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头统治铁律——读书报告(共3页).docx
4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寡头统治铁律》读书报告意大利政治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最先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 米歇尔斯发现,即使强烈信奉社会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政党也难逃走向寡头统治的命运寡头统治是任何试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有着良好愿望的人们无法改变的“铁律”虽然米歇尔斯低估了大众的实际能力而对民主的未来有点过于悲观,并且对寡头的范围定义过于扩大化,但仍不影响“寡头统治铁律”成为现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一个经典论断,且该论断成为后来许多学者分析官僚政治、组织行为、政党以及代议民主制的主导框架,从而奠定了米氏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内经典作家的稳固地位一、 罗伯特米歇尔斯米歇尔斯(1876-1936),德裔意大利籍著名政治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莫斯卡的弟子,韦伯的密友,曾经的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员尽管有学术大家兼好友马克思韦伯的举荐,这位年轻的学者终生未能在德国的大学体系中找到一份工作,因为他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米歇尔斯广泛的参加了各种政党的活动,根据亲身经历,他得出结论,社会主义者并没有真正地按照他们的理想去做。
虽然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极力鼓吹民主,但其自身在本质上是不民主的在各种大会和国会大厦大厅里所作的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演讲只是为了激发工人阶级对他们的支持,而政党的领导人只是建立了一个官僚制的工会和政党机器来为他们自己提供一些高新清闲的位置米歇尔斯最早就是在1911年出版的《寡头政治铁律》一书中作出上述分析米歇尔斯声称,政党寡头制是相当普遍的,如果是在一个宣称是民主的组织里不存在内在的民主,那么,在一个不曾宣称是民主的组织里更不存在民主了这一原则被称为寡头政治铁律这是对群众性组织功能的最伟大概括之一,后来的多项研究和诸多社会实践的发展似乎证实了这个规律二、 全书内容概述组织是现代社会利益分化的结果,也是有着共同利益的人们相互合作,采取共同行动和维护集体安全的重要保障领导者的权力往往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即组织的正式建制愈扩展和分化,成员规模愈大,财力愈充足,组织领袖的个人权威愈不可动摇,组织内普通成员对组织的直接控制能力就变得越软弱权力的行使和对权力的意识,常常使领导者变得日益自负,他们往往自视甚高,产生过高评价自己的本能冲动米歇尔斯认为,民主之所以堕落为寡头统治,是因为其中肯定包含着某种寡头统治的内核。
他指出,现代人面临着一个无法摆脱的两难困境:他们在建立诸如民族国家、工会、政党或教会等组织机构的同时,不得不将有效的权力转交给那些处于该机构顶端的少数人一方面,大规模组织给予公职人员对权力近乎垄断的地位领袖们所具有的优势表现在:(1)丰富的知识;(2)控制着与组织成员进行沟通的正规途径;(3)在政治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大众没有能力参与决策过程,所以他们渴望强有力的领袖政党领袖们的行为并不受某种意识形态的约束或以组织成员的利益为依据,而是以维护官僚机构的特殊利益作为其首要目标在限制领导人影响力、防止寡头化趋向方面,社会主义者们曾作出种种尝试:复决投票程序,即代议机构的立法提案通过与否必须提交全民投票表决,它是一项赋予公民直接立法的权力;工团主义,是19世纪末法国工会运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理论学说,主张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应当由工会或其他专门的工人阶级组织通过直接行动进行;无政府主义者最早认识到国家和政党组织将必然走向等级制和寡头统治,认为任何形式的权威即使不是万恶之源,也是通向奴役之路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对研究工会体制尤其具有启发意义,对一般的组织和官僚机构的研究甚至是社会学理论也做出了贡献。
对于他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回应称,这一趋势将受到两个方面力量的一致:生产力的发展和打破受教育机会的垄断米歇尔斯理论对于政党行为的分析存在过于武断的一面,不同的政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所有组织中,领导者都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被领导者的认可韦伯和熊彼特强调,民主最为突出的和最有价值的特征,便是通过争取大多数消极的民众的选票而形成一个政治精英群体事实上,阶级斗争总是以新的寡头集团形成并与旧的寡头集团实现融合而告结束民主政党之所以会出现寡头政治,其重要原因在于领袖在技术上的不可或缺性起初,领导人是自发产生的,他们的作用仅仅是附属性的,也不领取薪给然而很快他们便成了职业领袖,正是在这一阶段,领袖群体变得稳定而且不可动摇任何政党组织都代表了一种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寡头化权力鉴于大众长期的无能状态,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两个调节性原理:1、民主在意识形态上趋向于批评和控制;2、与民主相反而且强有力的趋向则倾向于形成空前复杂的、高度分化的政党组织,这种组织日益建立在少数人的统治基础上三、 寡头统治铁律思想述评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的运作方式可作如下描述:首先,在一个组织中总是只有很少一些人是真正的实际政策制定者,即使其权威是以大多数成员的名义正式授予的。
