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专题.ppt
98页一、南京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一)国民党统治的建立,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广大农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3,,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 治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实行一党专政,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以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1929年,军队人数达200万,成为当时世界各国中最大的一支常备军,另外还建立和加强了反革命地方武装——保安队近代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蒋介石的特务组织有两个系统: 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保甲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视,互相告发的连坐法实行保甲制度的布告,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颁布了 “危害民国治罪法”等一系列法令,对革命的进步文化进行围剿,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一)国民党统治的建立,(二)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屠杀现场,挂在电线杆上的共产党人首级,(二)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第一,革命阵营缩小,(二)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国民党镇压革命,中国革命的低潮,第二,中国共产党遭受了严重挫折,工农运动遭到镇压,第三,工农革命力量被摧残,二、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三)党和红军建设纲领性文献的制定,二、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对武装斗争认识质的飞跃,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八七”会议,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毛泽东 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4省举行秋收起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传统模式——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斗争主攻方向的传统模式,城市工人暴动应该成为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 ——瞿秋白 城市的领导作用和无产阶级群众的斗争高潮,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农民的武装暴动只有在都市中革命潮流高涨的时候,才可得着胜利 ——中共六大,,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录像,,,秋收起义(1927.9.9),,广州起义(1927.12.11),走俄国人的路,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遵循城市起义的模式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靠山的上山,滨湖的上船秋收起义,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由城市斗争转向农村斗争战略思想的光辉起点1、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1、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军委书记:陈毅 全军约11000人 枪支约2000余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的基本任务。
工农武装割据:,(2)三个基本内容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基本依托1)以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为领导,(3)三位一体、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半封建国家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弱小的革命力量,能够在反动统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B、良好的群众基础,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及条件:,B、良好的群众基础,C、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E、共产党的正确领导,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及条件:,1、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2、“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革命根据地的分布情况,赣南闽西 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海陆丰 根据地 彭湃,,琼崖 根据地 冯白驹,,闽浙赣 根据地 方志敏,,陕甘 根据地 刘志丹谢子长,,湘鄂西 根据地 贺龙周逸群,,洪湖 根据地 段德昌,,湘鄂赣 根据地 彭德怀滕代远,,左右江 根据地 邓小平张云逸,,鄂豫皖 根据地 郭述申许继慎,,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瑞金,毛泽东,1、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2、“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红色政权必须执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为什么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呢?,,,,批评了党内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2、“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4、土地革命的开展,地主、富农(不到10%人口):占有70-80%的土地,旧中国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贫农、中农(占90%以上人口):占有20-30%的土地,推翻封建的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变革,也是亿万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注目乡村,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在大会上作关于查田、查阶级的报告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开展查田运动的布告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1年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 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帛;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宣传土地革命的标语,,红三军发布的没收地主土地的布告,,翻身的农民参加革命武装,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翻身解放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支援革命战争。
二、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三)党和红军建设纲领性文献的制定,,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红星报》刊登的漫画: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决定建立健全军队各级党组织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毛泽东,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决议案,古田会议 明确地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 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古田会议 再次提出了红军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 党的建设强调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 要求健全党的组织,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
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情况下,如何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问题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案,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 红军长征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1、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击溃敌军75万;消灭敌军31.6万; 俘获敌军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红一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呈现出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它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国统区的悲惨儿童,解放区儿童,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中取得了统治地位,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也一再出现曲折 第一次,1927.11—1928.4 ,我们党犯了 “左”倾盲动错误,主要的贯彻者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米那兹和瞿秋白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2、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第二次,1930.6——1930.9,形成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错误地认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