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 主报告(可编辑).docx
30页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 主报告第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 主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资料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 马鞍镇中学 傅琴 在学校里,有一种东西,看不见却分明可以被触摸到,无法被量化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品行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的互动,把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德育是一个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特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也包含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结合两者的含义,不难看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1、校园文化建设有凝聚作用通过符合学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等精神纽带,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出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激发出他们的团队意识,凝聚成合力,形成一致的价值观 2、校园文化建设有熏陶作用师生置身在精心设计布置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在不知不觉时其行为已经受到影响,通过耳濡目染,榜样作用,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他们在言行举止上要文明优良的学校舆论、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对每个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激发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3、校园文化建设有约束作用完善的制度文化,对师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良好的精神氛围,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很强的责任感, 2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资料 无形中对他们行为起到内在驱动和约束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的现状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校园文化建设目的与育人环境脱离。
很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雕塑,搞硬件建设,不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精神,缺乏整体的规划、统筹协调,文化墙内容杂乱,名人名言过量张贴,上墙的制度过多,没有学校特色,又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为奠基学校育人品味目标 2、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与师生脱离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领导,普通教师对此事观望或不知,文化活动不多,学生参与少,师生比较被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德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法充分体现,学校上下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3、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地方特色的精神核心目前不少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未能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没有充分挖掘、提炼体现学校历史传承、办学特色的学校精神,精神文化建设薄弱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途径 这些年,我们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传承优秀的文化基因,使我校在外地生源不断扩容的关键时期,获得最丰富的德育营养,找到德育自我发展的原动力我们将这种寻找动力之源的目光聚焦在马鞍本地文化与地域精神上,因为从本地域获得的德育教育题材,更切合学校德育教育本真,也更能让学生认同,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能去模仿、去创新,夯实学生的品德“地基”,为今后在人生道路前行迈出坚实的一步。
1、挖掘地域文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提出的以“驼峰”精神为引领的品德“地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像骆驼那样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能像山峰那样扎根平地,不甘平庸,向上进取通过教师会、学生会、国旗下讲话等各种集会,宣传驼峰精神,宣传学校校训、校风 每个班制定班级目标、班风,喊响班级口号每个学生写理想、定座右铭通过一些凝聚师生精神动力的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精神内化成师生积 3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资料 极向上的自觉行为 2、结合精神文化加强环境文化建设 我们以墙文化和石头文化为重点,精心设计学校环境文化 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橱窗内学校简介、驼峰精神内涵介绍、优秀学生表彰、各备课组简介、师德规定等让师生引以为傲;走廊上、楼梯上,学生“我对驼峰精神的理解”的各种书法作品,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教室内墙上的班纪班规约束学生要遵规守纪;教学楼的宣传标语、名人名言激励学生要为实现理想学会做人 让每一块石头会说话:我们选字、刻字、上漆,赋予每块石头生机和灵性,并根据区域分布分别命名为“真”“善”“美”“德”“静”“感恩”“有容”等富有内涵的文字,遍布校园各个角落,与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和着朗朗书声,和谐自然。
让每一棵树会说话:学校组织师生查资料,整理校园内各种花木的科属、名称等,增加师生对花木的了解,培养与花木的感情,增强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以活动为载体,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实学生道德素质的最终体现以“驼峰精神”为引领,我们开展系列品德教育活动 (1)在形成驼峰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全体学生的意见,进行品德“地基”的教育通过“驼峰”少年论坛,请专家、老一辈马鞍人对“驼峰”精神内涵进行阐述,学生进行辩论;运用问卷向全体学生调查,征集校园大门口文化石题字;基于“驼峰”精神的校徽设计;各种以驼峰命名的社团和选修课等等通过以“驼峰”精神为引领的品德“地基”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中逐渐认同“驼峰”精神,在思想上进一步的强化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担当精神 (2)将驼峰精神渗入学生的日常教育行为我们要求学生践行“驼峰”精神,注重学生自己基本人格的养成和学习过程的夯实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学生都把着眼点放在细微之处,就像骆驼那样,每走一步都那么微小,可是最终能达千里之外实现量变到质变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特别是滨海目前外地民工的不断涌入,我们在德育教育的任何一个方面取得与其他兄弟学校相当的成绩,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3)品德“地基”教育辐射、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4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发展的研究》课题资料 我们不仅在本校提倡品德“地基”教育,更将教育的意义带出马中,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驼峰”精神通过学生在家里、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对家长、对邻里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使“驼峰”精神成为大人们的行为风骨和准则小手拉大手,孩子影响全家无形中,这种“地基”教育就扩散到了马鞍镇每一个家庭这是我们学校追求的一个崇高的社会使命 (4)品德“地基”教育发展学生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们自己策划,展开班级文化布置,并且自订标准开展系列评比团、队、会根据德育处工作安排,展开黑板报、宣传标语、墙文化书法布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布置品德“地基”教育的相关内容,营造德育创建班班有目标、班班有计划、班班有阵地、班班有特色的四有“地基”优胜班学校开展综合考评,在很多制度上的完善都是通过学生提议,学校提炼,优化班级考评机制,极大地符合学生实践,更具有操作性并且在自己制定的制度面前,学生互相监督,节约了管理成本,而且取得更大的效果 五、取得的成果 近几年,我校通过提炼地方文化的精髓,加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学校的整体上升了一个台阶。
优良校风、教风得到进一步弘扬;校园绿化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领导们的前瞻性,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5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2022年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报告 2022年对31中来说是特殊的一年,离开了建设7年的校区,搬入山脚下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也提上了学校长期发展与建设的日程因学校迁入新校址不足半年,现对已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总结,对未来将要进行的文化建设学校将争取资金的投入,力求使学校的文化建设适合新时代高中生成长需要,并能起到文化环境育人的效果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所好的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
一、学校概况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始建于1972年,是一所完全中学,隶属于水磨沟区2022年8月初中部与高中部分离,初中部留在原址成立八中七坊街分校,高中部迁入新校区称为第三十一高级中学第三十一中学有41年的历史,但由于迁址和初高中剥离,又是一所崭新的高级中学三十一新校区总投资近3000万元,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拥有集教学、办公、实验一体的教学楼1 幢,可容纳28个教学班,建有300人集会的阶梯教室,图书室和阅览室各1间、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各2间,音美功能室3间、形体室1间、健身室1间,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各1间;建有可容纳近250人就餐的现代化食堂;配有专用燃气供暖锅炉操场建有塑胶跑道278米,篮球场4块;新校址是一所设计美观大方,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 但新校址落成的时间毕竟还很短,学校迁到新址时,可以说校园除主体楼群、操场和基本的办公设备外,功能室由于设备的问题,基本不能投入使用经过2个多月的建设,目前篮球场已能投入使用,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正在装修、实验室的设备也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到位 我们渴望校园文化似一棵参天大树,根系饱满发达,主干粗壮有力,它的每一片枝叶都能照出一片绿荫,并能吸纳阳光,吞吐精气,使整棵大树蓬蓬勃勃,焕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
为此,学校按照“校园建设整体美、绿色植物环境美、名人佳作艺术美、人际和谐文明美、文明礼貌心灵美” 文化氛围浓厚的思路联系传媒公司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思路,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创建花园式学校,并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使学校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校园文化理论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