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金手指1****983
  • 文档编号:185504739
  • 上传时间:2021-07-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1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都不可能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着孩子的素质和品德,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孩子家庭教育的现状、内容、方式等,旨在寻找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以促进中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现状;教育内容 中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城市每个家庭只允许要一个孩子虽然现在已经出现了政策上的调整,允许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胎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独生子女时代对孩子的培养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因此中国的小皇帝依然大量存在家庭教育对儿童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国民素质较高,电视上、网络上屡屡对此都有很高的评价那么这种素质是如何而来的呢?毋庸置疑,是通过教育而来的因此,有必要将中日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从而借鉴其优点,以改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1中日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大部分父母都要上班,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这样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孩子优先的观念非常普遍吃饭时要让孩子先吃,看电视要让着孩子,孩子是一家的宝贝。

      有学者指出:中国儿童吸收了过量的营养,以至于造成身体上的肥胖,而精神上是非常脆弱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切围着孩子转要什么给什么,即使很多事情孩子能做,家长也要代替孩子做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训练以及精神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分享,自私、任性或者干什么都听大人的,没有自己思考的能力独立性也不强做事总是不积极,处于被动地位,容易胆小怕事另外,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孩子身上担负了全家人的重托只要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用做孩子只能为了全家人的梦想去学习,在学习中度过自己的童年近些年,总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到处参加兴趣班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要送到早教班去实际上,孩子是没有什么童年的有人批判中国教育是偏重知识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够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获胜,孩子的学习通常被放在第一位孩子每天除了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以外,还要去培训班学习数学、作文、英语等培训班非常受家长欢迎除此以外,孩子还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比如游泳、棋类、弹琴等等,而这些通常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无关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从小没有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避免孩子放假在家一味地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从而给孩子报兴趣班,既能学习又能消磨时间,一举两得。

      大部分家长还是从社会竞争的角度考虑,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才报兴趣班的日本家庭更重视对孩子素质方面的教育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房间,帮忙做家务等此外,还注重培养孩子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对集体对国家的忠孝这和日本人崇尚的武士道精神有着相同之处在道德教育方面,日本父母从小就教孩子要懂礼貌,即使是很简单的打招呼,也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学习在学习方面,日本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的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父母干涉比较少比较注重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母亲们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还参加各种学习比如日本有自发形成的母亲读书会,妈妈们通过读书,互相交流教育经验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还有家庭教师协会,家长们按地区组织起来,老师们自愿参加,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来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2中日儿童家庭教育的比较 2.1中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启蒙教育的认识不足其次是父母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早就将孩子送到早教班,兴趣班,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

      第三,根据地域不同,家庭教育的观念也不尽相同内陆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农村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谈不上即使在城市相对重视家庭教育的,也只是担心孩子的将来,家庭的荣誉,并没有把孩子的将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而在日本,对儿童的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虽说重视教育的家长也非常之多,但并不像中国父母那样过分地重视学历也没有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那么强烈但是,日本家庭存在一个问题是容易破裂以前一家人通过相互对立、冲突、反抗,家庭结构逐渐固定,但现代日本人不愿意经历这个过程,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和孩子起冲突,不批评孩子,更有甚者对孩子的坏行为不闻不问同时,日本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现在女性出去工作已经很普遍了,但是照顾孩子是妈妈的责任这一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通常都把孩子扔给妈妈,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很少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 2.2中日家庭教育的内容 中国家庭为了能让孩子出人头地,通常非常注重智力的培养,而比较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其他素质的培养,从而出现了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决断力由于看重学习成绩,因此中国父母非常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

      中国孩子大多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除了学习以外,身体也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家长们也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吃各种补品但却疏于对孩子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得孩子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较差日本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生活教育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生活教育还包括对孩子进行礼仪、心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日本人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有固定的一套礼仪,比如回到家要说我回来了,吃完饭要说多谢款待,熟人见面要互相鞠躬问候等等在心理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受挫能力很多学校的校服都是短袖短裤或短裙,冬天也不例外在自立性方面,孩子能做的,父母就不会代替日本的小学生每个人都是自己背书包,父母替孩子背的情况是看不到的 2.3中日家庭教育的方式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连续性大部分父母认为即使孩子长大成人,也不应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并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父亲是正义、权威的象征,担当着对孩子的理性教育,教孩子区分善恶而母亲总是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担当者对孩子的感情教育孩子有了喜欢的人,一般会先告诉母亲相对而言,中国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依赖是分散的,并不是固定的某个人日本的家庭教育是不连续的。

