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二班食育教案1.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灯火****19
  • 文档编号:135426999
  • 上传时间:2020-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班食育主题活动教案活动内容:《食物的旅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过程  2. 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活动准备:1.《食物的旅行》动画片,消化系统大挂图2.多媒体课件《食物的旅行》活动过程:一、师生问好,询问幼儿早餐情况,引入话题  1.我们今天早餐吃的是什么呢?吃的东西到哪里去了呢?  2.最后怎么会成了大便呢?  3.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看看电脑,它会告诉我们食物吃进去后怎么会成了大便的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知道食物旅行的过程三、出示课件消化图提问: 1. 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食物在我们的嘴巴里怎么样了?口腔,牙齿把食物嚼碎了,方便吞下去2. 牙齿作用真大,要是牙齿坏掉了我们就没办法吃东西了,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牙齿?早晚刷牙,少吃甜食,不咬太硬的东西 3.经过嘴巴后,食物到哪里去了,它是通过什么到胃里的?  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了胃,要吃好  4. 刚才食物的旅行经过了嘴巴、食道、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像食物里的水,糖,让我们长漂亮的维生素,让我们长肉肉的脂肪等6.最后食物要到哪里去旅行呢?  大肠,大肠里都是残渣,也就是食物被我们吸收了有用的营养后剩下的垃圾。

      大肠里的残渣都是些脏的东西,所以大便以后要洗手,我们小朋友要定时大便  四、游戏:食物捉迷藏,进一步熟悉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1. 我们一起玩一个食物捉迷藏游戏吧,老师说出一个消化器官的主要特征,请小朋友找一找,我说的是哪个消化器官,好吗?  2. 展示课件,玩游戏五、拼图游戏,分组找顺序排列1.我们知道了每个消化器官的用处,现在,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套图片分别表示每个消化器官的工作情况,可陶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把食物刚才的旅行路线弄乱了,你们能帮助我吗?(拼图五部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2.请各组小朋友合作,按照刚才食物旅行的顺序排列出来  大班食育主题活动教案活动内容:《食品安全我知道》活动目标: 1. 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 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食物的旅行》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2.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苍蝇叮咬过的食物、过期的食物、腐烂变质的食物、假冒、劣质的食物、没洗干净的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讲述完后提问  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龙龙的身体好受吗?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为什么?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

      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1.课件《进餐时》  内容: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内容:小明乱吃东西,结果肚子特别疼观看后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结:不能乱吃东西,这样会生病三、儿歌《进餐歌》要做文明好宝宝,就餐礼仪不能少筷子勺子不乱敲,讲话嬉笑就不好不挑食也不剩饭细嚼慢咽肠胃好餐后收拾少不了,比比谁是好宝宝大班食育主题活动教案活动内容:《黑色食品》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黑色食品营养丰富,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喜欢探索新事物的创造性情感特征活动准备:黑木耳、黑米、黑豆、紫菜、海带、黑芝麻、紫菜、海带、黑芝麻、黑枣及其他食品,并布置一个食品展活动过程:一、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1.华华在家吃早餐,妈妈拿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和鸡蛋,华华看了看芝麻糊,皱了皱眉头说:“我不吃这黑糊糊的东西,我要吃鸡蛋。

      2.老师问:“小朋友,华华不喜欢吃芝麻糊,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 ” 引导幼儿探索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知道芝麻糊属于黑色食品3.分组讨论:吃过哪些黑色食物?这些黑色食物可以制成什么点心和菜肴?二、认识黑色食品1.让幼儿参观食品展,并分别把属于黑色类的食品挑选出来2.引导幼儿互相探讨我的“黑色食品”,谈谈自己篮子中黑色食品的名称,看谁说得又对又多3.游戏:学做小厨师发挥幼儿的独创性,鼓励幼儿把黑色食品配成菜肴4.评选搭配得营养丰富的菜肴5. 生活中渗透鼓励幼儿不挑食、不偏食,黑色食品及其他食品都要吃6. 环境中渗透在活动室内外粘贴各类黑色食品的图片三、家园共育家庭中渗透要求家长多带幼儿到超市认识各类黑色食品,在家中多煮黑米粥、紫菜蛋花汤、黑芝麻糊等营养丰富的黑色食品给孩子品尝大班食育主题活动教案活动内容:《认识绿色食品》活动目标: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活动准备:1.课件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1. 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2. 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3. 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4. 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1. 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2. 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1. 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2. 争做绿色小卫士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