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福建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卷第3测.docx
9页2022年福建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单位: 姓名: 考号: 题号单选题多项选择判断题综合题总分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是 A.是否密切联系群众 B.先进性问题 C.腐败问题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 2.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是 A.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B.加强党的领导 C.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A.在于加强党的建设 B.在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C.在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在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4.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 A.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B.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关键、重点、基础)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成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6.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论断说明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C.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与依据 7.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8.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根本原因在于 A.它是真理的理论体系 B.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C.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哲学 9.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C.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D.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 10.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2.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池》篇中也表达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1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14.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1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客观实在性” B.“理念” C.“灵魂” D.“原初”物质 17.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在阶级社会里哲学的阶级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18.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1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的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20.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 A.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为核心的 B.以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为核心的 C.以关于阶级斗争原理为核心的D.以社会意识形态原理为核心的 21.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22.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3.“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4.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25.“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A.先验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说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经验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一切唯物主义者都主张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 C.世界是可知的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 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D.实际经验是惟一可靠的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 B.不和唯物论结合的辩证法就不是科学的辩证法 C.不和辩证法结合的唯物论就不是彻底的唯物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影响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 5.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
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 D.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6.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7.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意义在于 A.它可以代替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 B.它可以作为研究历史问题的出发点 C.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D.它为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理论和实际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A.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B.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D.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10.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 11.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A.机械性 B.直观性 C.形而上学性 D.不彻底性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 A.它的研究对象发生深刻变化 B.它的理论内容日益完备和科学化 C.它的功能不仅是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是 A.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 B.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难以揭示比较隐蔽的经济根源 C.剥削阶级思想家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 D.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活动造成意志支配历史的假象 1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B.“理在事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 15.“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16.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A.剥削阶级的偏见 B.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迷 C.私有制度的存在 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17.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下列关系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