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中学书法探究式教学实践小记》.docx
4页中学书法探究式教学实践小记——北京一零一中学 陈默本以为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源自于对于笔墨的好奇,一直以来依靠笔墨纸砚来吸引学生的策略也慢慢不灵了为响应北京市教委的号召,至今 101 中学开设书法课已经四年了在使用北京市教委主编的书法教材的同时,也找来多种专业教材作参考中学书法教学内容很难定位,过于偏重技法训练,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不愿意学;适当融入书法史、书法故事、书法家介绍等内容来调剂一下,但增加的内容和汉字书写本身又很难建立起联系学生对书法课的认识就局限在听故事、写毛笔字,毛笔字写的好不好在中学阶段又不会影响到对一个孩子的综合评价,所以多数学生不太投入,课堂实践也不够认真基于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触发学生兴趣点的途径,怎样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发现书法的文化价值?怎样使书法课内容本身就对孩子形成吸引力?怎样构建课堂教学的内容?怎样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书法学习?两年前,在准备两节关于《篆刻发展史》的讲座时我认识到,古汉字造字本义有极大的可挖掘性中国汉字多数是象形、会意、形声字,祖先在造字时用这种抽象的语言符号传达了丰富的信息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步步充实信息。
比如以“善”字为例:甲骨文的善是以羊头为主要形象造字的,表示原始社会早期古人认为神态安详为“善” ;金文时期的“善”多了两个“言”字,表示对善的定义还要求言语要亲和每一个汉字的发展演变流传有序,甚至有的汉字,在“隶变”和由隶书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中,完全推翻和曲解了祖先的造字本义,比如“宁”:甲骨文宁字“ ”像有拉手或中轴的抽屉,抽屉中一点指事符号,表示藏在抽屉中的贵重物品造字本义:存放玉贝等贵重物品的抽屉有的 甲骨文宁字“ ”省去一点指事符号金文宁字“ ”承续甲骨文字形宁“ ”篆文宁字“ ”将抽屉形状变形楷书 误将象形的金文独体字写成“宀” 、 “丁”会义的合体字如果能把这么有趣的知识适当引进教材,肯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愿望于是我开始尝试调整书法教材的授课内容,最早试验的一节课就是《上善若水》 ,通过文字的发展演变来给学生分析古人对善的要求,当代对善的理解,然后在进入书写环节,课堂效果特别好后来我将《象形字典》网站推荐给学生,并带领学生课堂实时查阅一些指定的内容的内容,也鼓励他们查阅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内容课堂大家分享还记得我们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节课时,我鼓励学生探讨什么是“智” ,什么是“明”:有一个学生在综合古汉字符号涵义时说古人造“智”是指具有战争谋略并通过言说左右战争结果的人,现代的“智”是指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人;说明是指心理亮了。
类似的发言不计其数,孩子的思想在书法课里闪光了我发现学生对与书法学习的热情高涨了起来,他们经常在业余聊汉字的本意并以此作为调侃,课堂的书写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现今留下来最早的古汉字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大多用来占卜,记录占卜的内容后来,文字镌刻在青铜器上,多数用来祭祀、记录战争、记录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等秦代始皇帝为规范官方文字而命丞相李斯整理大篆而成小篆书,又有狱吏程淼为简化书写而变篆书为隶书,隶书的快写形成了行、草书,汉字的再次简化就是今天的行楷书古汉字是中华先民的智慧象征,每一个汉字的产生发展都是一部历史,是祖先传情达意的符号,每一个符号都有特殊的含义这笔宝贵的财富如果充实进中学书法教材,将大大增加书法教材的文化价值两年来,我一直在尝试探索一种教学模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为主要内容建构课堂,将教学内容变成了一个系列,比如:宁静致远、上山若水、厚德载物、三思而行、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大爱无疆、学海无涯、风华正茂、读书万卷、文如其人、尊师重教、大有作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一个系列,鼓励学生课前积极探究文字的造字本义,课堂上各抒己见,探讨文字背后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学书法的主动性大大加强,而且每节课学生都能写出一件楷书、古汉字作品,同时知晓了文字背后的许多传统文化上的东西,对于他们当下的成长具有指导意义我主张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的自学为核心展开书法课堂教学比如这节课讲《天道酬勤》,我把内容提前一个星期抛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这四个字的含义,古文字写法,古文字释义学生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对一些毫无疑义的固定的知识的消化能力非常强天道酬勤天:甲骨文 在“大” (人) 的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 (参见 “日”* 、 “旦”* 、 “众”* ), 表示头顶上的空间造字本义: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有的甲骨文 将表示的空间的四边形 改成两横指事符号 (即“ 上”,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金文 将 (大地上方的太空)改成 (太初、混沌状态),突出“ 太空” 的含义篆文 承用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的“大” 写成 道:“道” 是“导”(導)的本字道,金文 (行,四通的大路) (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 (止,行走),表示在叉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有的金文 加“ 又”(抓),表示拉住迷路者的手引路有的金文 则加“ 又” 加“爪” ,同时加“曰” (说明),表示领路者且牵且讲,帮助迷路者弄清方向。
造字本义:当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省去“ 又” 和“ 曰” 隶书 将篆文的“辵” 写成 ;将篆文的 写成 当 “道”的“向导 ”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 另造“ 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 “德” * 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酬: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而无限酬,篆文 (酉,酒) (寿,长而无限),造字本义:主宾用酒来往不断地互敬篆文异体字 (酉,酒)(州,河心小岛,代河川,表示川流不息),喻义相同勤,金文写作“堇” ,像一个成年人 (大),张口呼喊 ,脖颈上被套着绳索 ,脚下有“ 火” ,表示因遭受束颈套枷的刑罚和火刑的煎熬而痛苦嗷叫有的金文 (堇,火刑) (力,劳役),造字本义:在酷刑下从事苦役 篆文 将金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天道酬勤:“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付出的努力就算现在没有看到直接的收益,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天”指“上天”,“道”指“规律”,“天道”即“天意”,可以引申为客观的规律;“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答、回报,“勤”为“勤奋”。
就是说“天意厚报那些勤奋的人”所以总的意思是说:勤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这么丰富的内容自学效果的效果比讲授要好得多同时,探究式学习给学生带来源自于内心的疑问,促进了学生深入的思考:这个“勤”到底该怎么理解?天道酬勤是不是还有别的含义?“道”字如此深奥,是不是还有更加深刻的含义?酬的两种写法是基于什么目的来造字的?为什么有些汉字距离现代的涵义变化这么大?课堂上复杂的思想性的东西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完成,可是大部分普遍知识是靠学生自己探讨掌握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通过书法课触摸到了祖先的聪明才智,书写的热情也大大提升了我想,如果我的探索能够成为一个系列教材成型,将是对今天现有的书法国家教材内容的巨大的改变和充实如果只停留在书法技法上来谈中国书法,那中国书法的光彩就大大减弱了我的探究式教学效果显著,因为我帮助全员学生找到了书法学习的源动力,那动力就源自于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