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乐二中--271模式.doc
27页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简介(一)“271"高效课堂的解读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
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271"高效课堂 ——让学生破瓮而出 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 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 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 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 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 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 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 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 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 70%学生——中档学生, 10%学生——后进学生, 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 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 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 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 ” 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师生的收获 1)“271高效课堂” 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 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山东课改模式之一-—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近年来,山东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面,出现了以“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杜郎口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和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为代表的课改三面旗帜,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和传统的教室相比,山东昌乐二中的教室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每个班学生分成6-7人数个小组,学生面对面按照小组坐着,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教室后面的黑板按班级学习小组数被分成了数块,学生上课时可以在前后两块黑板上板演;三是每个班级都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这样学生上课的桌子上不再有“书山”山东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一、“271高效课堂”的内涵1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2.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优秀学生 70%学生-—中档学生 10%学生——后进学生3.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二、“271课堂法则"释义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把这5个学生成绩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个优秀学生资源,让他们明白,给别人讲一遍,胜过自己考虑两遍,同时再给他们准备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35个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同时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
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三、“271高效课堂"模式(一)课前准备1.老师要提前到教室,组织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发放好学案,准备好多媒体,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2规范板书学习目标至黑板的右上角3.鼓励学生通览学案,初步感知本节课学习内容4.组织课堂,起立并互相问候,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二)目标解析教师简要地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联系高考简单解析其地位,增强课堂针对性.(三)回顾训练1学生自主总结上节课复习内容通过针对性的题目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3.小组展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并由此引入本节课复习内容四)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前由老师提出要求,包括时限、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2.以学案为中心,结合课本等相关材料,自主学习,强化记忆3.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好出现的疑点和新发现的问题,准备好讨论的自主内容。
4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必须安静(记忆内容除外),集中注意力,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绝不能任务未完成就开始讨论5.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清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6.学生自主学习期间,老师要一边巡视一边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五)有效讨论1.讨论内容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重点问题2.讨论规则:讨论前由教师规定讨论的时间和要求,由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先在小组内分层(可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指20%的优秀学生 ,B层指70%的中档学生,C层指10%的后进学生)一对一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扩大至小组讨论,其中A层重点帮助解决B层问题,C层旁听学习或先整理C层讨论的成果;然后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问题经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至老师手中.3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一手资料六)合作探究1分组展示:总体原则是B层展示,A层点拨,C层提升1)各组任务不同时,可让小组按顺序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负责质疑、提问和补充2)各组任务相同时,可利用评价调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并把竞争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3)各组任务互补时,要让相邻两个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成果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