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写与虚写—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ppt
98页实写与虚写宗白华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v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 、印章、音乐、舞蹈等艺术在表 现(空间)上的特点是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 一、虚与实 v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 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 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笪重光《画筌》v清初画家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说的就是在绘画与读画时虚实的关系:画家往往在 画面上留出大量空白,让观画的人自己去想象补充 在观画者的思维再创造中,画面波漾出多样化的 美妙来v不仅是画,中国传统的艺术都讲究一个“虚”字,讲 究虚处见实书家和篆刻家讲究“字画疏处可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v中国文学在动人的事实描绘之外,也讲求言外之意 ,正是虚处当实,计白当黑,让读者在无字之处看 出字来,进而领悟作品的情趣 v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 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 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v这里所说的“烟霞锁高山,断脉映远水”就是 以虚写实的笔法 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一个画题 “ 深山藏古寺” v在“藏”字上做了 文章,虽然没有 直接画寺,但人 们不难从通往深 山的石径和挑水 的和尚联想到深 山必藏有古寺。
v绘画中的虚笔,音乐中的 间歇,篆刻中的残破,小 说中的留白等都是运用避 实就虚的手法,使虚实相 生,收到以无胜有、以少 胜多的良好效果二、实写与虚写v “实写”是指写客观存在的实象、 事实、实境 v“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 写想象中的景象v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 前,引起读者的想象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v“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v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 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 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 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 塞玉门关v虚写,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 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 托作用 再如,《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v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 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 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v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v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 “虚”包括三种类型 一、虚幻世界和梦境 v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 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 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 门的悲哀v全词以虚写为主、实写为辅,用虚写的梦境 来表现作者抗敌复国的雄心壮志,用实写的 现实来表现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v这种虚实并写的手法使作者虚写与实写的两 种思想感情之间构成一种对比和反衬,从而 使这两种思想感情都得到了更加强烈和充分 的表现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 夜,短松冈 v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 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 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作者写此词时正在 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 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 )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v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 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 居主导地位作者进入“幽梦”之乡,并且以词“ 记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 景 二、想象和回忆 v 《虞美人》 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v《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 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 不在眼前,也是虚象v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 人非之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v“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v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 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 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 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三、设想之境v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 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 别的心情这是实写;v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着 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这是虚写;v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虚实相生一、概念解释v“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 二、作用例说v1.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例《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v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 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 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v2.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 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如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 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 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 ,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 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 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v3.避实就虚的手法能给人无尽的想象。
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v这段中写秦罗敷的美丽精彩的描写就是虚写 ,它虽然没有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 读者仍能从人们出神伫观,如痴如醉的神态 中,想象罗敷那倾倒众人的美貌 v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写美女的标准是“ 增之一分太高,减之一分太短,施朱则太赤,敷 粉则太白” ,到底多高,容颜怎样,给我们 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v古人形容女子美貌专有程式化描写:多是虚 写写:v“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 细腰赛笔管说话燕语莺声v“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v4.避实就虚的手法,在表现人的抽象、虚无 的情感方面也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v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可谓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 ,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 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 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v“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短短九个字,就 形象而生动地把愁之繁多,愁之无尽的特点 表现得淋漓尽致 v化实为虚,虚实相生,使愁在李清照的 词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繁重至 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愁之长是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愁之深是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 深愁”,愁更是贺铸笔下的“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v5.避实就虚的手法能把难以表现的音乐变成 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如、《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v诗人不正面描写音乐,而是用一连串精妙的比 喻来形容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 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 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象大珠小珠落玉盘一 般一会儿像花下的莺语,婉转流走;一会儿 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 化,多姿多彩啊!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该 被折断了似的,声音凝结休止了但是,“别 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以无 声写有声,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 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 v6.避实就虚的手法,也使得作品能以最少的笔墨表 达最丰富的内容 v如《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全诗无一字写人,但却又句句不离主人,以主人所 处环境显其性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主人的 志趣中,可以体现出诗人的襟怀既很好地表达了 这“不遇”的事实,又做到了以少胜多,可谓“语尽而 言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三、效果分析v虚笔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艺术效果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虚笔能为读者提供一 个联想和想象的广阔的空间,读者可以利用 联想和想象去组接生活的画面,对诗歌的形 象、意境进行独到的补充扩展和再创造,在 其自由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得到审美发现的满足和艺术欣赏的美感, 这正是虚写手法的魅力之所在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屋楼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后两句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 ,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 大,诗作从实处着笔,凭虚传神《将发》李贺“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v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 写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 这层意思没有直接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的 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 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
这就是虚笔 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v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 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以虚为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 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 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 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 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 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 的写法《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 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 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 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 言志的写法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v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 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 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 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 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 到表现景物的目的。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