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4212931
  • 上传时间:2019-08-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9.9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背景: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①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③苏联的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二)过程1.冷战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2.美国的冷战政策:(1)政治:杜鲁门主义①内容: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②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2)经济:马歇尔计划①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遏制苏联②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3)军事:北约建立①时间: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3.苏联的反击措施(1)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纪商经互会的成立:(3)军事上: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分裂: 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两德统一) 2.朝鲜战争: 二战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1948年 朝鲜分裂,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越南战争: 二战后,越南人民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1961年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

      4.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四)评价:(1)积极:使世界顺利的完成了由战争向和平的过度,美苏之间的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同时促进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发展,同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2)消极:美苏不断的对外推行其霸权主义,导致一些地区的不稳定;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成为未来战争的隐患,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极大的阻碍了国际和平进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 欧洲的联合1.原因:(1)经济: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2)政治:消除战争的威胁,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矛盾;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必须联合提高政治地位3)历史因素:西欧各国在文化和价值上有认同感2.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3.作用:(1)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西欧国家政治地位,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发展,(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洲的政策4)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二)日本的崛起1.原因:(1)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和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提供的机遇;(3)重视科技和教育;(4)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1)加强了同美国在全球市场的争夺,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中国的振兴(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1)新兴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2)美苏的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他们不愿意卷入美苏间的斗争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基本主张:(1)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2)坚持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影响:(1)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2)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等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苏联解体:(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历了数次改革后,未能奏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起思想混乱2)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3)德国的统一: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统一 (4)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2.表现: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A.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B.欧盟: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C.日本:经济强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大国D.俄罗斯:推行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E.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F.第三世界国家力量进一步发展。

       2.积极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当前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1)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缓和与动荡并存动荡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矛盾和平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