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礼仪习惯.doc
3页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礼仪习惯 内江市东兴区双才小学 王泉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怀和必要的家庭教育,在校园里人们时常可以看见一些不知礼、不守礼的行为因而加强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近年来,双才小学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目标,以学校为依托,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一、普及礼仪知识,落实教育内容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目前,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较薄弱,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教育学生衣冠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神态自然;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互相礼让,使用礼貌语言,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仍果皮、纸屑;家中来客,主动让座,大方交谈,客人离去要欢送,说“再见”,外出作客,要仪表整洁,谈吐文明,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在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二、狠抓环境建设,营造礼仪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学校应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学校把礼仪教育的一些具体内容做成展板,在学校显著地方上墙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时刻提醒学生要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为人同时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定期向同学们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并表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在整洁优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三、发挥榜样力量,强化示范作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自身仪表、言行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因此,双才小学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
同时学校应坚持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选;坚持“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坚持颁发“文明礼仪雏鹰”勋章,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生学有榜样,就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四、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家庭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场所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学校充分挖掘校外资源,适时、主动与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使家长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从而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实现内容互补,时空充实,真正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五、开展教育活动,强化礼仪行为任何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现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认知教育活动,如:开展礼仪专题的小报的比赛、开展礼仪教育主题队会;举办全校“文明礼仪教育”手抄报展评;开展“礼仪知识知多少” “看看谁的仪表美”“礼仪演讲赛”“礼仪小品表演”竞赛活动和人人争当“文明礼仪小标兵” ,“公共礼仪之星”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扶幼、绿色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小调查、小采访等各种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接受教育和锻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