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本及其剩余价值PPT课件.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日度
  • 文档编号:151221258
  • 上传时间:2020-11-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1M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资本及其剩余价值,,3,课时,6,3.1货币转化为资本,3.1.1货币运动与资本运动的区别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3,,普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流通的形式与主体不同 W(商品)----G(货币)----W(商品); G(货币)----W(商品)----G(货币) 流通的目的与内容不同W----G----W,消费、 使用价值,目的,,,,,内容,商品与商品交换,4,,,G----W ---- G,,,,,目的,内容,货币与货币交换,更大价值、 为卖而买,,流通的界限不同WGW,GWG,,有限,,无限,,6,,,,卢 布,欧 元,法 郎,7,,流通的经济实质与关系不同W----G----W,,,,,关系,经济实质,两极同量异质,生产者交换关系,8,,,G----W ---- G,,,,,经济实质,关系,两极同质异量,剥削关系,GWG,=,GWG,G = G + G,3.2.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的总公式: 由于GWG这个公式反映了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因此马克思把它称为资本的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要求之间的矛盾。

      10,问题的关键是:, G是怎么来的? 在GWG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流通过程 剩余价值与流通过程的关系:,G = G + G,A.剩余价值的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a.货币投入流通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12,,b.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过程13,,B.流通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 a.等价交换; b.不等价交换14,剩余价值只能产生于生产领域W本身已包含剩余价值!,要找出剩余价值的来源,就必须对生产领域进行分析 生产领域是什么创造价值呢? 劳动! 分析劳动就首先要分析劳动力3.1.3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劳动力是人体的机能,人们只有消费了一定的生活资料后才能生产出劳动力来,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表现出来。

      等同于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由三部分组成:,18,,a、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19,,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其价值具有特殊性: a、其价值随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b、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其所处的环境、时间不同,其价值有较大的不同20,,作为特殊商品的劳动力,其使用价值也具有特殊性: a、其使用价值被利用后,价值不会消失或转移,而是再创造; 其使用价值也不会消失或转移,而是继续存在 b、其使用价值被使用后,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G是怎么来的问题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劳动力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家只有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才能占有剩余价值,货币才能带来剩余价值; 而货币只有带来了剩余价值才能成为资本3.2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2.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作为劳动过程,有三个基本要素: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一般劳动与特殊劳动过程的统一体。

      因为:一方面它具有任何劳动过程的一般性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它与任何社会形态下的劳动过程没有任何差别;,,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家的生产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因此又具有特殊性: 第一,劳动归资本家所有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3.2.2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就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25,,,,,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点,,,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为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部分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为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进行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27,,,,,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GWG,GW,资本家在流通领域中,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把他们投入生产领域,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新商品来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既创造出了价值,又创造出了剩余价值( G ),这时候的W就变成了WW W,29,,W W,资本家再在流通领域中,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把W卖掉,拿到与W 等量的货币G这样,资本家既获得了剩余价值,又没有违反价值规律资本总公式矛盾得到解决WG,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来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矛盾解决的关键是购买到了劳动力,,3.2.3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不是物,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的范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的依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只是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被称为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来,其身上可以体现出价值的变化来,被称为可变资本(V)。

      32,,,,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3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 这一划分表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只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资本的这种划分,还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3.2.4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公式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剩余价值率其计算公式是: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或剩余价值率(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而剩余价值率也称为资本主义的剥削率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 在可变资本量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用公式来表示: mmV表示 在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可变资本量的多少3.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3.3.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作日 工作日含义:雇佣工人在一天内劳动的时间叫一个工作日,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组成 工作日是一个变量,可长可短,但其有上限和下限工作日的界限: 工作日的最低界限是不能缩短到与必要劳动时间相等的程度,因为那样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

      工作日的最高界限要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 a、生理上的限制工人在一天内必须有吃饭、睡眠等时间,以便劳动能力的恢复,这是生理上所必需的时间; b、道德上的限制工人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料理家务、抚育子女、学习文化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数量,要由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来决定工作日的实际长度资本家是资本的化身,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所以资本家总是竭力延长工作日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力,保护劳动力不受过度的摧残,要求缩短工作日,并为此同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作日的实际长度,最终取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绝对剩余价值的含义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M= 100%,6小时,6小时,,6小时,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M= 150%,40,,3.3.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含义: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

      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M= 100%,必要时,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9小时,M= 300%,,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要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问题一:克扣工资是不是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某一种商品的价值,惟一途径只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2,,由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一定的生活资料价值 所以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实现 问题二:仅仅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能不能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4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其提供生产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它生产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a、个别资本家如果首先采用新技术,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他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能够获得比其他资本家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见教材例题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的消失: 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首先是个别现象 这种个别现象最终会发展成为全社会的现象 因为资本家都有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强烈欲望,当某个资本家采用新技术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后,其他资本家也会竞相改进和采用新的技术46,,所有资本家都开始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时候,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得到普遍得到提高 这样,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会缩短,商品的价值量就会普遍下降,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的普遍下降,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下降,劳动力价值就下降,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也就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对延长,最后,所有资本家就都只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47,,超额剩余价值的再现: 当所有资本家就都只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时候,又会有个别资本家在新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又会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现 因此,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会不断交替重复出现剩余价值,,绝对,,相对,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首先,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再次,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49,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联系: 从本质上说,超额剩余价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