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经络养生与健康(宝鸡).ppt
41页吴大为 *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心脑血管、糖尿病专家 *卫生部经络养生工程专家组专家 *中国和加拿大肿瘤医学协会会员 *国家级培训教材《健康营养保健管理 师》一书副主编 *国家级健康营养保健管理培训师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具有二十年内科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心病、肿瘤等疾病,精通心理咨询及亚健康人群的合理营养配餐 *祖传中医世家——清代名医 叶天士老 先生的第九代传人 *现为北京、唐山、青岛、西安、宝鸡等各大电台特聘主讲嘉宾、客座教授1.阴阳学说,2.子午流注,3. 经络养生,十二经络养生与健康,中医养生的独特魅力——,内外兼修 内调外养,阴阳平衡,阳: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阴: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经络与脏腑之间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五行学说,所含木、火、土、金、水相生: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相克: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脏六腑,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三焦含:上焦(心、肺);中焦(肝胆);下焦(膀胱、小肠)。
子午流注与养生,子午流注,是我们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是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天然法则也就是每天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 由于时辰在变,所以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所以根据子午流注进行养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轻易切掉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1~2个小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人还会因此变得胆怯子时(23:00~1:00),腧穴本经共44个腧穴:重点掌握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16穴此时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丑时(1:00~3:00),腧穴 本经共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重点掌握6穴),,,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腧穴本经共11个腧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重点掌握6穴),,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腧穴本经共20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重点掌握8穴),,辰时(7:00~9:00),此时胃经最旺人在7:00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腧穴本经共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重点掌握17穴),巳时(9:00~11:00),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腧穴本经共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此时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时(11:00~13:00),腧穴本经共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重点掌握5穴),未时(13:00~15:00),此时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至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腧穴本经共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重点掌握5穴),申时(15:00~17:00),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遗尿腧穴 本经共67穴:重点掌握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中、膏肓、志室、承山、昆仑、申脉、至阴23穴的定位、归经、特定穴类别、操作此时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酉时(17:00~19:00),腧穴 本经共27穴: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重点掌握5穴),戌时(19:00~21:00),此时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腧穴本经共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重点掌握6穴),亥时(21:00~23:00),此时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亥时睡觉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做到,所以在街上看到面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涂脂抹粉,掩盖“锈脸”的越来越多腧穴本经共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重点掌握7穴),脾胃不和,脾胃不和: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 脾胃不和的症状:1、脾系症状:胃酸、胃胀、食欲不振,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2、烦躁,易感冒发烧、头晕、困乏、睡眠不佳3、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4、月经不调、小腹胀痛、胁肋痛、5、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肾阴虚症状,1、皮肤色偏暗、干燥,午后颧红,有黑眼圈和色斑 2、头发发枯或萎黄不泽, 3、腰酸困痛,失眠多梦,眩晕、耳鸣,齿松发脱,健忘. 4、月经不调,经少或经闭,崩漏男子遗精,早泄 5、便秘、脸发红、五心烦热 6、烦躁、口干、失眠,潮热盗汗, 7、卵泡发育不正常,黄体生成不足,黄体萎缩不全,不孕不育等等。
另外,有时会出现经期不正常,有时一个月有时两个月或三个月(有多囊卵巢症),肾阳虚症状,肾阳虚症状或,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 1、皮肤苍白或黧黑、干燥,脸颊有色斑 2、头发枯黄或易断发脱发 3、失眠健忘,难以入睡, 4、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冰泠,尤以下肢为甚 5、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月经不调 6、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或尿少、周身浮肿,舌淡,苔白女性肾阳虚症状,1、面色苍白或黧黑,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 2、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 3、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 4、性欲减退、宫冷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 5、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等 6、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易导致更年期提前 7、虚喘气短、舌白胖大或有齿痕 8、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 9、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 10、五更腹泻,或者便秘;形体虚胖或羸瘦; 11、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内分泌失调症状,▲肌肤恶化 皮肤薄而敏感、色斑为云雾状,内有色素减退或脱失的斑点。
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亮丽的脸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色斑,抹了不少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其实这不只是单单的皮肤问题,这些色斑也是内分泌不稳定时再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的 ▲脾气急躁 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变得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下降导致的 ▲妇科疾病 腰酸困痛,经前综合症,月经不调妇科内分泌很常见,不育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有些面部色斑也是由于妇科疾病造成的▲肥胖 ▲不孕 有的女性婚后多年,性生活正常,却怀孕无望去医院检查,医生告之,先调调内分泌究其原因,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使得大脑皮层对内分泌的调节不灵;或是子宫内膜受损,对女性激素的反应不灵敏,反射性地影响 ▲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体毛▲白发 早衰▲甲状腺疾病 ▲垂体病变,肝脾不和症:,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消化不良引起的胃酸、胃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及头晕、困乏及睡眠不佳、肋骨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