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管理学书评.doc
8页《教育管理学》书评姓名:姜佩文学号:1016301006《教育管理学》书评摘要: 如果说西方国家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始于 20 世纪 50 年 代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Theory Movement)的话,而我国把教育管理作为一 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则肇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在此期间涌现出大 量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也出版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本文以陈孝彬所著《教 育管理学》为例,来评论和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 陈孝彬 评论 我国教育管理的研究从 80 年代起步,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十几年来出版 了 100 余部有关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著作和教材,但大都是以教育行政和学校部门任务管理为线索的工作体系,对教育管理活动尚缺乏规律性的揭示和深 入的理论探讨陈孝彬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 教材作者力图对教育管理学学科进行理论层面和体系结构的探讨 本书共分为九章三编三编分别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教育行政管理 和学校管理在第一编中包括第一至五章着重从学科的纵向与横向的结合角 度,介绍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本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 同时分析了教育管理的本质,教育管理与环境、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按照三维空间理论建立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
第二编是从宏观的 角度,探索影响教育管理诸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关系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教育立法、教育制度、教育规划和计划、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教 育督导制以及教育行政组织和人员等问题,从概念的界定、分类、各国教育制 度的比较,都作了一些研究,并对如何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一些有 益的设想;包括第六、七章第三编包括最后两章,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与 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程序我们在吸收国内外学者近些年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向大家介 绍一些教育管理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本书还试图从教材建设的角度突破以部门 管理为主线的框架,这是我们的初步尝试 由于是修订版本,因此存在几处较大的变动第一,书中各部分加强了对 管理基本理论的介绍和评价,除了第一部分就做专章介绍外,其他各张也穿插 了对新观点的引述;第二,有意将管理放在更为开阔的失业中加以理解,所以 扩充了几张对此内容的论述;第三,补充了第一版中遗留的内容,如学校的组 织管理[1]本书后是从建立学科的理论基础,将基本概念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地阐明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中的共同问题和普遍规律。
本书是 1999 年出版的修订版,作者在书中所论述的内容基本都是经过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 践工作者长期的讨论和争议后说梳理的内容,是比较清晰、操作性更强并且符 合中国实际的教材书中每一章后都附有思考题,点出了本章内容的重点所在, 也方便通过思考复习本章的内容,可以说是教育管理学的经典教材但是出版 至今毕竟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有许多现代的新内容都没有涉及,之后的教育 管理学发展也有了新的方向因此我还翻阅了陈孝彬教授最新出版的《教育管 理学》[1]和孙绵涛教授的《教育管理学》[2]作为辅助阅读材料 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从概念的定义入手书中将教育管理学定义为研究 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这是一种循环定义的方式按照教育管理学的 对象的特点,还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这个概念在国内是比较同通用的应 该说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类型机构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管理,认识教 育系统及其政策,提升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 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至今研究的对象而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 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P4,包括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本书作 者在关于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的叙述时,不时强调着“科学”这个词。
指出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虽然有关于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还受到国际科学 界的怀疑,但是作者的划分是得到国内一些著名学者认同的[3]-[4] 关于教育管理学的性质是一个引起许多学者讨论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学 科性质,即教育管理学归属于何种科学的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颇具争议的 问题有人坚持,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科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有 人提出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科学,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人强调,教 育管理学属于交叉边缘科学、实践应用科学和综合科学[5]P62——88在查阅了文献资料以后,我发现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是由来已久的从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 的角度考察,它也早就跻身于科学之列了自 19 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 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至 20 世纪 50 年代, 逐步建构起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 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这两条道路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学演 进的两大源流,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分割的整体[6]我们可以说 教育管理学是由教育学和管理学共同组合成的,是管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科,因而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
