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期中测试卷基础上.pdf
7页1 2016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试卷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敷衍.(yǎ n)困窘.( ji ǒ ng) B.荼.( t ú)毒生灵奖券.(quà n)C.盛.(shè ng)饭破绽.( dì ng) D.沙砾.(lì)饿殍.( pi ǎ 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纹身诡谲燠热源远流长 B.桥蹲碑贴崭新摇摇晃晃C.简炼奖卷油腻千沟万壑 D.更迭既使灌概千钧一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卖奖券的流浪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B.他在野外迷路,已经饿了好几天看到这些野果,也顾不了许多,食不果腹....地吃了起来C.他们两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D.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瓢泼大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B.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C.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D.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将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反对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拟人)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拟人)C.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比喻)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比喻)6.下列对《诗经二首》的赏析,不合诗意的一项是()A.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B.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语意双关,表面上赞美彤管的红润、光泽,实是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和爱慕C.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边关战事频繁,将士们无暇休整,但作战英勇,一个月能获三次胜利的士气D. “业业”、 “骙 (ku í )骙” 、 “翼翼”这三个叠字写出了驾着将帅乘坐的战车的四匹马高大、强壮、步调一致的样子,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车容之壮、斗志之昂7.下列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 B.静女其娈 C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D.鼓瑟希8.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 《我的空中楼阁》描写了一个建在半空中的楼阁,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住所的幻想。
B.孔子不但在政治上有过大作为,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更在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称得上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弟子多达3000 人,其中贤人72,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2 梁C. “咬文嚼字” 、 “纤屑不遗”是精读的主要特点略读的特点则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 所谓观其大略,乃是走马看花、漫不经心的读书方法D. 《子路、 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文通过对话表现了孔子和四位弟子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结构完整,形象鲜明,语言平淡自然,含意深隽,没有丝毫的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副先贤论志的图画二、阅读题: (共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14 分)离太阳最近的树30 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这是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 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技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在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到沙丘逶迤的边缘我很奇怪, 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 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富有韧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 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蓄涵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丫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这里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 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9.文中画线句把“红柳”比成“冰山”,两者相似点是什么?这样写意在突出什么?(2分)3 10.第二段写红柳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运用了哪两种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分)11.司务长和“我”关于挖红柳的一段对话中,一连用了四个“对不对”,作者详写这一对话的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12.综合全文来看, 《离太阳最近的树》这一标题有什么含义?(2 分)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红柳是平均海拔5000 米高原上仅有的树种,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作者称之为 “高原的精灵”B.司务长为了节省开支,只得砍红柳作燃料,通过算经济账,他说服了反对砍伐红柳的“我”C.作者介绍了砍伐红柳的过程,赞扬了那些“男子汉们”的艰辛劳动以及高科技的强大威力。
D.红柳有巨大而顽强的根系,它们与沙子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从而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E.文中以“千年古木” 、 “亿万颗沙砾”来形容红柳生存年代之久远与沙山之巨大,这并非夸张二)现代文阅读(9 分)别踩疼了雪朱成玉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带女儿来北方, 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女儿伸开手掌 但她马上发现, 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 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 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我不忍提醒她, 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4 离开了人世, 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 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 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雪花在天空舞蹈!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14. “我”和女儿来北方看雪的目的是否一样?为什么 ?(2 分)15.文章以 “ 别踩疼了雪 ” 为标题有什么用意?( 2 分)16.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充满诗意的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17.简要概括女儿在冬天以外的三个季节里以怎样的方式怀念母亲每个方面不得超过12个字 )3 分 ) (三)文言文阅读(12 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 “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对曰: “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 “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 “ 夫子何哂由也?”曰: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 18.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①鼓:②作:③既:④让:19. 上文中描写曾皙神情动作的句子是(1 分) ,可见其从容不迫的样子,这与课文中描写(1 分)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 翻译下列句子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 分)(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2 分)21. 根据文意,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孔子“哂由” ,是因为子路说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逊B.五个反问句,明确表示了冉有和公西华的志向也是治国理政C.孔子认为, “三子者”都有治国理政的才干,虽然他们的态度不一样D.孔子对曾皙的鼓励和赞扬,是因为曾皙的态度最恭敬、最谦逊三、默写及填空: (14 分)22.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23. 静女其姝,爱而不见,24. 《诗经》六义指的是、、颂、、比、。
2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散文集,是经典著作之一后人将其与、 《中庸》、合称为“四书” 26. 以造字方法分类,汉字主要有、指事、会意、四种四、作文:(共 35 分)27. 应用文写作 (5 分) :张敏同学因重感冒,医生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