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ppt
26页第一节第一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一、生态旅游的起源 国际旅游界普遍认为生态旅游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雏形是“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是1965年Hetzer在反思当时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旅游发展思路而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áin于1983年提出的|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 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由于各国发展的情景各不相同,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生态旅游应该是一种哲学、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个标识还是一种产品? 旅游的本质: 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社会活动,归根到底,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
共同点:他们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 例如: 生态旅游协会从1991年起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从1994年起创立“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 21)生态旅游认证标准体系,从1999年起开始独立运作,全球有超过1500家企业或机构得到认证,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制定的NEAP(The National Ecotourism Accreditation Program)生态旅游认证体系被在世界局部地域采纳2002年,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与“绿色环球21”共同制定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2004年经过重大修改提出了11条原则[3] 世界自然基金会则更多地致力于环境脆弱区域的生态旅游实践,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生态旅游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经过40多年的研究,国际上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的三大核心理念:保护、负责任和维护社区利益。
|中国生态旅游学:(一)活动展开 1995年1月,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首次倡导在中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1996年在武汉、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旅游研讨会,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确定为“99生态环境游”,将生态旅游推向高潮 短短的10年中,“生态旅游”成为中国最时尚的名词,变成旅游市场营销的“法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呈现出其内涵先天不足的问题(二)协会成立 国内也相继成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如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林学会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分会、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以及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 (三)成果体现 一些组织和机构主张编制生态旅游的规范和标准,以达成共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开展。
目前已推出《中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生态旅游区标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保总局)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则致力于环境资源的研究,并主张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广泛应用,以体现生态旅游真实的魅力目前其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森林小气候等研究成果开始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一定的认同 应该认识到:国内从事生态旅游的研究机构较多,且各研究机构的学术背景差异较大,因而在阐述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时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也由于其内涵的模糊和多样,生态旅游在进入市场以后更是成了“万能的标签”,在实践应用中非常混乱,无所适从 生态旅游学研究的对象: 生态旅游学是研究生态旅游活动规律及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科学 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内容生态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一、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一)什么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定义现状 教材列出定义多 警惕:由于缺乏权威的生态旅游概念,以至于社会上“伪生态旅游”招摇过市,大行其道 一些组织和机构泛用、滥用“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被严重泛化,几乎任何一种与自然资源有关的旅游活动均被贴上了“生态旅游”的标签,不少地区的生态旅游并不“生态”,从规划、开发、管理到经营,很大一部分沿用大众旅游的模式,且鲜有顾及开发对资源的负面效应。
界定生态旅游的内涵 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什么是旅游?应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大背景,从旅游市场、旅游动机、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出发,着眼于实践操作来界定其含义,使生态旅游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具有可操作性 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环境、生态、旅游等概念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 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环境是客体,其类型是由主体决定的通常我们所说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描述人类与周围一切事物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人周围的事物统称为环境 所谓生态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生态是以生物为中心而言的 旅游是一项经济性强的文化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性强的经济活动,旅游的定义也很多,世界上公认旅游的定义是“艾斯特定义”,即“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总体而言,旅游的概念是描述“人—地”之间的关系 生态旅游,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生态”+“旅游”,而“生态”和“旅游”均有特定的含义,都有规范的概念。
从其含义来理解,生态旅游定义的核心应该是描述“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生态旅游环境伦理1、为旅游者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尺度2、生态旅游环境伦理极大地扩展了旅游者的责任范围3、研究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消弭生态环境危机第三节第三节 生态旅游学的研究方法生态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一)旅游资料统计法|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三个方面:| 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主要是有关规划区所在地的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资料 向当地发改委及相关的建设、工业、商贸、文化、交通、地质、旅游、气象、水利、林业、环保、公安等部门了解有关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规划资料| 现场访谈与资料调查、研究对拟规划区的现场,在编制旅游规划之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可以邀请地方相关负责人或年长者进行访谈,以了解规划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历史古迹等资料通过现场踏勘、调查,按照资料收集提纲的要求逐项进行详细的收集和整理既要掌握文字和数字资料,又要把这些资料的内容同现场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若遇到资料不够充分时,应深入现场进一步做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或让甲方协助收集相关资料,以满足规划编制的需要。
(二)游客流量测量法(三)游客调查抽样法(四)旅游图表法。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