一门学科的理论范畴及理论逻辑,一般来说与它的研究对象有关研究对 象不同,学科的理论范畴及理论逻辑也不同,教育管理学也不例外因此有关 教育管理学类的教材都会先指出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学者还专门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7]-[8]本书就这一部分并未很详细的论述,基本没有谈及,转 换成另一个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既衔接了前面 四节的内容,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讨论比较实际,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 克服了现在许多教材著作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社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当代教 育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使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应该说本书更 加重视和强调对教育管理实践的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根基和土壤在教育管理实 践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系统的、最新的教 育管理学的知识,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技能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围绕着面 向 21 世纪的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行为与教育价值观的选择、教育行政、教育法、 教育计划等多个方面讨论,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各各环节的管理 从结构上说,孙绵涛教授的《教育管理学》结构更加清晰,作者由六大理 论范畴建立,即教育管理学科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体制论、教育机制论、 教育管理观念论和教育管理人论构成。
全书都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展开论证,对 上述六论的理论范畴及其逻辑问题进行探讨相比之下,本书的内容框架不是 很明晰,涉及内容比较杂,由于各章都穿插了对新概念的描述所以显得重点不 太突出正式如此许多内容都有介绍,是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此外在介绍的手法上也有所创新第三章有关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 派的编写上表现出独特的创意和独到的见解对世界有影响的理论的介绍, 一 般的人多采用照搬的方式,但该书作者采用循序渐进的内容,将每一个理论对 教育管理的影响都介绍的很清楚先是该流派的中坚人物或首创始者,继而是观点延续者,直至该流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的作用对于学习教育管理 学的学生或想了解教育管理学的读者来说都更容易上手如在介绍教育管理学 的理论进展时,既概括了教育管理科学论、主观论、价值论、批判论和整合论 的基本观点,又作了简要评论,这不仅为读者理清了脉络, 而且为后续研究者 深入探研指出了门径大段大段的文字常常会使得读者觉得厌烦因此作者在 文字描写中还穿插了言简意赅的图表例如对费鲁姆过程分析理论的介绍书 中涉及的学科流派的介绍非常的全面,涉及许多管理学的知识,为管理学内容 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章针对时代背景,罗列我国 21 世纪教育和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总结了中国教育和教育管理改革的历史经验后,作者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趋 势以及市场经济新要求提出新建议一方面为我们分析了以前在改革实践中遇 到的问题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另一方给出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文中给 出很多中肯的建议,都是作者自己从实践过程中累积经验和积累思考后说出的 话把中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研究与重塑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中,以此思考中国教育管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中国教育管理学理论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走向具有积极意义当代教育事业越来 越成为一项复杂多变的事业,这使得教育管理研究与教育管理学研究面临着许 多新的挑战与考验 第六章教育行政体制中罗列了国内外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类型,进行比较 分析把对中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概括结合起来,为学生 学习起到了引入导向的作用第七章是针对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 人员等相关内容设置的章节建国初期存在的教师队伍管理混乱,行政人员任 用懒散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目前高校提出去行政化的口号而教材引 导人们全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提出了一些解决为我国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措 施。
书中涉及行政与法律的内容也更多于其他教材第八章全部讨论教育法的 相关内容让我们了解法的概念以及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强调了教育法在 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教育法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作用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 断完善,教育发展也会得到保障 学习一门学科, 是学习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 等,另外就是学习它的 思想方法、价值观念 、思维逻辑 学习教育管理学 是为了丰富和充实我们的智能结构为将来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管理者 奠 定基础对于没有在教育岗位上工作 的人而言是学习一种管理方式,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了解不同职业的管理方法因此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 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 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 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 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本书中也有很多内容没有涉及,在阅读了其他类的教育管理学教材后,我发现关于学校的领导管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面尽管陈孝彬教授当时没 有说明这一点,但在实践中证明,一个学校除了要有一套运行得当的系统外, 更需要有一群懂得管理的领导。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系统内部存在或生成一 个有序的基质作为核心,就像处于混沌状态的饱和浓盐水,一般加入一颗小小 的盐粒,就会以它为核逐渐生成很规则的盐结晶对于学校来说,这个“基质” 就是学校的校长及以其为中心的领导团体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所学校的成 功,都离不开一名智慧、干练的校长和一个团结紧密的领导集体如今的领导 者学历都较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升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另一 方面业是由于这种安排更有利于学术的发展,避免外行人扰乱学校内部正规运 作的现象除了领导方式以外,领导艺术也直接影响领导的有效性,我个人觉 得,大学教授(当然并不是全部)在接受了高级教育后,总是拥有知识分子的 一种傲气,就像古代的文人骚客一般,稍有清高或脱俗因此,在面对这些情 况时,学校的各级领导者都应十分注意诸如运用沟通技术、协调人际关系的技 能技巧、授权的艺术等问题说话基本上是正常人都在使用的技能,然而;会说话,说好话就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和必须学习的,一位会做思想工作的领 导者在日常工作中绝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然领导者总是凌驾于学术之 上,必定造成教师的逆反心理,那么这所大学永远不会有大的发展,只会造成 个性的限制,培养出如机械一般相同固定模式的社会产物(学生) 。
因此,领导 者的选拔,培养和领导班子建设,对于学校生存和发展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 问题 学校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它融入社会,寄托于学生、家长、教师的关系 中,还有与社区关系、与媒体的关系、与特殊公众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与 国际的关系等等学校属于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因此教育管理中还应富含学 校公共关系管理,主要包括公众关系管理、相关传播沟通事务管理(如学校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