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欧洲共产主义概述.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40723772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欧洲共产主义概述欧洲共产主义概述摘要:摘要:欧洲共产主义是当代世界流行的一种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它在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在整个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欧洲共产主义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运用的一种积极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道路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有必要对欧洲共产主义的由来和发展作一些必要的考察和研究关键词:关键词:欧洲共产主义,产生条件,思想渊源,消失原因一、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的条件和思想渊源一、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的条件和思想渊源(一)产生的条件(一)产生的条件许多年以来,苏联十月革命的道路,即暴力革命,以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唯一样板,但并不是适合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许多国家的实践处处碰壁尤其是在一些具有民主传统和经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西欧,始终没有一个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尽管大多数已获得合法地位,有的在议会中作为一个大党而存在,有的参了政,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国家几乎都没找到正确的形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情况有了很大不同。

      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以及阶级力量对比都相应有了改变直接影响着国际共运和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在经济上,随着科技革命和先进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普遍高速发展,生产社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人阶级日趋白领化和知识化,新的中间阶层扩大了在政治上,战后西欧垄断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削弱,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他们无法控制局面,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壮大起来的左翼力量,而共产党的力量则日益增长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有些国家就让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实行改良主义对共产党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灵活性,加上极端仇视共产党的希腊、葡萄牙和2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权相继倒台,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西欧各国共产党提供了开展合法斗争和发展力量的有利条件在社会思想和生活上,由于广大人民都经历过两次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他们带来的苦难,他们对战争等残暴的统治方式深恶痛绝,人们害怕战争,向往民主自由 欧洲的许多共产党都开始认识到,不论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欧洲共产主义正是西欧一些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探索和比较研究得出的一个他们认为是可以解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道路和模式的共同答案。

      他们要求在没有外来干涉和控制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探索在和平民主中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二)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根源(二)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根源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葛兰西、陶里亚蒂等人早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在共产国际内部,意大利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代表葛兰西针对苏共片面强调俄国革命道路的普遍性,俄国中心论等战略思想和理论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看法,突出强调了西欧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与俄国革命的不同点,认为中欧和西欧各国必须有一个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时的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各国共产党有了相当的发展,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共产党参加了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共产党要求“走独立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愿望普遍高涨,1947 年,陶里亚蒂率先提出要探索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意大利道路接着 1949 年,南斯拉夫在抵制九国共产党情报局的斗争中,又提出反对任何“领导中心” ,各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五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发生了引起轩然大波的“波匈事件” ,这就导致了欧洲各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党与党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等问题的大讨论。

      在这种背景下,陶里亚蒂提出了“多中心主义” ,1946 年 8 月,他在著名的《雅尔塔备忘录》里全面阐述了意共现行路线的各项基本原则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指出要充分考虑到西欧社会的民主传统并尊熏这一传统,提倡“多中心主义” ;葛兰西和陶里亚蒂的思想以及欧洲各国共产党人对过去一向视为禁区的问题所进行的全面讨论,无疑为欧洲共产主义准备和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1]欧洲共产主义在理论上并不是成熟的,在实践上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奉行欧3洲共产主义的欧洲共产党八十年代以来在实践中受到了一些挫折,他们没有正确的处理这些挫折,最终导致了欧洲共产主义的沉寂甚至消失消失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二、欧洲共产主义消失原因二、欧洲共产主义消失原因(一)抱残守缺,不思应变,理论落后于形势(一)抱残守缺,不思应变,理论落后于形势欧洲共产主义应时而生,逆势而衰没有灵活应对形势的变化,以至当形势发生变化时,仓卒失措而当党内出现不同的主张时,没有能统一思想,整合力量,最终导致分裂分化第一,没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仍采取旧的对策二战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垂而不死” 、 “腐而不朽”中抓住了科技这根“救命稻草” ,资本主义又焕发出勃勃生机,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阶级开始注重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这种背景下,埋葬资本主义,所要经历的路径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和以前设定的模式有天壤之别;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也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群众对待政府的态度也发生重大转折,相对优裕的生活、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使他们“乐不思改” 面对这种形势,欧洲共产主义没有及时调整策略,更没有在宣传让群众了解到资本主义的一切变化只不过是在“延年益寿”过程中的策略变化,失去了对劳动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严重削弱其阶级基础而欧洲共产主义是作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党,一旦失去了群众的支持,一旦不能适应科技的新变化,其生命事实上就已经走到了尽头第二,选举策略僵化,难以适应形式的变化 “欧共”各党对自己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估计不足,行动迟滞20 世纪 80 年代,发达资本主义世界中右翼保守政治势力占上风,使左翼力量受到削弱,增加“欧共”生存和斗争的难度;左翼党派之间争取选民和议席的斗争也使欧洲共产党在本国内的政治影响力降低,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等其他左翼政党也拉走了更多的群众选票在欧洲国家的“民主”氛围中,左翼政党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而政党的地位高低通常又是以选票的多少来衡量的 “欧共”以外的社会民主党、绿党等,都声称是工人阶级、新中间阶层和中下层劳动群众的代言人。

