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矿体圈定资源储量估算及生产勘探.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2001921
  • 上传时间:2018-0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7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矿体圈定、资源储量估算及生产勘探一、资源储量类型1、资源储量分类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2、资源储量类型划分(我国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 GB/T17766-1999,我国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根据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程度,以及地质可靠程度,划分为 16 种类型;详见表 1表 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查明矿产资源 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 预测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经济的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基础储量(2M11)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资源量(2S11)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3、资源储量分类编码各位数的意义表 1 中资源储量编码(111-334)各位数的意义如下:地 质 可 靠程 度分 类类 型经 济意 义2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 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 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4、我国历史上储量级别与现行标准资源储量类型之间的关系我国在 1999 年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出台之前,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统称为“储量” 过去对储量划分为“级别” ;不同时期储量级别的划分及代号略有不同见表 2 表 2 我国历史上储量类型和储量级别划分表储量类型历史时期 勘探阶段工业储量 远景储量勘探 B、C1 C2详查(评价) C1 C2解放初期-上世纪 70 年代初普查   C2详细勘探 B、C D初步勘探 B、C D详细普查 C D上世纪 70 年代初 -1987 年初步普查   D勘探 B、C D详查 C D1987 年-1999 年普查   D、E3勘探详查普查2000 年-今预查如表 1,分为三类 16 型勘探阶段以探明的+控制的资源储量为主约占 70%,含推断的 30%左右;详查阶段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普查阶段为推断的+预测的资源量;预查阶段为预测的资源量或无资源量表 2 中 B 级储量从工程控制密度来看,相当于表 1 中探明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即 B≈(111) 、 (111b) 、 (121) 、 (121b) 、 (2M11) 、(2M21) 、 (2S11) 、 (2S21) 、 (331) ;C 级储量同于 C1 级储量,相当于表 1 中控制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即 C(C1)≈(122) 、 (122b) 、(2M22) 、 (2S22) 、(332);D 级储量同于 C2 级储量,相当于表 1 中推断的资源量,即 D(C2)≈(333) ;E 级储量相当于表 1 中预测的资源量,即 E≈(334)?二、矿体圈定及资源储量估算1、矿体圈定及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1)工业指标制定程序地勘单位建议→设计单位推荐→矿山企业(业主)认可。

      或参照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所拟定的参考指标,由地勘单位直接套用(一般应报业主认可) ;在地质勘查工作阶段较低时(如预查、普查) ,采用此法确定2)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以岩金原生矿为例)边界品位 1g/t最低工业品位(块段平均品位) 2.5g/t矿床平均品位 4.5 g/t最低可采厚度 0.8m4夹石剔除厚度 2m米·克/吨值 22、矿体圈定(1)地质界线的圈定与连接在圈定矿体界线之前,首先要根据对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条件、成矿地质条件、出露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 、构造(褶皱、断裂与破碎带等)情况、蚀变分带等的分析研究,依据产出规律和分布特征对各类地质界线进行圈定不圈连地质界线,直接圈定矿体的做法是不对的2)矿体边界线的圈定与连接a、根据基本分析取样化验结果,按照工业指标要求,对≥边界品位的样品圈入矿体边界线以内(单工程矿体边界线的确定) b、根据矿体产出特征,当相邻工程≥边界品位的样品属于同一个矿体时,对应连接矿体边界线(勘探线剖面矿体边界线的连接,见图 1 所示) 5c、对各条勘探线剖面上圈定的矿体,根据产出的地质位置、形态、产状等特征,确定为同一矿体时,将各条勘探线剖面所圈定的矿体投影到水平投影图上(当矿体倾角<45°时)或投影到垂直纵投影图上(当矿体倾角≥45°时) ,连接矿体边界线(参见图 4) 。

      d、对位于同一勘探线剖面上的不同见矿工程,当一个工程见矿厚度较大,而另一相邻工程见矿较薄、但分几段出现时,若见矿孔段岩性特征均属同一含矿带时(如构造蚀变破碎带) ,可将工程中分段出现的矿体连接成分枝矿体,反映出沿倾向上矿体的分枝复合特征(见图 2 所示) 走向上矿体的分枝复合特征亦类似连接6e、当矿体部分地段见矿厚度小(小于最低可采厚度) 、而品位较高时,采用米·克/吨值连接矿体f、矿体的外推原则外推距离为基本勘查网度的 1/2有限外推:沿矿体走向、倾向楔形外推勘查网度的 1/2,作为资源储量估算的边界线;若工程间距小于基本勘查网度,则按实际工程间距的 1/2 楔形外推,作为资源储量估算的边界线无限外推:沿矿体走向、倾向楔形外推勘查网度的 1/2,作为资7源储量估算的边界线用米·克/吨值圈矿的工程,不外推位于矿体边部的低品位工程不外推3)矿体内部结构的连接矿体内部结构包括矿石类型(主要指工业类型) 、矿石品级(工业品级、工业矿石、低品位矿石等) 、夹石在圈定矿体边界线以后,要对矿体内部结构,即矿石工业类型、矿石品级、夹石按要求分别进行圈定圈定方法如下(见图 3 所示):a、根据矿石物相分析结果,圈定矿体三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界线。

