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抗震设计技术.docx
4页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抗震设计技术一、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1.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供暖、空气调节水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多层建筑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材质选用;2) 高层建筑及9度地区建筑的干管、立管应采用热镀锌钢管、钢管、不锈 钢管、铜管、金属复合管等强度高且具有较好延性的管道,连接方式可采用管件 连接或焊接;2通风、空调调节风道的管材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材质选用;3排烟风道、排烟用补风风道、加压送风和事故通风风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 规定:1) 建筑地下部分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材质选用;2) 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多层建筑地上部分,宜采用镀锌钢板或钢板制作;3) 高层建筑及9度地区的建筑地上部分,应采用热镀锌钢板或钢板制作1.2供暖、空气调节水管道应采取抗震措施,其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 头或在通过抗震缝处安装门形弯头或设伸缩节2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 火材料;3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外墙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穿越建筑物外墙时应设防水套管,管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应设套管。
基础与管道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隙,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性材料;2) 当穿越的管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室外就 近设置柔性连接件4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 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应采用门型支吊 架5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管道抗震支吊架设置 和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8章的规定6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经抗震验算符合本标准第8章规定的固定支架、 导向支架可作为管道抗震支吊架使用,固定支架间的滑动支架做为抗震支吊架时 应进行抗震验算,并按表8.2.3最大间距要求设置横向支撑的抗震支吊架方型 补偿器以及利用弯头作为管道伸缩补偿时不执行第8.3.6条的规定1.3通风、空气调节风管应采取抗震措施,其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侧各装一个柔性软接 头;2风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 耐火材料;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皿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管宜采用 抗震支吊架,风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和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
1.4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1.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构筑物、设施的选型、布置与固定应符合 下列规定:1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宜设置在独立建筑内当布置在非独立建筑物内时,除 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采取防止燃料、高温热媒泄漏外溢的安全 措施;(条文说明):燃料自身发生泄露对建筑内人员带来危险,有压锅炉及连接 管道等破坏也会导致二次危害,锅炉房宜在主体之外独立建设2建筑物内敷设的钢制烟囱抗震设计计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烟囱设计规范》 GB50051的有关规定执行;3布置在建筑物内的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宜设在地下室或底层;(条文说明):制冷机房、换热站等站房中的设备质量较大,重心越低,地 震位移越小,导致的破坏也越低4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当必须采用 吊装时,应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但应设置抗震支吊架;5运行时不产生振动的锅炉、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室外安装的制冷设备、冷 热水箱、整体式蓄冰槽、热交换器等设备、设施可不设防振基础,但必须使其与 主体结构牢固连接,8度、9度建筑物的设备、设施的连接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条文说明):运转时不产生振动的设备、设施,与主体结构应采用刚性连 接,地震时与主体不产生位移,连接管道用柔性连接,可减少因管道位移产生的 应力破坏。
6运行时产生振动的风机、水泵、压缩式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空调机组、 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等设备、设施或运行时不产生振动的室外安装的制冷设备等设 备、设施对隔声降噪有较高要求时,应设防振基础,且应在基础四周设限位器固 定限位器应经计算确定,与其连接的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条文说明):运转时产生振动的设备、设施,在防震基础的四周及上侧, 设刚性限位设施,对位移加以约束连接管道用柔性连接,可减少因管道和设备、 设施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破坏二室外热力系统2.1室外热力管道的抗震设计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 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的有关规定执行2.2室外热力管道管材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宜采用钢管,并应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27度、8度且地基土为可液化土地段或9度的地区,热力管道干线的附件均 应采用球墨铸铁、铸钢或有色金属材料;38度及8度以下地区,地下直埋的热力管道的管外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 柔性2.3室外热力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应避免敷设在高坎、深坑、崩塌、滑坡地段;2干管宜采用环状布置,合理设置分段阀门当采用枝状布置时,应合理设 置分支阀门和旁通管道;3管道宜采用地下直埋敷设或地沟敷设,不宜采用架空敷设;当9度时,宜 采用管沟敷设;4热力入口关断阀应设置在建筑物外,阀后应设置柔性连接;(条文说明):建筑物内热力系统在地震导致破坏后,在室外能方便地切断 热力供应,减少对室外热力管网上其他用户的影响。
5应结合防止热力管道的伸缩变形采取抗震防变形措施;67度且地基土为可液化地段或8度、9度的地区,水泵的进、出管上宜设置 柔性连接;7管道穿过建(构)筑物的墙体或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穿越管道的墙体或基础上应设套管,管道与套管间的缝隙内应填充柔 性材料;2) 当穿越的管道与墙体或基础为嵌固时,应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设置柔性 连接件8当地下直埋敷设热力管道不能避开活动断裂带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 管道宜与断裂带正交;2) 管道应敷设在套筒内,周围应填充细砂;3) 管道及套筒应采用钢管;4) 断裂带两侧的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关断阀2.4室外热力管道上的阀门井、热力小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上的阀门井、热力小室可不进行抗震验算2管网上的阀门均应设置阀门井37度、8度且地基土为可液化土地段或9度的地区,管道的阀门井、热力小 室等附属构筑物不宜采用砌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