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周代俗乐的发展与诗歌创作.docx

1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28282948
  • 上传时间:2023-01-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39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周代俗乐的发展与诗歌创作摘要:原始社会时期的诗、乐、舞本是合而为一的,也没有所谓的雅俗之分, 它与原始的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等一起构成了一个氏族的原始文化在周代雅乐 兴盛的同时,俗乐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打破了雅乐一统天下的局面,对推动音乐 朝着多元化发展、丰富音乐表现技艺具有重要的作用至春秋、战国时期,俗乐 达到与雅乐分庭抗礼的地步随着俗乐的发展,一大批以从事歌舞、说唱、杂技 表演艺术为业的倡优应运而生,而民间的专业歌手也相继出现俗乐的兴起和专 业歌手的出现推动了民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而俗乐又反过来成为传播民歌的最 主要渠道,为传播民间乐歌做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词:俗乐;雅乐;诗经;倡优;专业歌手原始社会时期的诗、乐、舞本是合而为一的,也没有所谓的雅俗之分, 它与原始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等一起构成了一个氏族的原始文化至父系氏族社 会后期,随着氏族的分化,阶级的出现,很多权利为上层阶级所垄断,而用于各 种仪式的乐、歌也随之被垄断,于是诗歌、音乐也出现了雅俗之分据《汉书•礼 乐志》等典籍记载: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 章》,舜作《招》禹作《夏》①,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时代的雅乐。

      夏商时期,雅 乐得到了快速发展,舜之《大招》、禹之《大夏》等乐舞被保存下来而且得到流 传到了周代,为了适应礼乐的需要,诗歌创作进入繁盛期,且诗歌文本通过结 集的方式也得以保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在雅乐兴盛的同时, 俗乐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可以达到与雅乐分庭抗礼的地 步随着俗乐的发展,一大批官方倡优应运而生,民间的专业歌手也相继出现 俗乐的发展与专业歌手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周代诗歌的创作与流传一、周代俗乐产生与发展在周代建国之初,周人便着手建立自己的一套礼制并创作与之相适当的乐 歌周成王“兴正礼乐”②,康王“定乐歌”③通过这两次大型的制作乐歌的活动 和后来代代君主的增益,使周代的雅乐得以快速发展,且进入鼎盛时期进入周人雅乐系统的乐歌也并非全是由上层贵族所创作,其中不少是产生于 各诸侯国的地方风诗如产生于豳地的《豳风》用于各种祭礼活动之中,其中的 《七月》或称为“豳雅”,或称之为“豳颂”④;产生于江、汉与淮河流域的《周南》 和《召南》,既用于各种大型的仪式,也用作房中乐而更有些产生于民间的诗 歌直接被编入雅诗之中,所以陈子展《小雅•我行其野》注说:“《采薇》、《鱼丽》、 《杕杜》、《祈父》等篇皆似民风。

      ……其实《大雅》、《三颂》何尝不间有类似民 风之作乎? ”⑤这说明,今本《诗经》“二雅”中的一部分诗歌原本是各地风诗,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得以进入雅诗系统,其乐曲经过改造也进入到了周王室的雅乐 行列这种风诗入雅的过程可能与周王室乐官对风诗进行过筛选的工作有关,而更 多的则是周王朝专门掌管四夷乐舞的旄人和鞮鞻氏的功劳据《周礼地官司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