了关于阿贝尔函数论的 第 4 卷,1903 年出了第 3 卷.第 5 卷是《椭圆函数论讲义》 ,第 6 卷是《椭圆函数论在几 何与力学中的应用》 ,出版于 1915 年 1927 年出版了第 7 卷《变分法讲义》 .原定第 8— 10 卷是他关于超椭圆函数的工作、 《椭圆函数论讲义》第 2 版和函数论,但迄今仍末问 世.全集前 3 卷共收论文(其中有一部分讲演)60 篇. 他致 P.杜布瓦—雷蒙(Du Bois— Reymond)、L 富克斯(Fuchs)和柯尼斯伯格的一些信件,发表于《数学学报》 (Acta Math.,1923)数学分析算术化的完成者 魏尔斯特拉斯在数学分析领域中的最大贡献,是在柯西、阿贝尔等开创的数学分析严 格化潮流中,以 c—6 语言,系统建立了实和复分析的严谨基础,基本上完成了分析的算术 化.然而,由于他是通过课堂讲授完成这一任务的,没有发表有关论著,所以对研究他在 这一领域的工件带来了困难.实数论魏尔斯特拉斯很早就认识到,为使分析具备牢靠的基础(例如无懈可击地证明连续函数 的性质),必须建立严格的实数论.他于 I 857 年开始讲授的解析函数论等课程,总要在第 一阶段花很多时间阐明他关于实数的理论(文献「5」中有他的学生听课笔记的摘录).为从自然数定义正有理数,他引进正整数的“恰当部分”的概念.例如,1 的恰当部分是满足 n·=1 的元素.数 a 是数 b 的—个“恰当部分” ,如果 b 是由等于 a 的一些nene元素构成的集合.正有理数定义为单位的恰当部分的有限整线性组合,或有限集.通过定 义“容许变换” ,他使同一有理数的不同表示式得以化归为相同的分母,然后他引进由无穷 多个元素构成的集合,通过引进“部分”概念定义这类投合之间的相等.这就是他的无理 数初念的基点.由此他定义实数的四则运算与次序关系,证明它们所满足的规律以及实数 的十近小数表示式. 稍后,H.C.R.梅雷(Meray)、G.康托尔(Cantor)、R.戴德金以及 E.海涅(Heine) 分别于 l 869,18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