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总结整理.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044335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1.75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名词解释1、題吾:'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o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也被称作〃第一语言〃2、目标语:"目标语"■也称"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这种语言可能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或第四语言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 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美国学生无论在美国学习汉语,还是在中国学习 汉语,其目的语都是汉语如果他们同时在学习法语,那么法语也是他们的目的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3、 第二语肓••相对于第一语言而言■指在母语之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第二语言习得 可能发生在自然环境,也可能在正规的课堂环境中在课堂环境下学习的第二语言被 称为外语Ellis (1994)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 其他语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4、 劝妙疔••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 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 性措施。

      5、第二语言习得:人们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或者课堂环境中潜意识地或者有意识地获得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6、中介语:3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是由语言学家塞林克(L.Selinker)于1969年提出来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7、舷••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轨道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它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偏彩斷••系统分析学习者偏误,研究来源,揭示学习者中介语体系对学生学习 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 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偏误分析的最终目 的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9、语言变异:指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学习者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目的语中一种 形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10、戈他适应・• Brown (1980a)"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对于 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文化适应就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及文化环境的适应过程。

      Shumann认为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与他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文化适应被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11、可聲的语言输入:Krashen ( 1982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得水平,用i+1来表示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二简答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是以什么为标志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标志性文章:Corder ( 1967 ) "The significanee of learners' errors";Seiinker ( 1972 ) ''Inter-language0 o前学术界围绕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存在着哪些主要理论?a刺激•反应论(行为主义论) b生成论(内在论、先天论、认知论)c语言功能论3、 有关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哪些?a、 语法翻译法 Grammar Translation ;b、 直接法 Direct method ;c、 听说法(视听法)Audiolingual method ;d、 认矢⑴去 Cognitive-Code ;e、 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f、 自然法(沉浸式)4. 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① 喃语阶段: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懂一些词和 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

      ② 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③ 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一为轴心词,一为开放词)④ 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逐渐开始使用代 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⑤ 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t初级阶段基本完成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 重复使用开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5. 儿童习得有什么特点?① 有一种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② 不必专门教,也不必专门给他们纠正错误③ 用接触语言的方式学习④ 对语言学规则的掌握是无意识的⑤ 运用语言交际⑤习得过程由不自觉到自觉⑥ 儿童习得是一种特殊的过程,使用特殊的方式6. 对比分析的"强势说”和"弱势说”的基本观点?对比分析的步骤?举例说明对 比分析理论的误区?对比分析所面临的理论危机?⑴a、强期兑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 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Lado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 比,可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强势说的其他观点:Banathy, Trager, Waddle (1966)认为: 学习者的难点可以等同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别。

      语言学家的任务:鉴别这些差别;编教人员的任务:在差别描写的基础上编写教材;外语教师的任务:把这些差别作为教学重点;学习者的任务:学习这些差别b、弱势说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 解释;主张从学习者的错误分析着手,在母语与目的语差异对比的基础上试图说明学 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Seiinker and Gass ( 1994 )认为,弱势说的重要贡献:强调学 习者自身、学习者的语言形式以及所运用的策略2 )对比分析的步骤第一步:描写(description )第二步:选择(selection )第三步:对比(contrast) 第四步:预测(prediction )(3 )对比分析的理论误区20世纪70年代初,对比分析的理论开始衰落对比分析方法受到冷落的基本原 因,是因为这种理论假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对比分析所 面临的理论危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危机2. 对比分析的两个"虚假命题"命题1 :语言的"差异"等于学习的"难点";命题2 :学习的”难点”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错误”3. 分类范畴的普遍性问题(4 )对比分析假说的评价:肯定:对比分析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预测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困难,有利 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制订教学大纲”设计课程”编写教材”改进课堂教学。

      批评声浪:① 对比分析不研究学生,抛开学习的主体,不通过分析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实际使用来 分析学习中的难点,而是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进行对比因而预测就不一定准确,真 正的难点不一定能抓到事实上很多预测的错误学生并没有出现② 语言看成封闭的结构系统,采用静态的形式分析,不分析语言的功能和意义③ 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语言教学的实际表明,并非不同点即是难点 有时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反而是学生最大的难点,另外,学习中的困难也不完全是来 自第一语言的干扰Selinker ( 1992 ) : 70年代人们对〃对比分析"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不公正 的虽然对比分析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但是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对比 分析仍然是观察和分析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一个良好起点总之,对比分析假说过于简单地看待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迁移的作用弥补这 一缺陷的办法并不是抛弃这个假说,而在于详细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提供迁移确实存 在的证据因为学习者的困难和错误确实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有关6.语言习得中的U型行为?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有时遵循一种U型过程,早期儿童语言习得体现U型行为特征: 例]:初始阶段:break — broke foot — feet第二阶段:break — breaked foot — foots最后阶段:break 一 broke foot 一 feet例2:习得动词"eat"的过去式"ate"所经历的五个阶段(Ellis, 1994 )阶段特征描述例1用原形来代替过去式eat2开始使用不规则的过去式形式ate3过度概括规则的过去式形式eated4有时会使用混合的形式ated5正确使用不规则的过去式形式ateEllis ( 1994 ):早7. 根据Ellis的观点,早期二语习得研究包括哪些方面?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是关于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描写。

      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包括:a、 学习者的偏误研究;b、 学习者语言发展模式研究;C、学习者的语言变异硏究;d、学习者语言的语用特征研究8、偏误分析的步骤?Corder ( 1974 )提出了偏误分析步骤和方法及其评价方法,大大地促进了偏误分 析的发展偏误分析包括五个步骤:1. 学习者语言样本的收集;2. 学习者偏误的鉴别;3. 学习者偏误的描写;4. 学习者偏误的解释;5. 学习者偏误的评价收集—鉴别―苗写—解释—评估9. 如何区分偏误和失误?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轨道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 它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失误是口误或笔误,是偶然现象,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失误不是系统的,不 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操本族语的人也常出这样的错误区分二者可以参照:a、出现频率;b、学习者是否能自行改正10. 判断例句中偏误的类型并加以改正11. 中介语的特征系统性;可渗透性;化石化;反复a、 中介语是一个语言系统b、 独特性:该语言系统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区别于母语,也区别于目的语c、 是渐进的演化过程d、 偏误反复性e、偏误顽性:洋泾浜与克里奥尔语f、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是动态的过程,即学生在习得过程中, 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 渐向正确方向转化Ellis认为中介语具有如下特征:(1)可渗透性permeable(2 )动态性 dynamic12.(3 )系统性 systematic然环境中的习得和教学环境的习得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习得顺序的两种含义(1)自然习得环境指习得者在与人的实际交往中习得目的语。

      教学环境指人为设计的 环境多指学校课堂由教师、教材和学习者相互之间所提供目的语语言输入以及学习 者用目的语进行的各种操练和交际性的语言活动教学环境和自然习得环境很难绝对的划分开自然习得环境中比在教育环境中能取得 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自然环境中的习得者并不排除有意地寻找机会练习他们已学过 的东西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学生,也可以不要求他们把语言当成学科知识去对待教育 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的习得谁优谁劣取决于课堂教学方法2 )习得顺序的两种含义:a、 学习者习得不同的语法特征遵循相对固定的顺序,即所谓(acquisition order)0b、 学习者习得特定句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序列,即所谓(acquisition sequenee )实例:语素的研究(morpheme studies)—英语的名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