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2022年整理).pdf
5页1 北方相关问题: 1.沼泽的保护 我国典型地区:三江平原 沼泽的形成: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地势低平,地表径流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开发利用的关键:排水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开发利用的负面效应气候变迁(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2.、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 (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 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副高强: 南旱北涝; 副高弱: 南涝北旱) ; 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 台风的影响; 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 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 厄尔尼若现象等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一些珍禽的栖息地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有利于三江平原小麦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有利于保护黑土的肥力 政治效益政治效益:有利于粮食安全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水系的流量和地势、河道)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 。
(例例如,长江洪灾) 2 治理措施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 退耕还湖; 修建水利工程;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 修建分洪区;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治理措施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治理水污染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 喷灌农业灌溉技术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围湖造田; 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 (1)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 春季蒸发旺盛 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 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河流的治理措施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调洪, 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分洪、蓄洪, 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泄洪、束水, 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 4、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黄土高原为例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 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 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治理的措施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植树造林; 小流域综合治理 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典例:甘肃南小河沟) 治理措施治理措施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 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 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4 产生的原因: 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冷锋天气影响;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气候干旱,降水少; 控制载畜量; 春季大风日数多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地表植被稀少 退耕还林、还牧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建设人工草场 过度樵采; ; 推广轮牧 过度开垦 禁止采伐等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寒潮(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如果一天 24 小时或一次过程,气温下降 8-10以上,最低气温在 5以下)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 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辐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 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冰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冻杀害虫; 大雪缓解春旱(瑞雪兆丰年) 寒潮大风可利用进行发电, (是地球上热量交换的一种庞大“机器” ) 7.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峡谷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 (3 个方面)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4.选在相对海拔高的地方,方便引水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