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109220
  • 上传时间:2019-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地理學的研究: 1.地表各種自然與人文現象的 2.現象與現象之間的 3.地表現象整合成的 ◎地理學內涵的概念:一、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地表環境→包括岩石圈、水圈、 、大氣圈、人類創造的世界二、研究方法的發展1.希臘時代:人類被認為是自然的一部份1)地理學的希臘原文:geographein指對大地的 性記載2)歐洲古希臘時期對地理學發展具有貢獻的學者,往往博古通今、涉獵廣泛2.早期對地表的描述:以 為基礎對地表的描述,遠多於對現象的解釋3.十五、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 (1)與航海探險相關的地圖學、自然科學、生物科學迅速發展,一方面擴展了地理學者的視野,一方面產生新的工具和技術,使地理學獲得豐富而正確的知識2)開始注重正確而有系統的描述,並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尋求現象的 和解釋 4.十九世紀:科學的地理學正式開始(1)洪堡德(Humboldt,A.von)(德國):自然地理學之父j到 進行考察,利用儀器進行測量、採集岩石與植物等、完成許多鉅著。

      k重視 ,利用儀器和正確的科學方法,由考察中蒐集資料,再分析整理l首先使用 研究地形,創造等溫線並繪製了世界第一張等溫線圖,進而提出 氣候的概念m指出地勢、氣候對植物分布的影響,為自然地理學奠定了基礎2)李特爾(C.Ritter)(德國):人文地理學之父j以 為主要研究對象,強調「土地顯著影響著人類,人類也影響著土地」k利用洪堡德直接觀察的結果,採用區域研究的方法,尋求促使區域結合成一個整體的各種現象,並探討這興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和 3)維達爾‧白蘭士(Vidal de la Blache,P)(法國):確立區域地理的重要性 j主張地理學研究必須以同質的小區域作為基礎,探討人類與周圍環境的緊密關係 k提出「 」的概念,認為「同樣的環境,對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們,具有不同的意義,生活方式是決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對自然環境所提供的各種可能性,加以選擇的基本因素」 l確立了區域研究在地理學中的重要性 5. 最早設立地理系的大學─德國柏林大學(1874年)6.二十世紀初期:地理學成為一個專業的知識領域。

      (1)「中地」與「侵蝕輪迴」等理論學說出現2)隨著地理學的專業化,按研究對象不同,逐漸發展出各分支學科7.二十世紀後半期(60年代開始):地理學研究更加科學化,使地理學的研究從單純的類型歸納朝向理論演繹過渡的趨勢1)統計資料的大量運用、數量統計方法的發展2)調查技術如遙測、航空衛星照片的使用2. 的使用 8.今後的研究和發展方向2. 認識各項環境的基本要素2)不斷累積、整理、分析各種資料,才能提出合理的安排與方式3)學習許多系統科學的基本知識4)研究觀點:三大傳統–空間分布、‚人地關係、ƒ區域特性三、研究步驟:1.歸納法 2.假說─演繹法現象↓‚觀察/理念↓ƒ提出假說(可驗證)←──┐↓ │„系統化觀察 q修正或與資料蒐集 放棄假說↓ ↑…分析資料 p駁倒假說↓ ↑†驗證假說 ──────┘↓‰證實假說↓Š形成理論(由許多已證實的假說組成)↓(11)預測現象(無秩序的事實)↓‚觀察↓ƒ提出問題↓„蒐集資料↓…辨識/分類資料↓†分析資料(圖/數量統計)↓‡有秩序的事實↓ˆ歸納/通則化↓‰法則/理論建構↓Š解釋四、地理學的發展趨勢(強調應用價值)1.地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

      2.研究焦點:j 、k 、l 3.地理學的研究依據問題的性質,大致區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部分,但並非地理學的性質所在,因為「只有在概念上自然與人文才是截然分開的,在實際工作中它們一時一課也不能分開」4.近年來地理學的研究的發展顯示:(1)自然地理學家和部份區域地理學家─正逐漸向 傳統輻輳,而以環境評估和環境災害等具有應用價值的主題,作為研究的焦點 (2)人文地理學家及部份區域地理學家─正逐漸向 傳統集中,以各種人類活動的空間組織和區域計劃等較具應用潛力的主題,作為研究的目標第二章 地理資訊的獲取(一)一、文獻資料的蒐集※資料的性質(1)第一手資料:未經處理過的原始資料2)第二手資料:經過處理,如編著引用、解釋過的資料1.文獻資料的來源(1)政府官書:常因目的不同而內容有異2)專書論著:j包括學術上的論著─架構嚴謹、主題明確的著作k民間私人的著作─多為作者時地考察的描寫3)報紙期刊雜誌: j屬於地理領域的專業性期刊 k其他對區域作深入研究的論文,刊登在其他刊物中,提供相當豐富的資料4)古文書:重建早期地表景觀,或研究近代地表景觀發展過程的重要依據。

