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培优练习】《光的反射》(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6691524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光的反射》培优练习1. 一根直棒和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垂直,则直棒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  )A. 30∘ B. 45∘ C. 90∘ D. 60∘2. 夜晚,路边高高的杆子上的路灯亮着.某人从路灯下的正下方开始朝着背离路灯杆的方向往前走,则地面上的影子(  )A. 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长 B. 在人的后面且渐渐变短C. 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长 D. 在人的前面且渐渐变短3. 在“新农村”建设之前,每当雨季来临,路面上积水不少,夜间行人背对着月光行走时(  )A. 应走“较暗”处,这是镜面反射 B. 应走“较暗”处,这是漫反射C. 应走“较亮”处,这是镜面反射 D. 应走“较亮”处,这是漫反射4.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阴”(  )A. 树阴”是圆形的,是树叶的影子B. 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C. “光斑”是方形的,是太阳的影子D. “树阴”是方形的,是太阳的实像5. (多选)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路灯距离地面8.5米B. 路灯距离地面约为4.8米C. 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D. 头顶的影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大答案和解析【答案】1. B 2. C 3. D 4. B 5. AC 【解析】1. 解:因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直棒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直棒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12=45∘.故选B.当平面镜成像时,像与平面镜的夹角等于物与平面镜的夹角,像与物并以平面镜为对称.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2. 解: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变长,因为背离路灯,所以影子在身体的前面.故选C.(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影子的长度也会发变化.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何变化.3. 解: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选D.当背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上暗的部分是水.(1)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情况,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 解: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这就是小孔成像,是太阳所成的像.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遇到障碍物(树叶)就会形成影子,这就是“树荫”.所以障碍物是什么形状,树荫就是什么形状,不一定就是圆形的.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光斑”和“树阴”都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结果,但二者有不同之处.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大多都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5. 解:据题意,可得到以下示意图:如图,人的身高CG=EH=1.7m,路灯高为AB,第一次影子长为CD=1.3m,第二次影子长为EF=1.8m,2s内人前进的距离CE=1m/s×2s=2m,根据题意得:(1)因为△GCD∽△ABD,所以CGAB=CDBC+CD,代入数据得:1.7mAB=1.3mBC+1.3m;(2)因为△HEF∽△ABF,所以HEAB=EFBC+CE+EF,代入数据得:1.7mAB=1.8mBC+2m+1.8m;(1)(2)两式联立解得:BC=5.2m,AB=8.5m;故A正确,B错误.设人从图中B点开始向右以v1速度匀速右移,移动时间为t,则人头影子也从B点开始,移动速度为v2,BD=v2t,BC=v1t,因为△GCD∽△ABD,所以BD-BCBD=CGAB;所以v2t-v1tv2t=CGAB,变形后得,v2=CGAB-CGv1,因AB为路灯高,CG为人高,v1为人运动速度,在本题中均为定值,故v2为定值,即人头影子为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错误.(2)另解:设经任意时间t,影子移动到D点,再经时间t影子移动到F点(图依然可用第一问的图),人速度为1m/s,则BC=CE=t因为△GCD∽△ABD,所以CD/BD=CG/AB,由已知得(BD一t)/BD=1.7/8.5,解得BD=8.5t/6.8又因为△HEF∽△ABF,所以EF/BF=HE/AB,由已知得(DF一DE)/(BD+DF)=HE/AB,继续代入已知得(DF-(2t-BD))/(BD+DF)=1.7/8.5,将BD=8.5t/6.8代入该式解得DF=8.5t/6.8,即BD=DF,由设知BD,DF为两个住意时间间隔t影子所走距离,同样时间,距离相同,即影子速度相同,证明影子匀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如图所示,根据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分别将两次人的身高、路灯距地面的高度、影子长、影子末端距路灯正下方的距离列出比例式,组成方程即可解出路灯的高度;根据人运动的距离和人头顶的影运动的距离判断头顶影的移动速度情况.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较多的物理问题要用数学来解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