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的力量活动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课件40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39页还是那只白鹭,守着那一方寒塘,不肯离去,也不忍离去,想是见过劫难,也见过复兴,故而徘徊不已,把一双钢翅_1、合了又张,张了又合2、张了又合,合了又张,不忍离去落脚在“合”选 1,逻辑的力量二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活动目标1、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推理过程 2、初步认识三段论、条件推理、排除法(选言推理)、归纳、类比等若干推理形式,自觉运用这些推理形式解读文本,解决问题对于一个真正的推理家而言,他不仅能从一个细节推断出这个事实的各个方面,而且能够推断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正如居维叶能根据一块骨头准确地描绘出一头完整的动物一样推理法可能被推理学者们逐步树立为一门精密的学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活动重点分析言语活动中的推理过程及形式,核心知识,导图概览,(一)推理及其分类1、定义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新结论的过程 一般来说,推理中前提和结论都以判断的形式出现,因此,推理又可以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试找出前提与结论,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概念组成命题,由命题又组成推理。
二)探究常见逻辑推理形式1.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三段论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三段论”例如:,所有的看客都是帮凶, 柳妈是看客, 所以,柳妈是帮凶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直言判断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概念)这三个词项分别叫中项、小项和大项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大项是指作为结论谓项的那个词项,用P表示小项和大项都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一次在上文所给的例子中,中项(M)是“看客”,小项(S)是“柳妈”,大项(P)是“帮凶” 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一个称大前提,一个称小前提大前提是指含有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含有小项的前提区分大小前提与前提的排列顺序无关,而含有大项还是小项才是区分大小前提的唯一标准习惯上,人们总把大前提排列在前,小前提排列在后大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小前提: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一般个别),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结论省略大小前提:大前提:共产党人是不怕批评的小前提:我们是共产党人,改革是新事物,当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大前提:_小前提:改革是新事物结论:_,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路边李苦 魏晋年间,有个孩子名叫王戎7岁时,他和同伴到野外“踏青”,见山间路边有棵野生李树,果实累累,其他孩子都争相采摘,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这李树生在路边而多果,此李必苦大家摘李口尝,果然味苦难食 王戎还没口尝李果,为什么就可以断言“此李必苦”?为什么王戎比其他孩子聪明呢?这里有个对逻辑知识运用的问题王戎是运用了形式逻辑的假言推理法假言推理,又称假言三段论王戎是首先假设,如果路边李子是不苦的,那么,过路行人早就摘光了,李树不可能多果(大前提)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现在,李树多果(小前提),所以,推出,李子一定是苦的(结论)这是三段论最基本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例如:十五贯中过于执的推理就是一个无效的三段论其推理过程为:大前提: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小前提:熊友兰有十五贯钱结论: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大前提应该改成有十五贯钱的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大前提本身是错误的pq,但qp ),2.充分条件推理也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有两个前提,其中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是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所谓“充分条件”,就意味着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结论;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条件,有p就一定有q进行推理的原命题是一个充分条件命题若ac=bc,则a=b ;,c不等于0,x,y都是偶数,则x+y是偶数;,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如果p,那么q有p,定有q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如果你不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不会很投入否定前件)你学习语文不投入,所以你不喜欢语文否定后件)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如果p,那么q并非q,并非p例如:如果得肺炎,就会发烧小刚没发烧,所以他没得肺炎否定后件)小刚发烧,所以他得了肺炎肯定后件),例如:某交友相亲节目中,男嘉宾面对出场的24位女嘉宾,将自己喜欢的划入红区,其他的划入蓝区。
一女嘉宾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该女嘉宾说:“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女嘉宾的推理就是“否定前件”,写成规范的格式就是:如果划进红区,那么气场很强未被划进红区(否定p),气场不(很)强正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我气场不强,所以未被划进红区可能会有气场强的未被划进红区即时小练,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语数英三门学科的三位老师小聚张老师说:“我取两颗葡萄,一颗枣现在,我分给你们一人一颗,我自己留下一颗请你们根据自己手上的水果来推出对方手里拿的是什么当王老师和李老师拿到水果时,起先都呆了一下,好像推不出来就在这时候,英语李老师喊了起来:“我猜到了请问李老师是怎样推理的?她推出的结果是什么?请写出她的推理形式答案李老师的推论过程:如果王老师手里拿的是枣,王老师应当能够判定“我”手里的是葡萄因为材料里指出,枣只有一颗但是,对方“呆了一下”这就意味着王老师手里不是枣,那就只能是葡萄否定后件否定前件(排除),3.必要条件推理也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例如,晏子使楚中的著名典故: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此句可规范表述为: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我出使的不是狗国,我不从狗门入需注意:日常语言的逻辑推理,识别和运用关联词语很重要表示充分条件会用到“如果那么”“只要就”“因为所以”表示必要条件会用到“只有才”“除非不”等关联词但有时日常推理会省略关联词语,这就需要通过辨析事理关系和表达意图来分析逻辑关系进行推理的命题是一个必要条件命题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一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并非p,并非q(否定前件式)解析:通常用“只有p,才q”的形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p是q的必要条件,没有p就没有q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二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有q,定有p(肯定后件式)解析:p是q的必要条件,有p才会有q;q是p的充分条件,有q就一定有p例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解析: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的这一则推理就是典型的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推理,推理过程如下:只有杂种水稻的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只有p,才q)它的后代发生分离,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第二代(它本身是杂种水稻第一代)。
有q,故有p),比较:充分条件推理与必要条件推理的不同规则充分条件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必要条件推理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4.排除法(选言推理)一件事共有n种可能,排除(n1)种,剩下最后一种就成为必然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使用排除法,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石兽要么在原处,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石兽不在原处,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 (排除法 排中律的运用),运用排除法有两点须注意: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如果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就有可能犯类似“假二择一”的错误;2. 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不相容的既可以用“排除肯定”法,又可以用“肯定排除”法;相容的就只能采用“排除肯定”法,不能采用“肯定排除”法烛之武退秦师郑伯面对秦、晋联盟有三种选择:抗战;降敌;破秦、晋联盟抗战,郑是小国,必败;降敌,丧权辱国;破秦、晋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选择所以,郑伯接受佚之狐的建议派烛之武见秦伯,破秦、晋联盟。
其推理过程有两种情况:情况一:抗战,降敌,还是破秦、晋联盟抗战必败,降敌丧权辱国破秦、晋联盟最佳(排除肯定)情况二:抗战,降敌,还是破秦、晋联盟破秦晋联盟避免抗战必败、降敌丧权辱国(肯定排除)拿来主义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没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只有自己去拿(排除肯定),即时小练,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有个食客叫冯谖一次,孟尝君请冯谖到薛地去收债辞行的时候冯谖问:“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赶着车到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债券烧掉,百姓都高呼“万岁”冯谖回来后见孟尝君孟尝君问他:“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1)上面的故事中,冯谖运用了推理做出废债买义的举动,这个推理的形式是2)写出详细的推理过程和公式。
排除法,否定肯定式(排除肯定),孟尝君家不需要买珍宝、狗马、美人,非p,所以q,5.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 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解析: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 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 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 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 总之,黛玉会致疾 这段文字推理严密,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两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两难推理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不同情况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选择,都会导致同一个必然的结果规范化表达如下: 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 p或者q总之r,请补全下列二难推理,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如果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 ;如果 ,那么 , 。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 学生胜诉,他必须付清余下一半学费,学生败诉,按照法庭判决,他必须付清另一半学费,他都应当支付一半学费,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引伸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