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为政篇》.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xy****7
  • 文档编号:59648633
  • 上传时间:2018-11-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19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而篇 第一(共十六章),2.1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2.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2·3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这里犯了空想家的错误,统治者要管理奴役百姓刑律在建国之初就必然存在,而孔子只是进行政治改良,对政治现实作出建议和开药方。

      他并不是以国家制度的肈建的身份对刑律表示歧视2·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注释 (1)有:同“又”2)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不能由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2·5】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2·5】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

      武是他的谥号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2·7】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比较妥贴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注释 :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2·9】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2·10】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注释:(1)所以:所做的事情2)所由:所走过的道路3)所安:所安的心境4)廋:音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2·11】子曰:“温故而知新(1),可以为师矣注释 (1)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2·12】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1)器:器具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评析 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2·14】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1)周:合群 (2)比:音bì,勾结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注释 (1)罔:迷惑、糊涂2)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