      日本人来通常将孩子和大人清楚地区分开来因为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存在,因此也是区分对待的幼儿期主张让其自由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严格教授规矩因为要让其在成人之前,必须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礼仪日本家庭的身份意识较强,父亲为了维持自身的威信,通常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孩子和父亲较为冷淡,只是表示顺从或尊敬而和母亲比较亲密,对母亲的依赖性较强 3中日家庭教育的比较探究启示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情,既不能像中国父母那样全家围着孩子转,一味溺爱孩子,也不能像日本那样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母亲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首先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给孩子带来不良习惯的影响通常父母爱玩儿,孩子也会爱玩儿电子游戏在学习方面,应该借鉴日本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全面发展应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能力培养让孩子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善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山下俊郎.家庭教育[M].光生館,昭和60年. [2]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于洪波.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中日家庭教育浅析论文 【摘 要鉴于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和日本研究者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和思考,众多研究者从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教育期望,家长教育行为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探讨和文献梳理,试图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为我们开展有关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教育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启示:要注重儿童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强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要关注家庭教育的生态性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中日比较;生态 学前阶段的儿童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与父母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密切依恋关系,需要父母必要的甚至是全部的帮助儿童的这种未成熟状态决定了他们必然要接受来自家庭教育的巨大影响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正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儿童初生几年的最初阶段正是这个事情,儿童的脑和感觉器官才发展得特别急遽,许多偶然的联想―人的心理基础,特别迅速地形成起来,牢固起来[1]国际一些主要媒体和组织近几年来的民意调查,如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Expedia对4 000多名欧美酒店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日本旅客在礼节、举止、整洁、安静等诸多项目中获得第一,并且综合排名位于各国榜首[2]日本人之所以获得如此好评,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为主要的因素,因为家庭是教育的原点,日本《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报告》(2000年)指出,如果教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家庭教育可能就是这条长河第一滴清纯的水。

      通过文献分析,归纳了研究者关注幼儿家庭教育中日比较问题的理论框架,梳理多个中日幼儿家庭教育比较的角度,并对下一步如何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反思 一、多角度比较中日幼儿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比较 杨丽珠、李灵和田中敏明(1999年)对少子化时代下中、日、韩三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做了跨文化的比较首先在儿童发展观上,中日韩家长没有明显的差异,总体上都比较重视教育和培养的作用其次在对幼儿忧虑的事情上,三国家长都比较关心幼儿体质的发展和性格的培养,中国家长很担心幼儿学习和纪律的问题,韩国家长重视体质和上进心的问题最后,在幼儿的教育期望和儿童教育策略上,三国家长也有明显差异,中国幼儿家长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孝敬父母的人,而日本则为有兴趣且快乐生活的人中国家长在于幼儿交往上感到困难,而日本和韩国更多的是养育方法的困惑 徐海青,傅毅,周爱琴,刘兴莲(2007年)对中日两国3岁儿童母亲教育观现状做的研究表明中日两国母亲在对子女学历的期待,将来的期待以及对子女职业的期待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实行早期教育会对子女的能力有所提高和发展的问题上:中国母亲持肯定态度,而日本母亲持否定态度。

      一见真理子教授在她的一系列国际观察,尤其是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注和研究中发现:①中国的家长更愿意相信三岁神话,对子女的期待和关注度高②中国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存在性别差异③在母子一体感上,中国和日本的家长没有显著差异④对于从0岁开始的教育这个问题,中日家长持不同意见,中国家长觉的无法想象,日本的家长则比较认同⑤相对于中国家长的明确态度,日本家长在选择上比较模糊,不确定的选择比较多,倾向于选择与政府导向一致的选项[3] (二)家长教育期望的比较 桑标(2001年)对家长对幼儿的行为期待做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家长对幼儿行为能力期望的高低依次为自我控制、主动积极、合作协调、独立自主;日本母亲则为合作协调、自我控制、主动积极、独立自主总体上中国母亲对幼儿的期望高于日本母亲,中日两国母亲职业层次和文化程度较高者对孩子行为的期望值普遍高些 周爱保,陈斌和青柳肇(2007年)分析了幼儿做事能力与家长教育期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之间、日本与韩国之间幼儿做事能力差异显著,而中国与韩国差异不显著;中国家长与日本家长之间、日本家长与韩国家长之间对幼儿做事能力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而中国家长与韩国家长差异不显著;幼儿的做事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