      b、根据工业指标要求,就单工程基本分析结果,划分出工业矿石、低品位矿石及矿体中的夹石c、单工程中矿石品级(工业品级、工业矿石、低品位矿石等) 、夹石能对应连接时,进行对应连接;不对应时,则尖灭至相邻工程(即对角线尖灭) 矿石品级、夹石界线的连接要符合矿体总的产出特征83、资源储量估算(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根据需要(如编制中长期矿山生产规划、近期生产计划、不同中段标高、不同平面分布范围、不同矿体、全矿区资源储量核实等) ,划定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范围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根据矿体形态、产状特征,以及工程布置情况确定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常用估算方法有断面法和地质块段法两种根据矿体形态、产状的不同,以及地形条件、工程布置的差异又可演变为平行垂直剖面法、9水平断面法、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四种常用估算方法;还有一种不平行垂直剖面法(指勘探线布置彼此不平行时采用) 不平行垂直剖面法因为极少采用,这里不作具体介绍a、平行垂直剖面法:工程布置时采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探矿工程(槽、坑、钻等)一般布置在勘探线上,且各见矿工程见矿中心点偏离勘探线的距离小于勘探线间距的 1/4;矿体在勘探线剖面上的形态或为透镜状、或为不规则状,厚度变化较大时常采用此种方法。

      所附图件:勘探线剖面图、矿体水平投影图(当矿体倾角<45°时)或矿体垂直纵投影图(当矿体倾角≥45°时) ;勘探线剖面图用于测定矿体面积、计算体积,矿体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用于划分资源储量块段b、水平断面法:当地形较陡、矿体产状较陡、岩石破碎(钻孔取芯困难) 、工程布置时采用不同中段的穿脉坑道控制矿体(地表用槽探工程) ,不同中段的穿脉坑道沿勘探线布置,见矿工程见矿中心点偏离勘探线的距离小于勘探线间距的 1/4;矿体在各水平中段上的形态或为透镜状、或为不规则状,厚度变化较大时可采用此种方法所附图件: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用于测定矿体面积、计算体积,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用于划分资源储量块段c、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工程布置时采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探矿工程(槽、坑、钻等)一般布置在勘探线上,但由于钻孔偏斜、见矿中心点偏离勘探线距离较大,或地形条件限制、迫使探10矿工程(槽探、钻探)布置时就偏离勘探线较大距离;矿体产状较陡(倾角≥45°) 矿体在勘探线剖面上的形态较简单,或为脉状、或为层状、似层状,厚度变化不大时常采用此种方法所附图件:勘探线剖面图、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矿体面积测定、体积计算、块段划分等均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勘探线剖面图只用于反映矿体的剖面形态、产状和内部结构,以及工程控制程度等。

      见图 4 所示d、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此方法原则上同于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二者区别主要在于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矿体倾角较缓(倾角<45°) 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①平均品位(C)的计算a、单工程平均品位:用基本分析单样的品位与样品取样长度加权平均求得,计算式为:11b、块段平均品位:由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内的单工程平均品位与单工程矿体样长加权平均求得,计算公式为:c、矿体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矿体平均品位按矿体不同类型块段矿石量与块段平均品位加权平均分别求得;矿床平均品位按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各矿体不同类型矿石量与矿体平均品位加权平均分别求得其计算公式为:矿床平均品位计算式与上式类同,不再赘述12d、特高品位处理:矿区主要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介于 83~94%之间,属均匀范畴参考《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标准,将金品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 6 倍的单样品位,作为本矿床特高品位处理(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品位变化属于不均匀范畴时,则将金品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 8 倍的单样品位,作为特高品位处理) ,其具体方法如下下限的确定: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出各矿体的矿石量和金属量,求得各矿体的平均品位,确定各矿体的下限。

      处置办法:用特高品位样在内的单工程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重新计算得出单工程平均品位图件表示:在工程素描图中,仍按分析结果进行计算、表示其平均品位;在采样平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中,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则按处理后的结果表示有必要说明的是:凡视为特高品位的样品,均对其副样进行了第二次检查分析,当两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方确定为特高品位样品,并用第一次分析结果进行特高品位处理联合村矿段勘查范围内需要处理的特高品位样品共四个,处理结果见表 3勘查范围内特高品位样品机处理结果表 表 3特高品位样品矿体号 矿体平均品位(×10 -6)特高品位下限值(×10 -6) 样品号品位(×10 -6)替代品位(×10-6)经处理后的工程平均品位(×10-6)Ⅲ-7 1.96 11.76 PD7-23 22.55 6.09 3.5613Ⅲ-8 1.83 10.98 PD2160CM31-19 29.57 5.50 2.15TC35-7-4 36.59 22.21Ⅲ-10 2.13 12.78TC35-7-5 24.91 22.218.29表 3 中 TC35-7 号探槽(控制Ⅲ-10 号矿体)为一特高品位工程,用 22.21×10-6替代特高品位后,该工程平均品位为 18.69×10-6。

      为了消弱其在资源储量估算中的影响,本报告又对其进行了二次处理,即与旁侧的 TC35-6 号探槽(平均品位 2.59×10-6)进行了合并计算,合并后的平均品位为 8.29×10-6矿体块段资源储量估算中即用8.29×10-6进行估算我们认为这样处理是合理的,不会夸大该矿体(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②厚度(H)的计算单工程矿体厚度:槽探工程:H 真 =L(sinαcosβcosγ±sin βcos α)式中:H 真 —单工程矿体真厚度L—样长α—矿体倾角β—工程坡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