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名石油老兵的管道情怀.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45474509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0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名石油老兵的管道情怀——管道局老领导朱洪昌口述第一次管道建设高潮新闻中心记者 李程站在全国油气管道网分布图前,我们总会被那些如同血 脉一般延伸到全国各地的管道所震撼在这一片“枝繁叶茂” 的背后,有许多如璀璨繁星般的人物,其中一位就是与“铁 人”王进喜并肩工作过,同时被树立为大庆会战“五面红旗” 之一的朱洪昌时光的车轮悠悠转过几十载,那些为振兴中国工业发展 而聚集在一起的意气风发的青年,早已两鬓斑白81 岁高龄 的朱洪昌常会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人、那些事, 仿佛就在昨天……这个副指挥当得有点儿“突然”1970 年的中国,工业生产步履维艰,国民经济濒临崩 溃……告急!全国能源严重短缺,抚顺三个炼油厂因供油不足 陷入半瘫痪状态!告急!大庆石油工人们费尽力气开采出来的石油,因为铁路运输紧张,运输不出去,不得不关停数百口油井!告急!国家多个领域因为燃料供应不足,亮起了红灯!7 月的一天,时任洛阳一公司革委会主任的朱洪昌,接 到了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唐克的朱洪昌,你马上到沈阳来一趟去沈阳?唐部长,我现在正在南京考察这边有个工作需要你配合,你来了就知道了听出那头焦急的声音,一向服从组织命令的朱洪昌 还来不及交接手上的工作,便背起挎包,登上了开往沈阳的 火车。

      你马上到长春去,他们在那开会,就等你了!”刚下火车的朱洪昌接到命令,又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到达指定地点,门被推开的那一刻,朱洪昌发现会场里 坐满了人很明显,这个会已经开半天了看见朱洪昌走进来,燃化部副部长张文彬激动地站起来,“同志们,咱们的朱洪昌副指挥来了!”直到这时,朱洪昌才知道自己是被调到这里来当工程副 指挥的,而这个工程就是日后著名的、为中国管道发展奠定 基础的“八三”工程轰轰烈烈的大会战由此开始……八三会战时期,物资匮乏,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机械设 备,运管靠牛车,挖沟靠人力,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可是来 自东北、西北、西南的会战大军,只讲奉献,不讲条件,施 工现场到处红旗飘扬,看到的是激情满怀的军民,听到的是 喧嚣鼎沸的劳动号子朱洪昌虽然自觉这个副指挥当得有些“莫名其妙”,可 是,走马上任后的他做起工作来可一点都不含糊朱指挥,快看看这是怎么回事,打压打不上去啊!” 一脸焦急的工人把朱洪昌拉到现场,询求解决办法经验丰富的朱洪昌很快就“诊断”出,这是阀门泄漏导 致的试压失败可是,工期如此紧张,已经没有时间再进行 泄压泄水了,怎么办?朱洪昌略皱了下眉头,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便跳到了 积满水的管沟里。

      水压冲得朱洪昌站都站不住,跟着他一起跳下来的年轻 人中,有一个人竟被水压冲出了一米多远阀门泄漏的问题解决了,全身湿透的朱洪昌终于松了一 口气那时候的施工就是这样的,技术落后、机械设备缺乏, 但是我们有激情,我们团结协作,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奋 斗每当朱洪昌回想起那段历史,总会这样有感而发石油标兵“挨批”了正当东北管网紧张建设之时,筹备成立统一建设和管理 管道的职能机关——管道局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有 着丰富的党组织工作经验的何承华与石油标兵朱洪昌携手 拉起了管道局远航的风帆万事开头难摆在何承华和朱洪昌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 是选址何承华和朱洪昌首先将地址选在了秦皇岛的一个油库 附近,但是经过实地考察,他们发现这个地方距市中心较远, 而且交通不便,于是这个计划被否定了不久后,他们选定的第二个地址——秦皇岛附近的一个 海边,又因为该地被划为秦皇岛市的整体规划中,而不得不 被迫放弃如何在北京周边找到适合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成为困扰 何承华和朱洪昌的最大难题事情的转机出现在 5 月的一天,河北省军区副司令伍银 德无意中提起的一个地名——廊坊镇廊坊镇地处京津中间,虽然确实有些荒芜,但是镇上 有火车站,交通还是很便利的。

