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言语交际的原则.doc
27页第五讲言语交际的原则 第六章 言语交际原则••••• 第一节 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理论 第二节 礼貌原则 第一节 合作原则及“会话含意”理论 一、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Grice 格赖斯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即信息应适量,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量•• 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例如:问:您在哪个单位工作?• 答:我在二外符合量的准则)• 答:我在高校略低)• 答:我在郊区更低)• 答:我在二外,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不用坐班,很自由,我可以有时间搞科研„„(超量)•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例如:• 问:你看小张的科研水平怎么样?• 答:一般情况,大学毕业都五、六年了,还没拿出一篇论文来• 答:年轻人嘛,总要看发展• 答:挺好,挺好•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要有关联。
•说话要有关联,不能答非所问••*问:吃饭了吗?答:我要去上课了•例如:• 问:他的讲座真不怎么样,你们说呢?• 答:本人有同感• 答:你们都这样认为?(部分关联)• 答:11点了,该下班了•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要清楚明白•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C、简练(避免罗嗦); D、井井有条• 例如:•1)A:Let’s get kids something.• B:Okey,but I veto C-H-O-C-O-L-A-T-E.•2)A:Name and title, please?• B:John Smith, Associate Editor and Professor.•二、合作原则的违反• 1、说话的一方悄悄、不让听话人察觉的违反合作原则,从而将听话人引入歧途,上当受骗即说话人有意说谎•• 例如:One farmer meets Sam and says: “Hay, Sam, my horse’s got distemper. What did yougive yours when he had it ?”•• “Turpentine ,” grunted Sam. A week later they meet again and the first farmershouts :“Sam, I gave my horse turpentine like you said and it killed him.”• “So did mine.” nodded Sam.•2、说话人宣布不愿意合作,不遵守准则。
公开的直接的不合作 ••3、说话人可能面临顾此失彼的局面例如,他想根据情况的要求,遵守“质”的准则,但与此同时他可能违反其他的准则•例如:A: What time are they going to the airport?• B: Sometime this morning.••4、说话人可能有意的不去遵守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人会察觉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仍然是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不存心让他受蒙蔽也就是说说话人总的来说是遵守合作原则,但他未能真正恪守某些准则可以说,他是有意违反某项准则,让听话人越过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推导其中的语用含义所以第四类实际上不应当算作违反原则,因为只要听话人了解话语的含义所在,谈话就能进行下去,说话双方就能相互配合,达到预期的目标由于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而让听话人从中推导出真实的意义,这种在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含义就是“会话含意”三、“会话含意”的推导•••• 1、利用“量”的准则推导“会话含意” (1)故意违反第一条次准则,即提供不足量的信息 例1: 某学生让导师写信推荐任某项哲学方面的工作,导师认为他不适合,但又觉得不写信不合适,于是写了一句话。
•Dear sir,• 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ence at tutorial has been regular.••会话含义:该同学不适宜从事此项工作••例2:•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新闻界都在猜测苏联有没有原子弹以及原子弹的数量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在下榻的宾馆前被一群记者包围了,有位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颗原子弹?”他绷着脸仅用一个英语单词回答道:“足够!”•会话含义:数量是保密的,但要告诉你,苏联政府和人民是由自信和力量的•例3:•A1:我听说你昨天和妻子吵了一架,怎么结束的?•B1:噢,她四肢着地向我爬过来的•A2:真的吗?她说了什么?•B2:她说:“从床底下爬出来,象个真正的男人那样跟我较量较量!”•会话含义:有意隐瞒真相2)故意违反第二条次准则,即提供过量的信息•例如:• Ant: 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 Mother: Oh, not at all well. They asked him things has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会话含义:孩子的历史考试不及格并不是孩子的过错。
