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骄傲我是援藏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68208268
  • 上传时间:2022-10-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9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骄傲,我是“援藏人”来源:走进西藏 作者:安徽 高家国当我们胸戴大红花,身披“援藏光荣”的绶带跨进机舱的那一刹 那间,当我们脚踏在西藏的土地上,感受强烈而异样的高原阳光时, 从那一刻起,我们便有了一个新的光荣的名字一一“援藏人”援藏人”义无反顾,必须向生命的极限发起挑战内地人初次 进藏,即使是到拉萨、泽当这些海拔只有3500米左右的城镇,尚且 免不了有显著的高原反应而我们进驻的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全县平 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山南地区第一,在全自治区也是数得着的高 海拔县,自然高原反应就可想而知了至今,我们每当谈起高原反应, 还是心有余悸,谈虎色变:由于严重缺氧(我查过资料,浪卡子县的 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带的60%),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跳都骤然加快, 血压急速升高,走路不稳,心里发慌,甚至个别同志发生呼吸困难, 被紧急送彳主地区人民医院救治为了逐步适应,我们进驻浪卡子县后 又被迫撤退到泽当镇进行调整,然后再上去如此三番五次,我们“五 进山城”,才算站稳了脚跟有过高原反应经历的人都知道,由于心 跳加快,血压升高,彳主彳主是难以入睡的,甚至会产生只要睡着了,就 再也醒不过来的恐惧感终于有一天,我鼓足了勇气,什么也不想, 也许是连续几天没睡觉,人太疲劳的缘故,我在浪卡子美美地睡上了 一觉。

      第二天早上,我一睁开眼,和煦的阳光已照到床头,不知名的小鸟在院墙上呜叫,通讯员为我送来一杯温开水,那一刻我陶醉了, 我感到高原反应这一拦路虎被我们打败了,我们胜利了!“援藏人”意味着多吃苦我们对口援助的浪卡子县,由于历史 的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里还很穷、很落后,不用和内地相比, 就是和山南地区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比,恐怕也要落后二十 年由于县穷、乡穷、民穷,也就决定了我们在这里工作要过苦日子, 要与当地干部同廿共苦我们初到浪卡子时,县城唯一的小水电站因 年久失修,经常不能发电,这样停电就成为家常便饭一停电,整个 县城陷入一片黑暗,听不到广播,看不成电视,我们彳主彳主围着一根蜡 烛,靠聊天以打发时光此种情景,好像时光忽然倒退了几十年,跟 内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情况差不多,常常使我们匪夷所思浪卡子 由于地处高寒,这里的自然条件也是极为恶劣的全年的无霜期只有 60天,一进入十月份,每天都要没完没了地刮起七八级的大风那 风是旋风,有时人想躲都躲不开,常常吹得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进入 冬季,更是酷寒,昼夜温差大,夜晚的平均气温常常降至零下二十多 度放在室内的水桶,会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如果几天不敲冰取水, 整个水桶都冻成了冰桶。

      我们在浪卡子工作、生活,还有一个水土不 服的问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不知生病没生病,不知睡着没睡着, 不知吃饱没吃饱”就拿吃饭来说,由于胃缺氧,常常食欲不振,吃 不了几口就不想吃了因而我们经常每天只吃两顿饭当然,胃口不 好,同缺氧、同饮食习惯有关系,但说句实话,主要是没什么好吃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从拉萨出差回来,带回一只老鸭,特意请一位老乡按家乡的做法煨成汤我们五个人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将一只鸭连汤带 水收拾得精光,连鸭皮也没放过看着自己的馋相,大家忍俊不禁, 都开怀大笑起来那一晚我又失眠了,半夜起床在日记上有感而发记 下了这样的对联:条件苦,生活苦,以苦为乐;关心人,尊重人,以 人为本援藏人”注定要与寂寞为伴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 生活习惯不同和语言障碍,寂寞就时常不离我们左右事情多工作 忙的时候还好受,但一到双休日,尤其是放长假(由于是民族地区, 放假次数比内地多,时间长),特别是我们五位援藏十部因公出差不 在一起,那寂寞就会乘虚而入排遣寂寞,有时干脆自带十粮到乡村 去调研,有时靠看书、看电视、听广播、写日记来解决但更多的时 候,若是夜晚,我会经常一个人在自己房前小院对着天空发呆。

      记得 2003年中秋节的晚上(藏族同胞不过中秋节),月凉如水,我一个人 伫立在小院中,独自观赏月亮足足有一个小时那晚的月亮特别圆, 也特别亮望月亮,思故乡这时的寂寞已不再是寂寞,而被一种浓 烈的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所取代曾经有位哲人这么说过:寂寞 不仅是一种苦难,更是一位很好的人生导师是的,因为寂寞,你有 闲暇去总结过去、面对现在、畅想未来,因为寂寞,你会思考社会, 思考人生,思考人怎么活着才有意义对我们“援藏人”来说,进藏 为什么,来藏于什么,将来离藏留什么,不正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的课题吗!“援藏人”忠孝不能两全我的一位同事进藏没几天,他的父亲 就因病去世了家人怕他一时受不了,一直瞒着他,并料理完丧事, 但他还是从一朋友的口中知道了这一情况送我们进藏的省委组织部 领导劝他回去,他考虑刚进藏,还是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结果由于 悲伤过度,加上高原反应强烈,他大病了一场我的另一位同事,他 的孩子小,经常生病,他的爱人经常带着孩子到南京、上海等地看病, 而他却不能尽到父亲的责任,只能打了解情况,听筒另一端常常 是其爱人无奈且委屈的哭声我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思儿心切,常 常拿着我从西藏带回家的照片,看了又看,亲了又亲。

      我的女儿想念 爸爸,用红铅笔在我家客厅的中国地图上划了一道很粗的红线,红线 的一头是我的故乡巢湖,而另一头则是遥远的西藏浪卡子县……谁没 有父母?谁没有妻子儿女?但我们深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选择了援 藏,就必须对家庭作出牺牲,这就是我们“援藏人”无怨无悔的选择 2003年的春节,我在我家的大门上贴上这样一副对联:“妻子育女 持小家,我在高原为大家”,横批是“建设西藏”援藏人”更要志在高原做奉献我们深知,“援藏人”要把援 藏工作摆在第一位,做不好援藏工作,就不能称其为“援藏人”如 果把高原反应吃苦受累,对父母尽孝和对家庭尽责这些比作零,那么 援藏工作就是一,没有这个一,则再多的零都毫无意义正因为我们 深谙此理,我们才不敢有丝毫的偷懒和懈怠几年来我们的足迹遍布 了浪卡子八千多平方千米的土地;我们把浪卡子当成第二故乡,把这 里的人民当成父母;我们尽力为浪卡子人民多办实事,新建的宾馆、影剧院拔地而地,电网改造、有线电视改造相继竣工,乡镇用上了光 伏电,开通了卫星,农牧民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教育援藏,卫 生援藏,智力援藏有声有色……天道酬勤所有这些,离不开各级 党组织的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但也有我们一一“援藏人” 的一份耕耘、一份心血。

      我们可以欣慰地说,我们努力过,我们无愧 于各级领导的希望,无愧于家乡父老和妻子儿女的嘱托,也无愧于“援藏人”这一光荣称号我荣幸,我是“援藏人”我无悔,我是“援藏人”我骄傲,我是“援藏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