      何承华和朱洪昌对建址在 廊坊表示了肯定上世纪七十年代,廊坊正在进行城市规划,要求建设楼 房代替平房和移动板房这个规划正合了朱洪昌的心意管 道工人的居住条件实在太艰苦了,那时候,管道局已经“落 户”廊坊好几年了,可工人们还居住在移动板房里廊坊春 秋季节沙尘严重,只要一刮风,屋里屋外全是黄沙管道局一区的房子建好了,可石油标兵朱洪昌却“挨批” 了朱局长,现在大庆都在‘干打垒',你来了廊坊却盖 大高楼,这合适吗?”每次朱洪昌到部里开会,部领导总会 因为这个事情说他几句一次,焦力人副部长到管道局考察,朱洪昌灵机一动, 把焦力人请到了自己租住的小平房里看见管道局的同志们 居住在这么简易的房子里,焦力人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从 那以后,部里再也没有领导因为建房的事情批评朱洪昌了现如今,管道局的房子越盖越高、越盖越大,这是因 为咱们管道局的发展越来越好了!”说起宽敞明亮的管道局 生活区,朱洪昌感慨颇多朱洪昌立下的军令状建局初期,管道施工技术相对落后,在考察了法国和加 拿大的管道施工后,朱洪昌发愁了:我们的工人没日没夜地 干活,可焊出的管道里程还不如国外机械施工的一半怎么办?问号打在了朱洪昌的心里康部长,您给我们批了这三台进口设备吧。

      朱洪昌 认为,想要提高施工效率,必须要提升施工技术这设备要是拉回来,你准备怎么用?”康世恩问道一公司、二公司和三公司每家一台,我保证一家一年 干 1000 公里管线能吗?”“能!”“你朱洪昌可要说话算数!”“我朱洪昌说话算数!”就这样,管道局第一次引进了进口设备,实现了由人拉 肩扛的施工方式向机械化施工转变当然,朱洪昌也兑现了 他对康世恩的承诺时光走过数十载,81 岁高龄的朱洪昌仍然关注着石油管 道事业的发展管道局与哪家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了?哪项重 点工程开工了?这些问题根本就难不倒他朱洪昌爱看管道 电视台,他说,从电视里能看到管道局的变化与发展你看,现在的施工场地多整齐,工人们穿得衣服又统 一又干净,半自动焊、全自动焊施工即高效又安全以前面 对黄河,我们只能进行跨越施工,这种施工方式给管道运行 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技术进步了,我们掌握了定向钻 和盾构技术,长江和黄河都让我们征服了现在,管道局不 但走出了国门,而且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我一生去过很多地方,也换过很多家单位,但是我对管道局有感情,管道局是我最后的落脚点我祝愿管道局的 发展越来越好!”这就是一名石油老兵对管道事业发展的特殊情怀!“八三”精神永放光芒——管道局老领导张福录口述“八三”历史新闻中心记者 岳雨若从“八三”会战开始,中国管道建设经历了43 年的发展历程。

      43年间,中国石油管道 从无到有,至今已实现了走出国内、走向世界的飞跃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也伴随着中国 石油管道事业的发展,从诞生到成熟,已成长壮大为我国管道建设的主力军管道局老领导张福录,曾任“八三”工程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经历了5 年会战的全过程43年后的今天,他回忆往昔,“八三”工程会战那段激情满怀的峥嵘岁月,好像还是昨天……1970 年上半年,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大庆油田生产的原油无法及时外运,不仅储油 罐爆满,还造成几百口油井不能正常生产,大庆油田被迫实行“以运定产”的方针,严重限 制和影响其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在大连压港等候装油的中外油轮却日益增多,在抚顺有3 个大型炼油厂因缺油炼制陷入停工状态全国各地许多厂矿单位因缺少燃料油造成机器不能 正常运转在一片告急声中,用最快时间修建一条从大庆通往抚顺的大口径输油管道成为当 务之急随着抢建庆抚线“战备工程”的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八三”工程会战拉开了帷 幕张福录说,这样的大型工程当时在国内尚属首例,一系列技术问题均无章可循,设备、 材料都要从零开始庆抚线的“参建大军”由工、农、兵组成,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干部、 一家由苏联专家帮助建设的宝鸡钢管厂,还没有生产直径720 毫米钢管的能力。

