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多俊-经济法课件-宏观经济调控法概论.doc
2页第四编 宏观引导调控法第十五章 宏观引导调控法概论第一节 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特征和立法体系一、宏观引导调控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宏观引导调控的概念 宏观引导调控(或称宏观调控)是这样的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基本方式: 国家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和总体角度,运用计划、各项经济政策及调节手段,引导、约束社会经济活动,以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实现国家预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l (二)宏观引导调控的特征l 以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调节手段”为轴线l 国家计划规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经济政策体现计划的各项要求,分解和落实计划的各项指标和任务;调节手段是指各种经济杠杆和政策工具,是贯彻各项经济政策的手段l 宏观引导调控方式具有宏观性和总体性l 宏观调控也包含各种微观和具体的调控措施和活动l 宏观引导调控方式重在指导性,但也有约束性l 宏观引导调控具有间接性l (三)宏观引导调控法的概念和特征l 概念:宏观引导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l 特征:l 宏观引导调控法的内容及法律规范适用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
l 宏观引导调控法采用大量提倡性法律规范l 宏观引导调控法的体系庞大,包括的内容和法律形式丰富而多样l 宏观引导调控法的许多内容和规定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二、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立法体系l 宏观调控法以“国家计划—经济政策—调节手段”为轴线,形成了以国家宏观引导调控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统率(灵魂),以计划法为中心(龙头),以各项经济政策法为主体,以各种调节手段运用的法律为启动机制的有机体系l (一)计划法l 计划法是宏观引导调控法的中心环节,或可称之为“龙头法”l (二)经济政策法l 经济政策法,就是指体现国家各项基本经济政策实体性内容的各种法律规范,是国家宏观引导调控法体系中的主体部分l 基本经济政策法:德国 1967 年颁布的《经济稳定增长法》、美国 1976 年颁布的《充分就业和国民经平衡增长法》 (三)关于各种调节手段的法律l 宏观引导调控的调节手段,主要包括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和其他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价格、工资等方面的政策工具及其运用l 这些手段主要规定于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外汇法、价格法中第二节 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经济法性质和地位一、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经济法性质l (一)宏观引导调控法经济法性质的体现l 它的功能和任务是保障国家调节,以实现国家调节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
调整对象、功能和任务以及所适用的基本原则等,同经济法体系中其他两个基本方面法律是一致的 (二)宏观引导调控法同行政法的关系l 宏观引导调控的管理主体基本上都是国家行政机关,同时又是国家宏观引导调控的管理主体l 关于国家管理体制和程序的立法,从经济法体系上看,属于宏观引导调控法,但也可将其纳入行政法体系出现上述交叉的原因在于国家的职能由行政管理职能向经济调节职能的变化l 二、宏观引导调控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 (一)经济法核心的转变l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反垄断法为核心;l 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投资经营法处于核心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的经济引导调控方式迅速发达起来,出现了以宏观调控法取代反垄断法或国家投资经营法而上升为各国经济法的核心的趋势 (二)各国重视社会经济宏观引导调控的原因l 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生产进一步社会化,国民经济更加国际化、全球化l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由于借助现代高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l 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私有化浪潮,使国家投资经营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比重和地位下降l 西方国家的垄断和竞争政策逐渐纳入国家宏观引导调控体系。
宏观引导调控法在我国经济法体系中地位提高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投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幻灯片12思考题1. 简述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特征2. 简述宏观引导调控法的立法体系3. 如何理解宏观引导调控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二、论文1. 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2.漆多俊:“宏观调控立法特点及其新发展”,《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3期 3.张德峰:“宏观调控主体法律责任的性质”,《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4.王新红:“规则约束下的相机抉择——宏观调控法几个基本问题的再思考”, 《法学论坛》2010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