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复习知识点5课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小****克
  • 文档编号:257733543
  • 上传时间:2022-0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复习知识点5课时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