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化学》第七版教案(第四份).pdf
3页教案(理论)章节名称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三、四节)第 4 课次总课次教学时数 3 授课教师【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药的发展和结构类型2掌握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理化性质、体内代谢3熟悉各类药物的结构改造方法、构效关系、化学合成方法和药物作用的靶点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件教学问答法【参考资料】药物化学主编:尤启东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课件【重点与难点】重点:氟哌啶醇、盐酸丙咪嗪、咖啡因的命名、理化性质、合成难点:氟哌啶醇的构效关系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 5分钟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目标 3分钟课堂讲授 130分钟课堂小结 7 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教学内容纲要】2噻吨类以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为例SClCCH2CH2N(CH3)2H结构中具有噻吨母环和碱性侧链,属硫杂蒽类抗精神病药,是在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结构改造中,将吩噻嗪环氮原子换为碳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而发现的另一种结构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氯普噻吨分子结构中存在双键,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顺式的抗精神病作用为反式的8 倍,这可能是顺式异构体能与多巴胺分子部分重叠所致。
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Haloperidol COCH2CH2CH2FNOHCl本品化学结构与吩噻嗪类不同,但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相似 为了克服本品的缺点,寻找作用好且毒性低的药物,对本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的构效关系研究,见图221,并由此主要围绕碱性咱还进行结构改造,得到的药物见标2154苯二氮卓类在镇静催眠药中已介绍5其它类舒必利Sulpiride 是在普鲁卡因胺结构改造中发现的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本品选择性地拮抗 D2、D3、D4受体,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和止吐作用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相比,既无镇静作用,又无和少有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小二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焦虑症是以发作性和持续性情绪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神经官能症尽管有多种类型的药物用于治疗焦虑症,但苯二氮卓类药物仍是首选药由于有效性高,在超剂量时仍然安全,以及与其他药物不易发生相互作用等有点,被认为是优良的抗焦虑药如氯氮卓、地西泮、奥沙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伦和氯沙唑伦等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其程度和性质上超过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临床上应用的抗抑郁药可分为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见表218221。
盐酸丁螺环酮Buspirone Hydrochloride NNNNNOO.HCl本品为一氮杂螺环癸烷二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既不同于苯二氮卓,也不同于吩噻嗪类及其类似物研究表明焦虑及有关的精神紊乱与5羟色胺( 5HT)神经传导亢进有关,Buspirone 对 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降低5HT 神经传导而发挥作用盐酸丙米嗪Imipramine Hydrochloride NCH2CH2CH2N(CH3)2.HClImipramine 开始是作为抗组织胺药进行合成研究的,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抗抑郁作用,而成为最早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三环类药物,从此开始了三环类抗意欲药物的研究,本品具有二苯丙氮杂卓的母环和碱性侧链盐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Hydrochloride CHCH2CH2N(CH3)2.HClAmitriptyline 是对丙米嗪类结构改造过程中,受硫杂蒽类药物一演变过程的启发,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碳原子代替二苯并氮杂卓母核中的氮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而发现的本品在肝脏首过效应,脱甲基生成主要的活性代谢产物去甲替林去甲替林作为Amitriptyline 从代谢研究过程发现的新药,也作为临床用药,治疗抑郁症。
第四节中枢兴奋药Central Stimulants 中枢兴奋药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大脑、延髓和脊髓, 对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中枢兴奋药作用部位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不仅作用的强度加强, 而且对中枢的作用范围也会扩大,选择性降低用量过大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和强烈的兴奋, 导致惊厥,经过惊厥有转为抑制,这种抑制不能再被中枢兴奋药所消除,因此可危及生命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效用,可分为一下3 类: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即精神兴奋药,如咖啡因、哌醋甲酯等;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如茴拉西坦、甲氯芬酯等按照化学结构及来源可分为:生物碱类;酰胺类衍生物;苯乙胺类;其它类咖啡因 Caffeine NNNNOOCH3CH3CH3123456789化学名为1,3,7三甲基 3,7二氢 1H嘌呤 2,6二酮一水合物,又称三甲基黄嘌呤可可豆碱和茶碱均为天然的黄嘌呤类衍生物,与Caffeine 结构相比只是在环取代甲基的多少及位置稍有不同可可豆碱为3,7二甲基黄嘌呤;茶碱为1,3二甲基黄嘌呤可可豆碱、茶碱和咖啡因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它们的作用强度各不相同,其中枢兴奋作用为:咖啡因 茶碱 可可豆碱。
它们的中枢兴奋作用与脂溶性有关:可可豆碱1 位无甲基取代, 氮原子为酰亚胺结构,胺上的氢可以解离二具有酸性,所以中枢作用最弱;茶碱少了7 位甲基脂溶性没有咖啡因大,所以中枢兴奋作用比咖啡因小兴奋心脏、松弛平滑肌及利尿作用为:茶碱 可可豆碱 咖啡因, 因此咖啡因主要用作中枢兴奋药,茶碱主要用为平滑肌松弛药,利尿及强心药,可可豆碱现已少用课后思考题】简答题: 1. 写出氟哌啶醇的合成路线 2.写出氟哌啶醇、盐酸丙咪嗪、咖啡因的化学结构式并命名课后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