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调研报告.docx
12页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 20 年来,随着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又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 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功用,脆弱的滇池生态环境承受不起这样极大地 影响,使水体严重污染,湖泊严重富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和 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滇池的污染问题已成为昆明揪心的话题和引 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乃至成为世界性难题这个周末,我们组织进行了对滇池水域的简单调研,深刻的体会 了滇池的水体污染,同时感大片滇池保护势在必行,我们呼吁广大市 民,共同爱护我们的滇池一、滇池的简介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 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 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 米,面积330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 米,最深8 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 河上源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位于云南省昆 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 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 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 千米, 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 1886 米,总面积 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 面积 287.1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 长 163 .2 公里,面积为 306 .3 平方公里,容水量为 15 .7 亿立方米, 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 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素称"五百里滇池"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 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 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 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 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五百里的滇池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 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二、滇池的状况(一)水文情况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 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 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 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 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C; 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 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 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 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 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 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
两■肩山克 r ••弋抵止鸣;鑫牟奇 ■■]、虬油(■m山必囲MIL m卑吋•筠喑氏肛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 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 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 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 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 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 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 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 里,居云南省首位米,湖水 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 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滇池属于长江水系,有盘龙江等江河流注入,湖水出口在北方, 经过螳螂川,普渡河最后注入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但 1970 年以来, 因为昆明等四周城市的工业发展,以及四周农田的开发,造成滇池的 水污染,尤其营养化的情形严重,大量的蓝藻生长,已造成用水上的 问题在围湖造田的思想下,滇池由19世纪初的 500平方公里,减 少到 1938 年的 338 平方公里,而到如今只剩下290 多平方公里了二)自然环境状况滇池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7°C,平均降雨 量953毫米,具有低纬山原季风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 干夏湿,干湿分明流域内自然植被以亚热带绿叶林为主,次生植被 以云南松以及华山松为主,森林覆盖率48.9%,但在不断减少,滇池 低纬度、高海拔,气温恒定,换水周期长,治理滇池蓝藻水华,成为 世界性难题。
滇池,这个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湖泊,由于蓝藻水华 泛滥,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滇池的特殊自然环境影响了昆明的自然气候,拥有滇池的昆明因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 度在0- 29匕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昆明以 “春城”而享誉中外!良好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昆明成为云南省省会,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云南省政治 、经济、文化 、 科技、交通中心滇池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为周边环境提供航运、 渔业、灌溉、供水等,同时也肩负为云南的电力事业,气候调节,水 产养殖等产业,为云南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做出重要贡献三、 三、滇池水体污染水体环境污染是滇池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与滇池流域人们生 活、生产密切相关,能直观地反映出滇池流域的整体环境质量湖泊 作为滇池流域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 ,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也是极其 脆弱的生态系统,其水体环境质量的演变可以揭示本流域整体环境状 况和变迁在人口增长和工业进程的发展情况下,滇池的污染迅速恶 化,滇池水体污染已成为昆明人揪心的问题和世界性难题滇池的水 污染有自然换演变引发的污染和人为因为引起的污染一)自然环境演变滇池由陷落构造形成,按湖泊的产生发展规律 ,目前处在湖底升 高,湖盆变浅,湖面缩小的老年阶段,老化速度很快。