其原因纯碎是功能性的,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的话,那么实际上什么也干不成,结果是大多数成员离开或保持沉默而让少数人来提出他们的计划不用多久,这个群体就会赋予少数成员以制定和执行各项计划的权力,而大多数成员的权力只限于对提出的计划进行选择和表示赞同其次,那些被授予了这种权力的领导人会倾向于比那些选出他们的成员拥有更多的权力一旦掌权,他们一般会在权力位置上呆很长时间,因而他们相对不大会受到来自下面的影响新的领导者开始掌权主要是通过选举和来自上级领导的任命,而不是依靠他们自己从下层升上来这部分是由组织的功能决定的,部分是由权力资源在组织中的分配方式决定的相对于普通成员而言,领导者是一个小群体,但其优势在于他们的组织化更强这个联合的、幕后的、非正式的群体使他们可以方便的制定计划、执行各项程序,通过私下的个人之间的谈判消弭不同意见,这比在公开会议既定章程下操作更为便利但是因为领导者是通过彼此间的密切联系来运作各项事务的,其运作处于普通成员视野之外,因此他们会趋向于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看待事务他们知道其中的各种诀窍,知道新的领导人如何和必须被引进这个操作圈子因此,新的领导人必须是从上层选拔出来,而不是从下层提举出来。
再次,领导者逐渐形成与普通成员不一样的价值观在这里,米歇尔斯响应了马克思和韦伯的一个相同的原则,即人的观念是由其地位和位置决定的对于普通成员来说,组织是他(她)所归属的、并不时参与其活动的某种事物,但也仅仅于此毕竟,组织并不总是他们生活的中心而领导者却不同,对于他们来说,组织是一个全职的工作,或者至少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该组织拥有庞大的权力,可以付给官员薪水的时候,这些官员通过他们的职位获得金钱、权力和声誉,并通常有机会进入到其他更高级的精英圈子里去米歇尔斯说,工会领袖保持着跟公司官员的联系,社会主义的代表和议会掌权者坐在一起,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领导已经被微妙的腐化了他们越来越不关心普通成员的利益,而是更多的关注如何保住他们的职位领导者们越来越趋于保守,他们只希望保存其组织,而不希望危险的冒险行动会对其造成伤害,即使这些行动是组织理想所希望达到的但是,领导者们的腐化难道不会使他们与追随者们发生冲突吗?米歇尔斯认为,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领导者在这种斗争中也是占优势的除非其成员对其极其不满——即使这样,普通的成员也很难获得成功因为,组织中的权力属于那些控制着行政资源的人,而这些资源掌握在领导者手中。
领导者通过运用手中的资源拥有比普通成员更优势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信息渠道,来攻击他们缺乏有效资源和不了解情况的对手他们以全职的时间投入到组织政治中来,而他们的对手往往是相对原子化的兼职的业余者最后,已然存在的领导层就获得了合法性,他们宣称自己是组织的合法代表,而他们的反对者们则被贴上“小派系”和“分裂者”的标签这样,统一的领导层可以拥有超出其成员数目比例的相应的权力,因为他们掌握着组织的物质和意识形态资源米歇尔斯提供的是类似于阶级冲突的微观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只不过他的背景是单一的组织而不是整个社会但是,米歇尔斯对今后的世界历史会颠覆这种权力资源不抱任何希望只要还存在大型的组织,就必然是这样的结果米歇尔斯的分析是相当敏锐的后来的研究表明,在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的民主制成员组织——世界上所有的政党、商业组织、俱乐部、议会、慈善机构、各种协会中,都存在着权力从成员手中转移到那些控制着行政机制的领导者手中的现象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寡头统治铁律并不是说普通成员就没有任何控制组织的权力,因为现实是更为复杂的和瞬息万变的如果恰当的理解米歇尔斯的理论,那么他所阐述的应当是,各成员在组织中的不同位置形塑了他们的利益,并且为他们在争夺组织控制权利的斗争中提供特定的组织武器。
它并没有说领导者是完全腐败的或总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根据米歇尔斯的观点,从整体上来,是组织在控制其成员,而非相反官僚体制和政党一样,都是依照自我保护和自我扩展的原则行动,而不关心更大范围的社会的利益以及组织自身所阐述的目标这些理想只是漂浮在表面的东西,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清下面的组织的真正的现实我们认为社会世界是理性的和有目的的,但这种表象是具有欺骗性的,事情并不能真正被任何人控制米歇尔斯在他的最后一章写道:领导在所有形式的社会生活中都是一个必须现象研究这个问题的善与恶没有学术意义,但是显示任何领导类型与最重要民主要求不符则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显而易见,米歇尔斯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关注那些妨碍实现政治民主的环境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