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组织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1800字.docx
11页口腔组织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1800字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 口腔颌面部发育1.神经嵴细胞及形成的结构2.颌面部的发育过程3.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4.腭的发育过程5.腭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6.舌的发育过程7.舌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8.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9.名词解释融合,联合,外胚间叶,鳃弓,咽囊,联合突,麦克尔软骨二、牙的发育1.牙发育的全过程;2.牙胚的构成及形成的牙体组织;3.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形态特点及功能;4.牙胚发育异常形成的牙形态和数目的异常;5.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6.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7.名词解释釉索,釉结,诱导,上皮根鞘,Serres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三、牙体组织1.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2.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3.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区域的形态功能特点4.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生理病理学意义;5.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7.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8.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9.名词解释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中间牙骨质四、 牙周组织1.牙龈和牙周膜主纤维束及功能;2.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同牙结合的方式及临床意义;3.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5.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6.名词解释沙比纤维,牙骨质小体,结合上皮五、 口腔粘膜1.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形态及排列特点;2.口腔粘膜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种类、形态、来源及功能;3.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区别;4.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5.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形态结构的差异;6.名词解释味蕾,麦克尔细胞,细胞间桥,基底膜六、 涎腺1.涎腺腺泡的基本结构、腺泡的种类及分泌物的性质;2.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3.涎腺导管系统的构成、形态及功能;4.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异;5.名词解释闰管,纹管,蓝细胞七、龋病1.早期釉质龋的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2.牙本质龋中透明层形成机制及意义;3.龋病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4.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超微结构特点。
八、牙髓病、根尖病1.龋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2.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分类;3.根尖脓肿、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三者之间的关系;4.根尖周炎的免疫学病理学特点九、牙周病1.牙龈炎与牙周炎病理学变化的不同之处;2.慢性牙周炎的基本病理学变化;3.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叙述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4.慢性牙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5.慢性牙周炎的继发损伤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十、口腔粘膜病1.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鉴别要点;2.举例说明口腔黏膜病同皮肤病和全身性疾病的关系;3.口腔粘膜常见的疱性疾病及其鉴别要点;4.癌前病变的概念及口腔黏膜常见的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特点;5.癌前病变的组织学依据;6.肉芽肿性唇炎的病理变化十一、口腔颌面部囊肿、涎腺病、颌骨病1.囊肿的概念及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一般组织病理学特征;2.牙源性角化囊肿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同术后复发的关系;3.含牙囊肿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鉴别要点;5.粘液囊肿的分型及组织学特点;6.慢性涎腺炎与涎腺舍格伦综合征的鉴别要点;7.坏死性涎腺化生的病理学特点;8.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理学特点;9.颌骨巨细胞病变的概念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十二、 口腔颌面部肿瘤1.成釉细胞瘤的基本组织学类型及其变异;2.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治疗有何关系;3.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发生与牙发育的关系;4.牙源性腺样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5.试述各种牙源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6.牙源性钙化囊肿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其特点;7.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病理学特点;8.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分化程度的鉴别要点;9.腺样囊性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各类型的生物学特性;10.Warthin瘤的病理学特点;11.口腔粘膜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各型的特点.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总结 2500字一. 名词解释态度:只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食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性格:是人的个性或者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气质:指个人行为全部动力特点的总和现代心理学把气质理解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所表现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决定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及指向性能力:在心理学上,把人们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能力 知觉:是一种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行为方式和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激励: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在共同的生活劳动中自发形成了群体二. 简答1. 态度改变理论态度形成之后比较持久,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态度这就是态度的转变两种方式:一致性的转变,即只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不一致的改变,即改变了态度者的方向态度的转变受态度本身的特性,个体的个性特征,个体的群体观念影响在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中,看重一个人是否参与态度的形成过程,从而会在改变别人态度时取得不同的成效勒温认为,改变态度的方法,不能离开群体的规范和价值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性质能觉得他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其中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实验证明,就某一对象中,改变主动型人的态度要比改变被动型的容易得多,效果也比较明显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通过与某些员工的对话来改变其态度,尽可能使其与管理者达成共识,让其主动参与到公司的事物中来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任务如此进而在员工中产生更大的影响,方便管理2.错觉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分为图形错觉(视觉方面错觉)形重错觉(一斤棉花一斤铁)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由于情绪影响)。
错觉的产生都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或者过去的经验情绪有关系3.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但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4.激励理论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 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奥德弗认为,职工的需要有三类:生存的需要(E),相互关系需要(R),和成长发展需要(G)。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总之,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5.群体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它以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为特点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第二阶段: 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着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 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第三阶段: 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 同时也表现除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 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 这阶段就结束了第四阶段: 执行阶段, 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第五阶段: 存在于临时群体,解散阶段,人们不在关心工作业绩而是善后适宜。
6人性的观点假设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X理论-Y理论 内容X理论下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方面靠金钱刺激,另一方面是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Y理论激励方式:对人的激励主要是给予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7.王厂长和李厂长1、根据案例提供的情况:李厂长工作精力充沛,善言谈,好交际,独立性强,有开拓精神,大胆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情绪易波动、急躁、骄傲自满,与上级和兄弟单位关系不融洽等按四种气质学说李厂长属多血质气质,在性格上属情绪型从能力上看,李厂长重技术、重人才、重视广告宣传,事业性强,业务、管理能力强,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都很强2、王厂长对工作细心谨慎,善于思考,三思而后行,对事务的感受性强,敏感多虑,内向不太愿交际,人缘倒挺好但显得保守、过于谨慎、处事比较圆通、不得罪人,求稳怕变,按部就班按四种气质学说王厂长属抑郁型气质,在性格上属理智型从能力上看,王厂长个人业务能力很强,精于企业管理,尽职尽责,善于做思想工作,重视人才培养。
3、根据麦迪理论划分的四种个性结构,李厂长的个性属外向高忧虑型,王厂长的个性属内向低忧虑型4、作为一个统帅十几个工厂的公司总经理,在性格上要求具有理智、外倾、独立的特征;善于思考问题和与人相处,决策果断,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同时对公司事业抱积极负责的态度;在气质上能控制不良的情绪;精力饱满,沉着而不呆板,外倾性明显;在能力上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有较强的企业管理能力,深思远虑,善于领导所属部门进行有效的工作5、根据以上分析,李厂长与王厂长相比较更适合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但李厂长还必须学习王厂长理性思考,注意上下级关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