      5)工具書:辭典、百科全書2.取得文獻的途徑(1)政府機關:政府相關單位、各縣市文化中心、各縣市民政局( 有關資料)2)圖書館:具有資料庫功能,是蒐集資料的最佳管道,資料多寡因層級不同而有異3)寺廟及宗祠:資料的地方性色彩濃厚,是研究鄉土地理重要的資料蒐集來源處4)地方文史工作室:主要致力於蒐集任何與當地有關的資料,以其推動認識鄉土、關懷鄉土進而建設鄉土這類工作室常冠以昔日的老地名5)電腦網際網路:1990年代興起,資料可以無遠弗屆地傳播給使用者二、地圖及像片圖的判讀 1.地圖的性質:依地圖的內容和使用的內容區分j :呈現專門現象如:氣候圖、地質圖、土壤圖k :表達區域內重要自然、人文現象如:臺灣地區圖、澳洲地圖2.常用地圖種類:(1)街道圖:載有主要道路名稱,並標示出重要的建物機關2)交通路線圖:主要強調節點與連線的連結及 ,對於節點間實際的距離或方位並不注重3)地籍圖:是一種大比例尺的土地界址圖包含土地的地號、地目等資料,有助於使用者了解土地產權範圍及土地分割情形4) :提供相當豐富的地理資訊,且內容也較正確,是從事區域地理研究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工具。

      3.其他重要的地圖 (1)清代乾隆臺灣輿圖:十分重要的一幅古圖j寫景式符號及大量自然、人文景觀的文字註記,記錄了當時臺灣各地各項資料k透過圖中資料,比對目前情況,可以看出人民在這塊土地建構生活空間的過程2)臺灣堡圖:完成於1904年 j採用現代的製圖技術,呈現當時的土地利用、聚落型態、道路分布、水文狀況 k詳實記載了臺灣在現代化之前的地表原貌 3.地圖判讀 (1)地形判讀:由等高線分布形態,可判讀地表形態、水系分布等資料 j地表形態:u等高線數值─讀取地面的高度v等高線形態─顯示地形的緩急w等高線分布的疏密─判斷坡面的緩急k水系分布:根據水系的分布、發育和類型可推斷地形的特色u水系的分布─判斷分水嶺的所在v河道附近等高線分布狀態─顯示河谷的寬窄及河道的曲直w不同類型的水系─反映出地勢的變化(向心狀水系&放射狀水系) (2)聚落判讀:聚落的地點、類型和機能為判讀重點 j地點:u平原或谷底聚落─具有農業潛力v河流會口或陸運要衝的聚落─便於交通與貿易w山頂聚落─較具觀光價值k類型:透過資料判讀,可推知聚落發展的歷程u聚落的分布:集居或散居v聚落的形狀:線狀、塊狀、環狀或是有城牆的城郭狀。

      w聚落內部的街道:幾何型或不規則型l機能:受位置、交通路線、資源分布等影響u平原聚落─具有農業機能v重要交通線通過的聚落─常發展為商業機能w溫泉、瀑布等特殊景觀地─易發展成觀光機能x 礦源分布的聚落─多具礦業或工業機能聚落地點: ‚ ƒ „ (3)交通判讀:了解節點與連線關係,進而判斷聚落發展潛力 j公路:最普遍的交通路線,判讀公路時應注意:u公路交會點的位置往往帶動聚落的發展v山區公路多沿河谷低地通過,或採用迂迴路線以避開峻坡w橫過河流的公路多由河川狹窄之處築橋通過k鐵路:多建於人口眾多、地勢平坦地區;山麓地帶的鐵路線則多與產業活動有關l河運:河流有無航運價值,可由河流沿岸有無河港分布判斷;亦可從河流本身和周圍自然環境的關係推知(河川流幅、航道長度、河川位置、河道分布、結冰期) (4)土地利用判讀:根據圖例解讀圖中的土地利用情形,依各種土地利用類型所佔的面積,可以概估土地利用的程度,以便供該區未來發展的參考 4.像片圖的判讀:航空測量、衛星遙測提供了更豐富且更準確的地理資訊。

      1)衛星影像圖具有j宏觀性、k完整性、l即時性、m對照性的特色,值得善加利用2)判釋照片或影像圖需由j光譜顏色、k組織、l形狀、m陰影、n排列方向、o空間關係等六種要素著手,以利於地形、地物的判讀第三章 地理資訊的獲取(二)三、問卷設計1.問卷 (1)意義:用以蒐集資料的問題表格 (2)內容:j研究目的、k個人基本資料、l填表說明和m題目等 (3)目的:j調查個人行為,k意見和l態度方面的資料,m以蒐集第一手資料為主 (4)重要性:問卷品質的優劣,會影響所蒐集資料的可靠性和正確性 (5)設計問卷的基本概念:j問題的類型、k受訪者的性質、l編制問卷的過程、m編寫問題的原則、n問卷的信度與效度2.問卷題目的類型 (1)開放式問題:受訪者可以自由回答的方式 j適合的時機:當問卷的問題不知道會有哪些答案時;或者是初探性的研究,以釐清哪些因素與研究主題相關,以便日後做更徹底研究時k優點:可以獲得對研究主題比較深入了解的資料l缺點:答題較費時、問卷回覆率較低、資料比較難以量化2)封閉式問題:預先提供數個具代表性的答案,由受訪者勾選的方式j適合的時機:如果調查對象的人數相當多,或比較不同的受訪群體之差異時。

      k優點:答案形式準化、易於數量化分析l缺點:難以對問題有比較深入的了解3)混合性題目:最常見的方法─以封閉式問題為主的的問卷中,最後加上一個開放式問題,以蒐集其他可能被遺漏的重要資料3.問卷編製的過程(1)決定蒐集資料的範圍:先從文獻探討著手,找出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可能因子2)決定題目類型:如果問卷採用郵寄方式,或受訪者教育程度較低,以封閉式問題較適宜;若採個別訪問方式,則開放式問題較好3)撰寫題目:根據研究目的,擬定問卷調查的大綱,由大綱發展出問題題目列舉出來之後,還要依序排列4)修訂問卷:請教問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