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互文现象.docx
4页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互文现象 李纪鸿摘要:在古典诗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古汉语修辞,“互文”就是其中之一,弄清这一现象,才能更好地诠释词句,理解文意,把问题向学生讲清楚本文简要谈谈文言文教学中的互文现象关键词:文言文;互文;教师;学生:G633.3 :A :1992-7711(2017)08-0108“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就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补充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果理解成:“将军经过百战都战死了,士兵们十年后都回来了显然不合常理正确的理解应为:“将士们经过十年许多次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凯旋而归了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翻译成:“不因为外物而喜,不因为自己而悲”也不妥当这样翻译,是因为没弄清此句也是互文,由此可见,阅读古诗文时,必须掌握互文的特点,把语句的前后文意互拼起来理解,才能明白晓畅互文”这一修辞现象,在表现形式上可归納为两种:一、同句中的互文在同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互文,这是互文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识别的一种,例如: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秦”和“汉”互文,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2.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都到了船上3.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指水上的雾气,“笼”是“笼罩”的意思烟”和“月”是互文,意思是“雾气和月光笼罩着河水和岸边的沙地4. 内外都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归有光《项脊轩志》)“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向西家叫,难道西家的狗就不向东家叫吗?所以这“东”和“西”应该是互文,甚至还隐含了“南”和“北”意思应为“院子里到处都是狗的叫声二、邻句间的互文邻近两个句子间的互文,这是大多数互文的表现形式,阅读古文时,要上下两句文意拼合起来理解例如:1.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集市,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集市只买了一样东西2.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东西”和“南北”互文,“叫嚣”和“隳突”互见,意思是“凶悍的官吏来到我们村上的时候,到处叫嚣,到处骚扰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受任”和“奉命”互补,“败军之际”和“危难之间”互文,意思是“在军队溃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蜀汉遇到危难的关头出使东吴。
4. 天苍苍,野茫茫《敕勒歌》)“天”和“野”是互文,“苍苍”和“茫茫”是互补,意思是“天地一片苍苍茫茫5.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和“都护”是互文,意思是“天冷,将军和都护连角弓都拉不开,铠甲也难以穿上6.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东西”和“左右”互文,意思是“东西左右都栽上了松柏和梧桐7.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覆盖”和“交通”互文,意思是:“枝枝叶叶既互相覆盖,又互相交通8.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敞亮,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以上所谈的同句互文和邻句互文,是互文这种修辞方式的一般形式,比较容易识别,此外,古人行文,为了求得文辞上的错落多变,避免重复,常常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词互训,有的修辞书上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为“避复”,而古人所说的互文,包括这种避复例如: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而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苏洵《六国论》)“秦”和“赢”同义互训,这里都指秦国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和文意判断互文这一手法,教给学生翻译这种句式的方法,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这无疑有助于古典诗文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