与此同时,不合理 的开发利用 ,致使滇池老化与其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 导致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 性显著下降,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的注入,经过地质的变化和长期 的自然演化,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蓄水量远远高出流出水量 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 自洁功能有限,大量沉淀,这些诸多因素是滇池自身的净化能力逐渐 退却,使之造成大量的内污染源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洼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 其余补给水源的河流都是带着大量城市生活污水进入滇池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长,污染物也随之增 加,导致滇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加剧了滇池的污染滇池大型底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消失或者减少致使滇池自净 能力减弱是其水华的主要因素;其次就是滇池地处的地理位置所具有 的气候环境、水体化学性质和湖泊和地质结构非常适合微囊藻素的生 长和繁殖,比如,湖盆浅,光照适宜,水体呈碱性等;还有一个不能忽视 的原因是滇池底泥中的N、P等营养元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形成水 体的内源磷释放和沉淀的恶性微循环,导致滇池二次污染。
二)工业发展的破坏 工业,城市化的发展对滇池造成了巨大污染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总 痰9750吨,总磷1160吨,CODcr 30674吨其中光是工业污水排放高 达30%, 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为21000吨,总痰8155吨,总磷1087 吨,CODcr 22449吨……而滇池在正常的情况下,总痰、总磷和CODcr 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吨, 400吨和11000吨如此高的排放量, 是整个滇池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 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这两瓶水,左边的是滇池水,右边的是康师傅康泉水,我们显而易见,滇池的水质是怎样的……(三)人为活动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等随河流和雨 水进入滇池后造成污染滇池周围有60 多万亩农田,居住着200 多万 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口 ,滇池流域雨水径流将污染物 带入滇池,每年滇池流域产生的面源污染物高达 2057.5 万吨,占进入 滇池污染总量的 45%长时间、大面积的面源污染,使滇池里的大量 浮游生物死亡,降低了滇池的自净能力,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部分人群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差,不顾法律法规, 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现象严重,大量工业生产 废水和生活废水流进滇池,加重了滇池污染部分居民和企业在滇池 周围大量建房屋和工厂,私自填埋滇池,使得滇池面积缩减,不利于 滇池污染的治理和保护滇池污染的重要因素来自于昆明城区大量未处理或处理达不到 湖泊水功能要求的污水 ,城区每天约70万立方米的污水有40%直接排 入滇池滇池北部吸纳的是城市污水,而南部流出去的却是相对较好 的湖水,这就加剧了滇池的污染状况乡镇企业污染未得到应有控制滇池流域沿岸分布着较多乡镇企 业,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知识缺乏等众多因素,对于“三废”的 处理率极其低下 ,有些废水甚至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放入滇池 ,滇 池中的废水、废渣一经雨水冲荡,便以面源污染的形式污染周围环境, 严重威胁滇池的水质四)水资源匮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 资源开发利用设施,期间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140座,水 库控制着1600多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目前,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 量,扣除多年的平均供水量,滇池的实际水资源量以不足,缺口水量 只能由湖库调节够重复利用,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滇池的 水质。
四、防护与治理方法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 ,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重要的地理 位置,古往今来,传承着云南的名族特色,云南的文明摇篮为云南的经 济发展,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然而,由于社会人文 环境的意识薄弱与近代工业的污染,滇池已经变为世界上过富营养化 最严重的三个湖泊之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藻类水华暴发面对这样 的难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找方法与手段保护滇池外源和内源污染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是滇池这类浅水型湖泊发 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源非常必要在控源的基础上,进 行以水面植被恢复和湖滨带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作 ,可有效 降低湖泊的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有效的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其他 管理方法的颁布实施,既可以巩固控源和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果,又可以 限制排污因此关于滇池的污染治理应遵循的路线是 :控源—治污— 生态修复—流域管理一)控源 主要污水分流和拦截、换水或者稀释、深层排水、人工辅助增氧, 曝气或者混合、底泥疏浚工程、藻类机械收割 ,改变滇池出水口等方 法整治滇池周围排放污水的工厂,建立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流入 滇池工业用水的水量和水质城市生活废水和农业用水分化处理,加大其污染治理力度,实现 取水—用水—排水—回流的循环。
对部分污染大的水流进行控制,监督和理流域面二)治污建立污水处理厂,科学规划,运用深层曝气和营养物钝化两种技 术,研制高新除藻化学药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城市下水道清、污水分流工程,将排出的污水分干旱、雨期 分别处理后,再排入滇池;打通西园隧道、北郊截污等工程,减轻草海 污染;挖掘湖底淤泥,使草海增容扩容,增加水量,大大减轻其污染载 荷增加区域水资源总量,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并保证其生态环境 用水促使其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成为可能,改 善现有的水流条件,增加出湖水量,恢复滇池作为吞吐性湖泊的水流 特征,提高滇池的水环境容量,有利于改善滇池污染物质进出不平衡 的现状,有利于滇池水质朝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就是建立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湖滨带水生植被和湿地 的恢复建立沿岸湖滨带,恢复自然湿地和水生植物 ,利用水生植被具 有抑制风浪、促进沉降、固持底泥、净化水质的功效和对藻类竞争的 抑制作用,逐步用湖滨带和自然湿地取缔防浪堤 ,促进滇池自然生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