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docx
8页优质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 Summary:目的探讨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优质护理+盆底肌功能训练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入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31例)术后行常规护理及膀胱功能康复锻炼,干预组(31例)术后加强优质护理和盆底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护理效果及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行排尿率为93.55%,高于常规组的67.74%,尿潴留发生率9.68%,低于常规组的35.48%,残余尿量为(46.58±11.58)mL,少于常规组的(91.73±15.74)mL,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性生活质量各项内容评分相比常规组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加强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和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可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有效提高,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Keys:全子宫切除术;护理;盆底肌功能训练;膀胱功能全子宫切除术后,导尿管长时间留置、排尿方式改变等使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均会受到严重影响[1]。
既往研究显示,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同时加强科学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相关功能恢复、预后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2]盆底肌肉训练用于尿失禁患者可获得显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同时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优质护理、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2例进入本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疾病类型属于宫颈病变或子宫良性病变;符合全子宫切除术适应症;自愿参与,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精神障碍、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按双盲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参照组31例,患者年龄:30~69岁,平均(50.7±4.7)岁;疾病类型:4例为卵巢癌,7例为子宫内膜癌,,20例为子宫颈癌干预组31例,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51.4±4.6)岁;疾病类型:3例为卵巢癌,9例为子宫内膜癌,19例为子宫颈癌入选对象疾病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术后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和常规膀胱功能康复锻炼,内容具体如下:术后行常规尿管留置,时间为14 d导管留置期间,给予患者会阴冲洗2次/d,同时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须保持阴部清洁卫生。
留置尿管的前11 d,尿管保持开放状态留置尿管低12~14 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性膀胱肌肉锻炼,尿管须定时夹闭和开放一般是患者有尿意后夹闭2~3 h后开放尿管通过该种方式训练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尿管留置14 d后拔除密切观察患者自身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量情况等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干预组患者优质护理和盆底肌功能训练,内容具体如下:①加强术前健康宣教:术前通过发生宣传小册、图片及播放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术后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②加强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积极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快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依从性提高④由专业护理人员选用一对一方式指导患者掌握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法和技巧,使患者在术前能够良好掌握盆底肌功能锻炼相关知识和技能⑤术后第2 d开始指导患者每日按照要求,规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1.3观察指标①膀胱功能评估:通过观察尿潴留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拔管后无法自行排尿,或者能够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超过100 mL,判定为尿潴留,表示膀胱功能恢复不好;残余尿量超过100 mL,同时还伴有尿急感、排尿不尽症状,须重新留置导尿残余尿量少于100 mL,提示膀胱功能恢复良好[3]。
②术后8个月选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4]评估患者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估内容主要包含性交流、性焦虑、性反应及性态度、性满意度,获得分数越高表明性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22.0软件为根据行数据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形式描述,比较行t检验2. 结果2.1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尿管拔除后,干预组患者平均残余尿量低于常规组,自行排尿率、尿潴留发生率相比常规组均显著更优(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n(%)]组别n自行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残余尿量(mL)尿潴留常规组3121(67.74)10(32.26)91.73±15.7411(35.48)干预组3129(93.55)2(6.45)46.58±11.583(9.68)χ2或t值-6.61313.8735.904P值-0.0100.0000.0152.2两组性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较两组术前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8个月,干预组性生活质量评评分相比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s)组别时间性焦虑性态度性交流性反应性满意常规组干预前(n=31)24.54±3.4613.25±3.1216.04±4.3612.52±3.1623.10±3.10干预组24.51±3.3513.32±3.1116.07±4.3212.58±3.1123.12±3.11检验值t0.0340.0880.0270.0750.025P0.9750.9250.9860.9350.996干预后(n=31)15.73±2.4810.52±3.278.43±2.737.74±2.1512.35±2.3425.63±4.3813.85±3.1514.62±2.1015.14±2.1723.63±3.42检验值t10.9514.08310.00613.48715.155P0.0000.0000.0000.0000.0003. 讨论与常规护理比较,优质护理更加注重围术期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在对患者病情、疾病认知等评估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术后加强盆底功能训练重要意义,提高其重视程度同时及时行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掌握患者心理、精神状态,帮助其及时缓解负面情绪,这对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盆地肌肉锻炼还可称为凯格尔运动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盆底肌肉收缩能力获得显著提高,进而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促进术后膀胱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恢复,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既往研究显示,全子宫切除术后早期行腹肌训练、盆底肌肉训练,可促进盆底内中外三层肌肉收缩力有效增强,促进排尿,降低尿潴留发生风险本研究中,干预组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患者自行排尿更高,残余尿量更少,尿潴留发生率更低,且患者术后8个月性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给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优质护理+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获得更大程度改善,改善其性生活质量[1]占惠鸣,胡成文.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术在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4):39-42. [2]张菊芳,吴新荣.图谱法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103-104.[3]刘云杰.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配合优质护理在子宫盆底脏器脱垂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90-191.[4]李小梅,曾秀文,谢秋娴.延续护理在改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8,39(9):1426-1428.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