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的基本概念.docx
30页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概念 考试内容: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概念及两者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 运动进行系统、客观、及时地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根本的区别是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二)会计的职能 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1. 会计的核算职能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割的核算是基本的、首要的,核算是监督的前提;会计监督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三)会计的对象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 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供应、生产和销 售三个过程财务会计的对象通常是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未来的经济活动 主要是预期的价值增值活动或现金流动会计的目标(一)会计的目标考试内容:掌握会计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目标是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企业外部与企业 有利害关系的主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其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信息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考试内容:熟悉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两大类1.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2. 外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包括:(1) 投资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2) 债权人主要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债券购买人、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 以及其他向企业提供信贷的单位和个人3)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4) 社会公众(5) 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三) 会计信息的内容考试内容:掌握会计信息的内容总体上说,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三大类1. 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2. 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3. 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 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和利润。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资产负债表要 素它们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2)收入、费用、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利润表要素它们是反映 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一)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 计量并且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① 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② 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 现金流入和经济利益的资源才可以作为资产;③ 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预期在未 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④ 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不能作为资产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 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2. 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它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负债具有以下特征:① 企业的负债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且必须于未来某 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有义务,不需要未来偿还的现有义务或企业在将来要发生 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负债② 负债必须有其可用货币额反映的价值量,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不能作为负债③ 负债必须是企业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符合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一是与该义务有 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 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或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 的剩余收益,是投资人在企业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即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从会计要素的角度看,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为企业资产的取得来源,两者都可 以对企业资产提出索偿要求,但负债体现的是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索偿权。
负债不 参与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1.收入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 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确认的条件,一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 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二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注意:收入是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 生的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 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的定义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与费用有关的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 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 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其他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 用,计入当期损益狭义的费用指营业费用;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 用营业费用是企业费用的主体部分,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的营业费 用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 用等费用与成本是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产品的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 础,费用是按照时间归集的,而产品成本是按照产品对象归集的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3. 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三) 会计等式(1)资产=权益=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2)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四大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一)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 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 用即企业是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 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
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而言的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 期间内确认,并应相互配比,以便计算本期损益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按因果关系进行配比;按时间配比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在取 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 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 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了解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和不足历史成本原则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在历 史成本原则下,如果企业的资产发生了较大的价值变化,其账面价值就不能反映其 实际价值,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在本期发生的只与本期收益有关的应当在本期已实现的收益中 得到补偿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为当期发生的不但与本期收益有关,而且与以后会 计期间收益有关的,应当在以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反映;资本性支出,列入资产,在资 产负债表中反映,并根据其与以后各期收益的关系,将其价值分摊到以后各个会计 期间。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如果一笔 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 和资产价值虚增的现象;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则会出现 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 低的结果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亦称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核算应当以一个特定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为对象明确界定会计主体, 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会计 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也可以不是一个独立 的法律主体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可以预 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而不考虑企业停业或破产 清算,也不考虑企业大规模削减业务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叫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 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 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期间一般分为年度和中期四)货币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 位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试内容: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悉每个要求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实际中 的应用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要求为: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 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 靠性包括真实性和客观性两方面涵义二)相关性(有用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三)清晰性(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1)同一企业纵向可比: 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