      这些左翼政党之间又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团,各打各的算盘,甚至互相拆台而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影响日盛,绿4党、生态社会主义也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此时的欧洲共产主义却相形见拙,甚至难以望其项背形势逼人, “欧共”却拿不出有效的对策加之党内政见不一,领导意见相左,党组织多次分裂每次分裂,都是大伤元气,阶级基础再次缩小第三,国际环境变迁, “欧共”逐为“波臣” 其一,欧美的政治环境变迁,不利于左翼党的活动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保守主义力量在英美等国家执政,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大行其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采取攻势,对社会主义力量进行围剿欧洲共产主义是当时左翼政党中相对革命和激进的政治力量,自然首当其冲 “欧共” “两面受敌” ,既有左翼的排挤,更有右翼的打击,还有内部的思想和组织分化,内外交困,守住阵地是何其艰难其二,苏东剧变使“欧共”受到了连带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曾经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到了 80 年末,苏东国家轰然解体,社会主义的“香火”没有那么旺盛了,社会主义的人脉也没有那么旺盛了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人们在“低谷又听新潮声” ,毕竟在欧洲,支持“欧共”的人、相信“欧共”的人都今非昔比了。

      那里的群众看到的不是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而是问题成堆的“社会主义” [2]可以说, “欧共”是适应时代潮流而崛起的,因其对时代的灵敏反应而获得一席之地;“欧共”也是由于没有适应时代而陨落的,因其对时代变化的迟钝反应而被淘汰出局二)思想混乱(二)思想混乱,组织松散组织松散,实践上建树不大实践上建树不大第一, “欧洲共产主义”提出了新的思路,但是思想上却不够一致在意大利,尽管意共领导人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立场,但支持意共的工人群众却比较保守,思想上存在着矛盾1979 年,意共在其代表大会上宣布,党员有信仰或不信仰马列主义的自由在法国,法共遇到同样的问题 “欧洲共产主义”者在批评资本主义社会时,擅长运用犀利的语言,在评论东欧社会主义社会时,却含糊其辞[3]“欧洲共产主义”者在东欧问题上的言行,表明它们自己今后将推行什么政策,也是不够清楚的在对待列宁主义方面,他们走的更远以意共为例1979 年,意共十五大公开声称自己是一个“世俗化政党” ,不再盲目地、机械地信奉一种思想,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而且, “我们并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是一个理论体系因此,我们早就认为‘马克5思列宁主义’这种提法表现不出我们理论和思想宝库的整个丰富性” 。

      [4]1983 年意共十六大再次对列宁主义和苏联模式进行猛烈批评并认为,苏联模式,甚至俄国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枯竭至此意共对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几乎否定殆尽,意共已经变得“双重化”了第二,欧洲共产主义强调独立自主的倾向,却未能有效应对组织的松散局面 “欧共”是在反对“一个中心” 、 “领导党”和“老子党”的背景下,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欧洲共产主义反对苏共所维护的铁板一块的思想,反对一切都要重复共产国际或共产党情报局的做法因此,欧洲共产主义没有理由搞太多的集中各成员党的组织基本上是自行决定的,各成员党的主张是自己确立的,在组织和理论上有很大的自主权这种现象带来的是双重影响,一方面是灵活机动,另一方面是各自为阵第三,实用主义和“功利原则”使“欧洲共产主义”在行动上存在不少分歧 “欧洲共产主义”的主要信条之一即“实用主义” ,而不是思想上的纯洁欧洲共产主义”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通过普选方式实现执政他们认为,应该发展不同模式间的多边接触,从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出发采取各自的道路妥协的思维模式下, “欧洲共产主义”者所采取的是符合他们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实际的立场三)脱离群众,党员离心,缺少坚强后盾(三)脱离群众,党员离心,缺少坚强后盾第一,欧洲共产主义的主要成员党组织分裂,力量大为削减。

      1982 年到1985 年,西班牙共产党组织上发生三次大的分裂,先后成立了三个党:加泰罗尼亚共产主义者党、西班牙人民共产党和以圣地亚哥·卡里略为首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党(后改名西班牙劳工党),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法共、荷共、芬共和英共等也因为党内的派系斗争,在组织上出现了分裂第二,党员人数下降,党员离心倾向加强资料显示:西班牙共产党 1977年约有党员 24 万人,1990 年锐减至 8 万人左右;英国共产党 1987 年还有党员1.2 万人,到 1990 年不足 5 千人;意大利共产党党员人数 1977 年是 181 万,1985 年底为 146 万,1989 年为 143 万,1993 年仅剩 80 万左右;法国共产党1977 年有党员 100 多万,20 世纪 90 年代初只有 20 多万人1981 年意员由 1976 年的 180 多万下降到 172 万人法共由于党内斗争日趋尖锐,使法6内一大批著名知识分子退党或被开除出党第三,选举策略不当,得票率下降随着党员人数的下降,信奉“欧洲共产主义”路线的共产党的得票率急剧降低法共在 1981 年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近 20%,法共继 1981 年议会选举失败后,在 1984 年 6 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再次败北,使其从 1979 年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的 26%的选票下降到9.3%,在 1988 年的总统选举中法共候选人仅获 6. 85%的选票。

      意共在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一路下降,1976 年为 34.4%,1983 年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