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薄俊生).ppt
24页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薄俊生 n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n 这些偏差突出表现在将“理解语言文字” 简单化为“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将“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分 割为毫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实际上,‘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 ’和‘运用’是两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 它们割裂开来‘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 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特别是‘理解’ 不能笼统地指向语言(汉语),应当明确化为理解如何运 用语言文字……若将“理解”跟“运用”割裂开来,将其 对应于阅读教学,那么,就自然而然地仅指向于语言文字 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 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周 文叶) 平常读一本数学课本,不研究它的叙述如何正确;读 一本史地课本,也不研究它的叙述如何精当……如果研究 那些,便转移到学习国文的立场,抱着研究国文的态度了 国文功课训练阅读,独须内容形式兼顾,并且不把内容 形式分开来研究,而认为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叶圣陶)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诵读积累范 文语言为前提n 作者想说什么话,经过润色,写成文章。
写文章给人 看,就等于说话给人听,不过不是用口说,是用笔写读 的人把文章朗读出来,使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 候,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这一 番话读者就好象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 的语言读文章不只读一遍,要读若干遍,要读得烂熟 这时候,作者的语言就真正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这时候 ,作者的那些词汇,那些句式,那些表达方法,经过熟读 ,就能够消化吸收,成为读者自己语言储备里的东西,想 用就能拿出来,拿出来就能合用读熟了字句妥贴的文章 ,习熟于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虚字的安排,到写作时,自然 不会写出生硬不妥的句子,运用虚字,也在知其然不知其 所以然中渐渐合乎规则了蒋仲仁)n 背诵是朗读烂熟的结果在从朗读到背诵的 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地吟味作者的语言,咀嚼 、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里去 阅读的时候,遇到某些词汇、某些句式、某些 表达方法,不仅似曾相识,而且司空见惯,阅读 的能力就提高了,写作的时候,想用某些词汇、 某些句式、某些表达方法,就会涌来笔端,取之 左右逢源,写作的能力就提高了蒋仲仁)实践明理实践明理 自读品味自读品味 想象体悟想象体悟 角色体验角色体验 比较领悟比较领悟 评议深化评议深化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熟习范文语 言形式为基础n 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依据文本 理解词语的确切意义,而且能够依据与文本相类 或不相类的若干例子发现词语的正确用法,体会 用词的精当,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根据词序和词 与词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和掌握各 类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感受表达的生动形象 ;要注意文章怎样前后照应,怎样开头结尾,怎 样谋篇布局……【案例1】《滴水穿石》中的4个句子教学: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下面两段话,大家想一想它们讲的意 思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A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所以能把石头滴穿。
B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 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水滴大得多,但它不能把石块滴穿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 恒 生:两段话意思完全相同,都强调做事必须目标专一、持 之以恒前一段讲水滴的“能”,是从正面讲;后一段讲 雨水的“不能”,是从反面来讲 生:B采用设问的句式,这样能够引起读者对造成这样的 结果的原因高度的注意 师:所以,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下面两段话,大家想一想它们讲的 意思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A如果我们也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B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 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生:两句都强调做事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意思一样 第一句通过反问的句式得出肯定的意思;第二句是用陈 述的方式表达意思 生:第二句中间的“目标专一”和“三心二意”意思正好 相反,“持之以恒”和“半途而废”的意思也正好相反, 通过词语的对比应用来强调,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我们祖国的语言极其丰富并且表现力极强,用不同的 语言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 ,意思更加明确。
将来写作时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案例2】《特殊的葬礼》第一段中的词语和标点教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然后看屏幕上的一段话, 想想两段话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 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主持 了葬礼仪式这个葬礼是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 生:屏幕上的话比课文中的少了“亲自”和“——” 师:谁知道课文中为什么要加上“亲自”这个词语? 生:…… 师:请大家听听下面这句话恰当不恰当:“小明今天亲自 来上课 生:这里不需要用“亲自”,因为小明应该来上学 师:请大家再听听下面这句话恰当不恰当:“昨天,李阿 姨亲自来看戏生:这里也不需要用“亲自”,因为她喜欢看戏 师:那课文中用上“亲自”是为了表示什么意思? 生:强调总统特别重视,说明葬礼很“特殊” 师:是的,只有在特别重要的情况下一个特别的人物做 了他不常做的某件事,才用得上“亲自”这个词语 师:屏幕上的句子省去了破折号以后通不通、对不对? 生:省去破折号以后还是通顺的,表达的意思也明确 师:那课文为什么要加上“——”?请一位同学读书上的 最后一句,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的最后一句,大家体会一 下用上“——”的好处。