2、利用“质”的准则推导“会话含意”• (1)故意违反第一条次准则,也就是故意说出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让听话人推导出会话含义,一些使用反语、暗喻、缓叙、夸张等手段的话语属于这种情况•••••• 例如:你也太会说话了反语) 因为分房子,群众有点反映缓叙) (对一个酩酊大醉的人说)他真是有点醉了 (缓叙) ——我觉得他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 ——是啊,在战场上他就是一头猛虎暗喻)•(2)违反第二条次准则,往往说一些不真诚,不负责任的话,让听话人从中听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含义来••例如:孩子:妈妈,海马也是马吗?• 妈妈:那么,熊猫就是猫了?•会话含义:这太荒唐了•3、故意违反“关系准则”,推导会话含义•关系准则指说话要有关联,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而有意违反关系准则,可以从中推导出某种会话含义••例如:孩子:妈妈,我想看电视• 妈妈:你的作业都作完了吗?•会话含义:没做完作业不能看电视•记者: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梁晓声:没有二战就没有以反映二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你认为二战是好是坏?•4、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推导会话含义。
•A、避免晦涩,但有时说话者故意把话说得晦涩•例如:• 《镜花缘》中多九公一行航海至黑齿国,遇到两位才女,一位紫衣女子,一位红衣女子,她们听说多九公等人来自天朝,便要向他们请教学问当问及“反切”时,多九公道:“老夫幼年曾留心于此,无如未得真传,不能十分精通,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且登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紫衣女子听了,望了望红衣女子轻轻一笑道:“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么?”红衣女子点头一笑其他人不解•B、避免歧义•例如:A:Name and title, please?• B:John Smith, Associate Editor and Professor. •C、井井有条,将不相干的句子堆砌在一起•例如:• Here files of pins(发夹,饰针) extend their shining rows; puffs(粉扑), powders, patches(饰颜片,美人斑), Bibles, trifles(小饰物), billet-doux(情书).•会话含义:尽管这位妇女笃信上帝,做到圣经随身携带,但她不外是把圣经当作与自己的化妆品情书相同的杂七杂八的东西罢了。
四、会话含意的种类•• 1、特殊含意(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有一方明显地或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从而迫使另一方推导出话语的含义•• 2、一般含意(generalized implicature) 一般含意指说话人在遵守合作原则时,话语中通常带有的某种含义•••• 如:1) 我有四本辞典 含意为:四本,不多也不少 2) An elephent is bigger than an ant. 含意为:我相信并可以有充分证据说明象比蚂蚁大五、会话含意的特征1、可取消性指在一定的语境中,一个句子原来具有的会话含意可能会消失 •• Dear sir, 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attendence at tutorial has been regular.However, his ability at and enthusiasm for philosophy are quite adequate for the job.2、不可分离性•一句话所具有的含义是以这句话的整体语义内容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句中的某一个单词或语言形式为基础的。
与“前提”不同)•如:He’s a bad friend.• He’s a good friend.• He’s a fried in need.• He’s a nice guy.•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He’s a bad friend.•3、可推导性•听话人一方面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另一方面根据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推导出相应的语用含义•Levinson 听话人推导过程:•说话人S说的话语P具有会话含意Q,当且仅当:•1)S说了P;•2)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合作原则;•3)S说P,而又要遵守合作原则,S比定想表达Q;•4)如果认为S是合作的,必定假设Q;•5)S不阻止我考虑Q;•6)因此,S意图让我考虑Q,并在说P时意味着Q•例析:•孩子:妈妈,我想看电视•妈妈: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孩子的推导过程:•1)妈妈说了“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2)没有理由认为妈妈不遵守合作原则;•3)妈妈说这句话,有遵守关系准则,必定想表达“作业做完才能看电视,否则不能”的意思;•4)我如果认为妈妈是合作的,就得假设这种意思“作业做完才能看电视,否则不能”;•5)妈妈不阻止我这样想;•6)因此,妈妈意图让我这样想,并且在说“你的作业做完了吗?”时意味着“作业做完才能看电视,否则不能”。
•听话人要正确的推导出会话含义,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 •1、所说话语的规约性内容,也就是一般含意;•2、懂得合作原则及其各项准则;•3、说话的语境;•4、。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