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剖析.ppt

73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7742869
  • 上传时间:2019-10-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2MB
  • / 7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摸清大气自然规律和污染排放规律的 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对 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为决策者合理安 排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按对象,可分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础 环评工作者接受评价 任务之后,首先要进行评价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确定排放的主要气载污染物名称及其排放量;其次要深入项目拟建地现场踏勘,掌握其地形、地貌特征,重点是要调查摸清其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区域环境功能是乡村还是城区?是工业区、商业区还是文化区?是否包含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环境保护敏感区?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执行标准与评价等级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5.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大气环境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以等标排放量Pi 衡量)和周围地形复杂程度,将评价等级分为三级(见表5-1) 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取其中Pi 最大者对照表5-1确定评价等级。

      表5-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Qi – 单位时间污染物排放量,t/h (应符合排放标准),m3/h,Coi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一次采样浓度允许值,mg/m3,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5.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确定,(1)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考虑评价区内外区域环境保护敏感区或人文生态第三区一般可取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的方形或矩形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南北向为主轴2)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10~14km,4~6km,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对于少数等标排放量较大的一、二级项目,评价范围应适当扩大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3)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的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倍4)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

      如果评价区域内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5.2 大气污染源调查,5.2.1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评价区污染因子筛选,5.2.1.1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大气污染源调查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和评价区内工业及民用污染源;三级评价项目的调查内容可适当从简5.2.1.2 污染因子的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 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 考虑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考虑次级污染物 考虑前体污染物5.2 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中的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物数目较多的企业,如钢铁企业,其污染因子数可适当增加 P47表5-2列出各类工业企业的特征大气污染物,可供筛选污染因子时参考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2)按分厂或车间统计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后工程的削减量等三个数值,并以此计算最终排放量5.2 大气污染源调查,(4)除调查主要污染物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对于范围比较大的城区和工业区,一般是把源高低于30m、源强小于0.04t/h的污染源列为面源 (6)点源调查内容包括:① 烟囱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② 烟囱高度(m)及出口内径(m);③ 烟囱出口处烟气温度(k);④ 烟气出口速度(m/s)⑤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kg/h);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⑦ 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5.2 大气污染源调查,(7)统计评价区内面源时,首先进行网格化可以评价区左下或左上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北为 x 和 y 的正轴.网格单元取 1 km ×1 km ,评价区较小时,可取 500 m ×500 m 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①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 · km2];② 面源排放高度(m),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8)对排放颗粒物的点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9)原料、燃料及固体废物等堆放场所,有风时易产生扬尘。

      可按“风面源”处理采用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5.2 大气污染源调查,5.2.3 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二级评价项目的调查内容可上述内容进行,但可适当从简;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上述(3)、(5)、(6)、(7)、(8)中等项的内容5.2.4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评价区内其他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一般可直接取近期的“工业污染源调查资料”,必要时应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核实民用污染源可调查二氧化硫、颗粒物两项,其排放量可按全年平均燃料使用量估算,对于有明显采暖和非采暖期的地区,应分别按采暖和非采暖期统计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1 利用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尽可能收集和充分利用常规大气监测点的例行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各点各季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超标值、变化趋势等 统计分析监测资料时,注意的要点: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2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5.3.2.1 监测布点,(1)监测点设置数量,一般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级评 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对于三级项目,若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点,可直接利用常规监 测资料,否则可布设1~3个监测点。

      当污染源较集中,而主导风向较明显时,主导风向下风 向应多布置测点,上风向作为清洁对照区,应少布置测点工业集中区、交通繁忙区、人口 集中区、现状污染较重区,布置的测点不宜太少,郊区和人口密度较小区,以及现状污染较 轻地区,可适当少布点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监测点位置的设置原则,监测点的位置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设点的测量值应能反映一定地区范围的气象要素以及大气环境污染水平和规律 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应没有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和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原则上应在20m内没有局地污染源,在15~20m以内避开绿色乔木、灌木,在建筑物高度的2.5倍距离内以避开建筑物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监测点位置的布设方法 大致有5种,①网格布点法 主要适用于面源 ②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源及其所在地风向多变的情况 ③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评价区域内风向变化不大的情况 ④配对布点法 适用于线源 ⑤功能分区布点法 适用于只了解污染物对不同功能区的影响,具体布置见P49-50,5.3.2.2 监测时间和频率,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监测时间及频率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等级及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综合确 定。

      一般一级评价应在冬、夏两季各进行一期监测;二级评价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 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应作一期监测由于气候存在着7天左右 的短周期变率,因此每期监测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 据5.3.2.3 采样及分析方法,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采样及分析方法应尽量选择国家环保总局统一制定的标准方法5.3. 3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3.1 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监测结果应能说明评价区内大气污染物监测浓度范围、平均值、超标率等同时,还应进行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和浓度变化与污染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检验 根据GB4885-85《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的规定 (2)监测数据的统计 在现状监测数据统计中,通常需要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指标,一般包括浓度范围、日均浓度及其波动范围、季(监测期)日均浓度值、一次及日均值的超标率,最大污染时日等 (3)对奇异因子的评估应谨慎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统计均值时,可用算术均值法和几何均值法。

      在计算某一采样点的日均值或七日均值时,采用算术均值法及其相应的95%置信区 在要给出整个评价区所有采样点的日均值或七日均值或给出某一点的长期(季可年)平均值时应采用几何均值及其相应的95%置信区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每期监测时间,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每天不少于6次(北京时间02时、07时、10时、14时、16时、19时,其中10时和16时可按季节不同作适当调整) 对二、三级评价项目,全期至少监测5天,每天至少4次(北京时间02时、07时、14时、19时,少数监测点02时实施确有困难者可酌情取消)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 监测数据的分析,①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用周期性时间序列,推出周期性分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周期性时间序列包括一昼夜、一周、一月、一季等计算出一定时间周期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后,绘制出污染物周期变化图 ②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采用浓度等值线图表示浓度空间分布的特征 ③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对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进行同步监测,发现相关关系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3.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有很多,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检出率、超标率、最大超标系数。

      1)检出率 Bi = ( ni / n ) ×100%,(2)超标率 Di = ( n0 / ni ) ×100%,(3)最大超标系数= ( c i- cs) / cs,此外,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中一般采用标准质量指数(PST),标准质量指数考虑到CO、NO2、SO2、氧化剂和颗粒物等五个参数,以各参数测定值与评价标准的比值的百分数叠加作为分级标准来评述环境空气质量现状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预测的主要目的是为评价提供可靠和定量的基础数据1)了解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2)比较各种建设方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3)给出各类或各个污染源对任一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污染分担率) (4)优化城市或区域的污染源布局以及对其实行总量控制 (5)从景观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敏感对象上,预测和评估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影响及出现的频率与风险程度,寻求最佳预防对策方案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预测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两大类经验方法主要是在统计、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预测 数学方法主要指利用数学模式进行计算或模拟。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5.4.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