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21963684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 王晓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探索和猜测,以及结论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因此,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学习氛围    古语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及现在我们提倡的“尊师重教”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告诫人们要“尊师”,师生间犹如父子般情感,但这种观念把教师与学生置于一种为不平等的地位,使师生心理上存在一条代沟。

      教师不肯“蹲一来看学生”,甚至还有教师带着“家长制”的作风,不尊重学生,随意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小有动作”,教师则“大动肝火”,对学生板起面孔,时不时来几声“狮吼”,把学生吓的面如土色,小气不敢出,大气不敢喘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下常心理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已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2.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不光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恶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自主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

      如此重复下去,第四十三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新知识的产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亲身体验新知的产生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先让学生自已剪一个等腰三角形,自已通过对折、比较、观察、发现及相互讨论,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以此替代教师苦口婆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课”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发现” 教学“ 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4.注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和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教师提取生活中一些题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让学生先观察自已座位是如何确定的,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其位置是由“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以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新的教学内容,在具体且熟悉的情境中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识欲和好奇心如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教材和练习册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6折的便宜?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探索的问题去学习,思维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对事物观察更加敏感,想象力更加丰富,消除了哪些盲目、被动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培养学生探究习惯,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也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必须给学生提供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乐问;增强情感投入,促使学生敢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通过问题,让学生探究习惯得到培养,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如教学“打折销售”时,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买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这次买卖中商贩赚了还是赔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猜测后,教师指出,通过 “打折销售”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商品的成本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刚才的问题了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允许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其次,教师所留给学生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不同性,解题方式的多样形,解题结果的多样形这样,学生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创新问题中自由翱翔,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出了一道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  但在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了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3.持之以恒、深化探究效果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还应要让学生持之以恒、深化探究效果学生对陌生知识、未知领域的自主学习,从不懂到懂需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当遇到挫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吃苦独立的精神,克服胆怯,增强自信。

      激发学生发现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为解决这问题去观察,对比,判断,创造性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精神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体现因而,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了创造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其创新个性才能得以彰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