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米城大米种植技术规范报批稿.doc
8页分类号:C 1431备案号: (备) -2014DB511703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 511703/T ××—2014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米城大米种植技术规范(报批稿)2014-××-×× 发布2014 -××-××实施四川省达州市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 言米城大米是达州市达川区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进一步规范米城大米的生产、经营,特制定达州市达川区区域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城大米》本标准的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表述方法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规则》本标准由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局、达州市达川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达州市达川区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仁贵、方传茂、龚关昌、刘有兵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城大米种植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米城大米的产地环境条件、基地建设、品种选择、耕作制度、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稻谷收获贮藏、加工要求、大米质量特色、检验方法、抽样、判定规则、包装、运输、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达州市达川区米城乡、堡子镇、大堰乡、赵固乡等13个乡镇等辖区内的水稻稻谷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米城大米即用该区域水稻稻谷经剥壳等物理加工而成米城大米,该标准也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米城大米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T332-2006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DB51/T337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T338 无公害农产品肥料使用准则GB1350 稻谷GB1354-2009 大米GB/T22294-2008 粮油检验 大米胶稠度的测定GB/T15683-2008 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标准米质测定方法3 产地环境条件3.1 环境要求3.1.1海拔条件米城大米水稻宜在海拔高度500—1000m深丘、低山区域,光热资源明显、相对湿度大、雾日多、散射光较多、昼夜温差要大即产地主要在达川区米城乡、堡子镇、虎让乡、大堰乡、管村镇等13个乡镇有相对高度的村社)3.1.2 温度3.1.2.1稻谷每个生长期的温度米城大米稻谷生长的温度为0~43℃;生长期适宜温度为9~35℃;苗期适温为11~32℃,最适温度为23~30℃;旺长期适温度12~30℃,最适温度为24~28℃;稻谷成熟期一般适温为17~32℃。
3.1.2.2 育秧温度育秧要求温度8℃以上,11℃时发芽较快采用增温育秧:以旱地育秧为主小中苗秧移栽的亩备苗床面积20—25平方米,大苗秧移栽的亩备苗床面积30—40平方米;以壤土为好;注意搞好培肥、调酸、消毒、浇水、化控等关键环节同时,加强秧苗管理,出苗前注意保温保湿,出苗后抓好以防治“立枯病”为重点的管理工作,使育出的秧苗矮键、嫩绿3.1.3 光照稻谷喜光,对光照敏感性较强,阳光充足,生长旺盛,籽粒饱满产量高;光照不足,籽粒不饱满产量低;漫射光,有助于秧苗生长及稻谷籽粒饱满,品质好因此要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3.1.4 土壤为水稻土、紫色土,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PH值6.3—7.5,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中全氮含量0.150-0.101ppm3.1.5 微风1~3级风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5级以上风会造成风害及水稻倒伏3.1.6 营养元素采用配方施肥:对本田要及时翻耕,耕耙1—2次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之比为2:1:2,一般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有机肥1000—1500公斤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相结合的办法, 全部有机肥、磷肥、50%氮肥、50%钾肥混匀撒施后耙田,2-3天后栽秧。
30%氮肥在秧苗返青后作分蘖肥施入,余下的氮肥和钾肥作穗、粒肥施入3.2 生产基地条件3.2.1 灌溉水要求灌溉水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 1 灌溉水质量指标项 目指 标PH值5.5~8.5氯化物(以CI-计) mg/L≤350氟化物(F- 计) mg/L≤2.0氰化物 mg/L≤0.5硫化物 mg/L≤1.0总汞(以Hg计) mg/L≤0.001总镉(以Cd计) mg/L≤0.005总砷(以As计) mg/L≤0.05铬(六价) mg/L≤0.1总铅(以Pb计) mg/L≤0.1总铜(以Cu计) mg/L≤1.00化学需氧量 mg/L≤2003.2.2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表 2 空气质量指标 项目日平均浓度1小时平均浓度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状态) mg/m3 ≤0.30——二氧化氮(NO2)(标准状态) mg/m3 ≤0.12≤0.24二氧化硫(SO2)(标准状态) mg/m3 ≤0.15≤0.50 氟化物(F)(标准状态) ug/(dm2.d) ug/m3 ≤0.50——≤7≤20铅(Pb)(标准状态) ug/m3≤1.50—— 注: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的状态。