      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讨,将原有的部件按比例放大,并经过反复验证、实验,最终画出了直径 720 毫米 钢管图纸随后建立的大庆、哈尔滨、四平、辽阳、鞍山、大连六个钢管厂,解决了钢管制 造问题回忆起庆抚线的建设过程,最令张福录难忘的是嫩江穿越嫩江蜿蜒曲折,地质复杂, 河道又宽,设计人员经过多次踏勘,最终把穿越点选在嫩江下游的茂兴湖附近参建人员设 想采用高压水,在嫩江河道中冲出一条沟,管道从沟中穿越,但现实中的困难却没有设想的 那么简单:嫩江水流湍急,河床构造复杂,江底有很多坚硬的巨石和贝壳,仅靠高压水根本 不可能冲掉,高压水冲沟的方法被否定了此时,东北即将进入寒冬,庆抚线建设时间紧、 任务重,一个环节滞后就会导致环环滞后,嫩江穿越迫在眉睫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从军队 调来的挖泥船派上了用场,好不容易管沟挖好了,问题又出现了:江水的浮力大,穿越过去 的管道不能沉入江底,施工再次陷入困境面对重重窘境,参建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被彻底地激发出来经过多次试验,他们最终采 用了套管的方法,即在原有的管道外面套上一层管,再向两层管中间的环形空隙中注入水泥, 以增加重量,使管道足以沉入江底在“八三”会战中,参建人员除解决了制管和穿越问题外,还先后攻克了防腐、保温、 焊接、试压、运输、通信等技术难关。

      提到“八三”精神,张福录说,艰苦创业、勇于实践、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八三” 精神的重要内涵八三”会战打的是人民战争,军民齐心,一心一意保管线那时虽然条 件艰苦,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管道运输主要靠牛车和人拉肩扛;要把管子卸下来,得 先堆起高高的土堆,利用土堆的斜坡让管子慢慢滚下来,管子下沟也是靠最简单的链条…… 张福录说,他每天关注《管道新闻》,看到管道建设者用吊管机吊管,防腐也不再用沥青和 拉布了,还有很多先进的设备和新技术应用于施工中,看到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不禁喜提到管道局的发展,张福录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列举了管道局近几年的变化,特别是员 工的生活条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住的是干打垒、帐篷、板房,冬季的施工现场下 了厚厚的雪,群狼的脚印就留在门口,还有那“顽固不化”的高粱米、“死不悔改”的白菜 帮,咸菜、窝头的味道,依旧记忆犹新;如今,一幢幢办公楼、住宅楼拔地而起,施工现场 也盖起了宿舍和食堂……张福录说,管道局近几年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得益于管道局各级领导 班子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八三”精神,不仅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传承下去,还在新时期赋 予了“八三”精神新的内涵。

      管道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每年都有新的发明创造,人才辈出; 管道局领导班子具有开拓精神,不仅苦干、实干,还懂得巧干,能够广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施工条件;面对重重困难,石油管道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用智慧 和汗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些不正是艰苦创业、勇于实践、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 的具体体现吗!已至耄耋之年的张福录喜欢散步、打太极拳和养花,最近又学上了葫芦丝他高兴地说, 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这得益于管道局近年来的发展,这些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我们这 一代“八三人”我衷心希望管道局能够利用好市场,把握好机遇,让管道建设事业再上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