生:用上了破折号,可以突出送葬的对象是塞特凯达斯 瀑布,说明葬礼很“特殊” 师:请朗读课文第一段,把这次葬礼的特殊之处表达出 来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学习运用范 文语言为起点n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发展语言按照意义输出主体的不同,学生在 课堂教学中学习的语言可以分为文本语言和再造 语言所谓文本语言,就是教材提供的范文中的 字词句段篇;所谓再造语言,就是教师或学生对 范文语言进行重新组合或拓展延伸,表达与作者 相同或不同的意义的语言,使文本语言活化为学 生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学要全面开发教材功能, 实现由文本语言学习向再造语言实践的发展[案例] 1.课文第四节第一句话开头说“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什么?(狼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 臣”、鹿是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 2.“功臣”是什么意思?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 3.找一找,这一节中作者用哪些词语说明“人们在鹿群大 量死亡之前做梦也没有想到狼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鹿是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居然、反 倒、倒) 4.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反映森林、鹿群、狼群和 人们变化的句子。
想一想,这个故事中的哪些变化是你原 本想不到的,现在看到以后让你感到惊讶等一会儿请你 用上“居然”这个词告诉大家 5.交流: ①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 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人们对狼居然恨到这个程度,他们的行为简直比狼还狠毒 ②在人们捕杀狼以后,鹿群在凯巴伯森林中生儿育女,很 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鹿的繁殖速度居然这样快 ③鹿群大量繁殖以后,森林里闹起了饥荒,它们居然连小 树、嫩枝和树皮都给吃了 ④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简单地算一下,每 年的死亡数居然高达3万只,比当时增加的速度还快 ⑤人们原本希望狼被捕杀后鹿群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到 头来居然使得鹿群落得一个生不如死的下场到1942年, 凯巴伯森林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 6.同学们所说的这么多的“居然”,可以用哪两句话来概 括?( “狼居然是保护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居然是 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7.作者也好、人们也好,同学们也好,此时说这第四节上 的一番话,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心情?(如梦初醒 、恍然大悟、后悔莫及……) 8.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这一段? 9.看来,看问题、做事情还不能片面固执,要全面地看待 问题,要知道动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生态平衡” 。
板书:生态平衡)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以丰富学生生 活内容为源头n 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是把 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上、有限的课本内 学生每天读着教科书,作业写着教科书,考试考 着教科书学生学习语文变成了学习“语文书” ,很难接触到社会“大语文”素材,“课堂”几 乎与“生活”隔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之 一在于:如何冲破狭窄的课堂“围城”,让语文 课程的“触须”向外延伸,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 领域学语文、用语文,变“课堂语文”为“生活 语文”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n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 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 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说,没有 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语言运用背景,更 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案例】《特殊的葬礼》同学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在葬礼上发表了 饱含深情的演说如果你是菲格雷特总统,你会 在演说辞中写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学、环 境学专家,你会在演说辞中写些什么?如果你是 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地球村村民,你会在演说辞中 写些什么?请拿出本子,选择一种身份写一个葬 礼仪式上的演说辞。
附1】学生作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 学专家教授汇集在这里,为即将离我们而去的塞 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作为巴西总统,我的心 情十分沉痛!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 布,是巴西和全世界人民的骄傲汹涌的巴拉那 河水像巨龙一般从悬崖上咆哮而下,声震山谷, 一泻千里每年汛期,它更如脱缰野马,从天而 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现在,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条逐渐枯竭的 瀑布,没有了往日的雄姿,没有了滔滔不绝的壮 观气势,如同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 亡是谁扼杀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人类自己! 瀑布周围工厂的用水毫无节制,大量的水资源被 白白浪费;沿河两岸森林被大肆砍伐,导致水土 大量流失!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如果再这 样下去,即使多出一百条塞特凯达斯瀑布也没用 ,如果再这样下去,最后的一滴水,将真的是我 们的眼泪!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保 护地球”的行动中来!愿塞特凯达斯瀑布 的悲剧不再重演!(二)学生生活语文化n 所谓“学生生活语文化”,强调的是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 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 处吸收与运用语文规律,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 能力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