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12页2021一2022学年度上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高一年级地理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2.本卷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不给分3.所有考试结束3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登录智学网()查询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0年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在月球指定位置着陆,并开始采集月壤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嫦娥五号”在月球指定地点着陆后( )A. 成为地球的独立卫星 B. 成为宇宙中独立天体C. 成为月球天体的组成部分 D. 脱离了最低一级天体系统2.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工作能量主要来源于( )A. 风能 B. 太阳活动 C. 核能 D. 太阳辐射3. 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原因是( )A. 月球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 B. 月球没有厚厚的大气层C. 月球的位置比地球更加靠近小行星带 D. 月球的质量体积比地球的质量体积小【1~3题答案】【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嫦娥五号”在月球指定地点着陆后成为了月球的一部分,依然属于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即地月系,C正确,没有成为地球的独立卫星和宇宙中独立天体, A、B、D错误。
故选C2题详解】“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工作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辐射后转化而成的电能,D正确,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没有大气运动,因此没有风能,A错误;太阳活动 会影响其正常运行,B错误;月球上没有核能,C错误,故选D3题详解】陨石坑是由于天体的撞击形成的,由于月球没有厚厚的大气层,与天体的摩擦小,对天体的阻力小,所以对火星的撞击大,形成的陨石坑更大,而地球空气密度大,与天体剧烈摩擦,天体在到达地面之前多被燃烧掉了,所以地球的陨石坑少且小,和其余选项关系不大,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形体如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等2020年1月15日,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右图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 中生代侏罗纪裸子植物繁盛 B. 中生代白垩纪哺乳动物繁盛C. 古生代寒武纪蕨类植物繁盛 D. 新生代第四纪爬行动物繁盛5. 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 )A. 原始海洋初步形成 B. 大量的铁矿出现C. 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D. 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4~5题答案】【答案】4. A 5. C【解析】【4题详解】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早期出现的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A正确;新生代哺乳动物繁盛,B错误;晚古生代蕨类繁盛,C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繁盛,D错误。
故选A5题详解】原始海洋初步形成于前寒武纪,A错误;大量的金属矿藏出现的时间是前寒武纪, B错误;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主要的成煤时期,C正确;无脊椎动物大量灭绝的地质时期是晚古生代,D错误点睛】地址年代顺序: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7. I层高度最大的地区是( )A. 冬季的低纬度地区 B. 冬季的高纬度地区C. 夏季的低纬度地区 D. 夏季的高纬度地区8. 对电离层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离层位于II层 B. 对无线电短波具有反射作用C. 受地磁干扰而形成 D. 是大气层中闪电的能量来源【6~8题答案】【答案】6. B 7. C 8. B【解析】【6题详解】根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征判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顶部气温约-50°C左右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在平流层顶温度约0°C左右,高层大气的温度是先降低,最低约-80°C左右,然后气温升高所以②与特征相符合,B对。
A、C、D错7题详解】对流层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顶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顶较低;夏季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顶较高, C正确,ABD错误8题详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结合题中图可知电离层位于Ⅲ层,所以A错误;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所以B正确;电离层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形成,所以C错误;大气中的闪电存在于对流层,与电离层不在同一大气层,所以D错误点睛】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穹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对牛轭湖形成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A. ②③①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④②①10. 导致①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搬运 C. 流水沉积 D. 地壳下陷【9~10题答案】【答案】9. B 10. A【解析】【分析】【9题详解】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泥沙堆积,原有河曲与新河道分离。
故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10题详解】导致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对两岸的冲刷侵蚀,即流水的侵蚀作用,A选项正确,BC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 ①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 B. ③为海水盐度沿纬度分布C. ③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 D. ②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12.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C.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11~12题答案】【答案】11. B 12. C【解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降低,所以②曲线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D错误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海水盐度最高,海水表面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③表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曲线,C错误,B正确赤道地区降水丰富,盐度较低,海水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所以①表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曲线,A错误12题详解】海水表层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A、D错;海水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赤道附近盐度较低,C正确,B错;海水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赤道附近表层海水的密度小。
故选C点睛】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水表面盐度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结冰与融冰、洋流、河流注入、地形封闭程度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层密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下图1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A处的洋流所在海域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增温增湿 B. 乙处,增温增湿C. 丙处,降温减湿 D. 丁处,降温减湿14. 图2中,丙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处 B. 潮汐作用 C. 河流入海口 D. 上升流海域【13~14题答案】【答案】13 B 14. D【解析】【分析】【13题详解】A洋流为南半球的暖流,增温增湿,图2中丙、乙在南半球,分别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和东海岸,丙为秘鲁寒流,乙为巴西暖流,选B14题详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常年吹东南风,将大量表面海水吹离海岸,位于深层的海水向上移动形成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带来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D正确。
丙地为寒流,没有寒暖流交汇的情况,A错误潮汐对渔场的形成影响小,B错误丙沿岸气候干旱,没有大型河流入海,C错误点睛】等温线判断洋流性质:①由温度递变判断半球;②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洋流的流向;③由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是暖流,由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地方是寒流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A. 土壤 B. 气候C. 水分 D. 植被16. “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 保持水土 B. 防风固沙C. 调节气候 D. 涵养水源【15~16题答案】【答案】15. D 16. B【解析】【分析】【15题详解】“沃岛效应”有很好的固沙作用,可以提高灌木的养分含量,植物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沃岛”形成,D正确土壤、气候、水分对“沃岛效应”形成影响不如植被大,ABC错误1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沃岛效应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出现后,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植被生长茂盛,利于防风固沙,B正确;沙漠中水土流失现象极少,A错误;沃岛效应出现区域较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C错误;沃岛效应出现区域较小,涵养水源作用不大,D错误。
故选B点睛】“沃岛效应”是植被和环境良性循环的结果,植被固沙,被“固定”的沙受植被影响养分含量较高,反过来促进植被生长二、综合题(共4大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在平水位时其面积为3150km2下列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日鄱阳湖陆地和湖泊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1)图1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B.____,C.____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填字母),全球气候变暖后____(填字母)增强3)图2中M代表____气温日变化曲线,M、N变化曲线不同的原因是____4)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判定鄱阳湖一天当中湖陆风最大的时候大约是( )A. 2:00 B. 6:00 C. 15:00 D. 23:00【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