3.2.3 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 3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项 目指 标PH6.3-7.5有机质含量%≥1.0镉mg/kg≤0.30汞mg/kg≤0.50砷mg/kg≤25铜mg/kg≤100铅mg/kg≤80铬mg/kg≤300六六六mg/kg≤0.10滴滴涕mg/kg≤0.104 基地建设建立米城大米种植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外界隔离条件好,水源充足,排灌分家,沟系配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少,集中连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的水田单位基地面积至少20亩以上,稻田集中成片,规模种植5 品种选择选择米质达部颁二级以上的优质籼型杂交稻,而且要高产、抗稻瘟病能力要强、适应性要广6 耕作要求以一年一季(稻—冬水田或稻—油两熟)为主,稻田耕作层30cm以上7 播种育秧7.1 秧田选择与基肥施用在已划定的水田范围内按秧田与大田比例1∶8留足秧田,采用湿润育秧秧田翻耕之前,每亩施用腐熟的猪牛粪1000Kg作基肥;整地时,A级每亩用钙镁磷肥30Kg拌碳铵15Kg作面肥;AA级每亩用钙镁磷肥30Kg作面肥7.2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然后用强氯精消毒再浸种48小时左右,用清水把种子洗净后,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7.3 播种 育秧根据品种生育特性确定播种日期和播种量育秧时间一般在3月20日前,每公顷用种14.5—15.5Kg,汗滴育秧,秧龄期35—40天 7.4 秧田管理7.4.1管水:秧苗二水;秧苗二叶后,放水上畦养谷水,浅水灌溉7.4.2施肥:应符合DB51/T338标准要求秧苗二叶一心时,每亩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50Kg拌发酵后的菜籽饼80Kg作断奶肥;A级三叶一心每亩施用尿素8Kg,作接力肥7.4.3匀苗:三叶后间密补稀,除稗8 大田管理8.1翻耕整地,施足基肥大田翻耕整地做到翻耕深度为整个耕作层15厘米,耕耙2次,田面平整,翻耕前每亩大田施用腐熟的猪牛栏粪1000Kg作基肥,整地时:A级每亩施硅肥25Kg、钙镁磷肥40Kg、碳铵20Kg斤作面肥;AA级每亩施硅肥25Kg、钙镁磷肥40Kg作面肥8.2移栽在栽秧前3—5天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叶面喷施,以预防稻瘟病冬水田和冬闲田推行3—5叶小中苗三围强化栽培,行、窝距根据本田的肥力高低采取35×40cm、40×40cm、45×45cm三种规格栽插,每窝栽3苗呈三角形状,苗间距6—10cm,4月底前移栽结束;种植小麦、油菜的小春田一律实行(30+23)×20cm的宽窄行条栽,在5月25日前栽插结束。
每公顷植株数≥18万,每窝栽双粒谷或间窝双粒谷8.3管水大田移栽后5天内,灌水2-3厘米返青;5天后浅水分蘖,适时露田,提早晒田(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左右),晒至厢面起鸡爪裂,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灌好养胎水;穗期不能断水;灌浆后,以湿润为主,干干湿湿壮籽7.4追肥8.4.1移栽后5-7天,A级每亩用尿素5Kg、硫酸钾5Kg或氯化钾3-4Kg拌发酵的菜籽饼肥50Kg斤深施;AA级每亩用腐熟的人粪尿拌发酵的菜籽饼肥50Kg深施8.4.2孕穗期;A级每亩施用尿素5Kg、硫酸钾5Kg或氯化钾3-4Kg拌发酵的菜籽饼肥50Kg;AA级每亩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拌发酵的菜籽饼肥50Kg8.4.3破口前,每亩用生物肥30克兑水40Kg喷雾9 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9.1害虫防治9.1.1农业防治9.1.1.1选用抗病虫强的品种;9.1.1.2灌水灭蛹:清明前灌水3寸以上,保持2-3天;9.1.1.3提倡健身栽培,增强抗病虫能力9.1.2物理防治9.1.2.1在稻飞虱或稻蓟马发生田块,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或用捕虫器具捕杀稻蓟马9.1.2.2根据害虫趋光性特点,每隔15亩田安装一盏25W黑光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可降低害虫产卵量。
9.1.3生物防治大力推广以鸭治虫,亩用小鸭10羽左右;保护利用稻田害虫天敌(青蛙、蜘蛛);提倡稻田养鱼治虫9.1.4化学防治9.1.4.1在准确测报表基础上,采用治水田保大田,不达到防治指标不打药,保护利用天敌9.1.4.2合理用药在螟虫和稻纵卷叶虫低龄期,亩用苏云金杆菌100亿活芽孢/微升悬浮剂200-400克喷雾,A级也可用18%杀虫双水剂250克/亩喷雾;在稻飞虱发生盛期,A级,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30克喷雾,安全间隔期为20天9.2病害防治9.2.1稻瘟病:A级在稻瘟病发生初期亩用40%富士一号乳油70-100克喷雾,安全间隔期20天,或亩用70%三环唑可湿性粉20-30克喷雾,安全间隔期30天;9.2.2纹枯病:A级和AA级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450毫升喷雾; 9.2.3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A级在病害发生初期,用77%氢氧化铜(杀菌得)可湿性粉剂喷雾;9.2.4稻曲病:A级和AA级在稻曲病发生初期可亩用井岗霉素水剂450毫升喷雾9.3杂草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