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昆虫有关节日活动之贵州相关.doc
5页春节--蚂螂节蚂螂,即蝗虫,由于它大发生时蔽日返天,顷刻问即食田禾遗尽,被古人认为是“神虫”,是天上的马下凡变成,故又有“天马”之名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三和十五日举行,节期共4天此节可能是受汉族人过年的影响而产生 据当地人的传说,这里的布依族人以前居住在湖北的蓟州、湖广一带,他们曾拥有稻田万顷有一年发生了蝗灾,开始人们用锣鼓吓,蝗虫根本不怕,他们又用石头砸,虽然赶走了部分蝗虫,但稻谷也被打坏后来,有人提议用稻草扎成草球,站在稻田两端用草球对打,逆将蝗虫赶走,使当年稻谷获得丰收从此他们就在正月初一至初三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节日中象征性地用草球“逐赶蝗虫”,以为这样新年中蝗虫就不会成灾了在明初拱武年间,布依族的祖先随军征伐到黔,并在盛宁一带定居下来,打蚂螂的习俗也带入贵州后来打蚂螂则逐渐变成一种节日娱乐活动现在每逢节日,年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前来参加打蚂螂球比赛姑娘们拿着鲜艳的蚂螂球到比赛场上寻找对手,青年男女各站一排,迎面对打有的两男两女交叉对打,有的几女对一男,有的几男对一女顷刻间,赛场上彩球飞舞,场外人山人海,欢声雷动青年男女往往在打蚂螂球的过程中相识相爱。
元宵节 碾蝗虫 在元宵节的黄昏,贵州省赤水附近的孩子们把点燃了的香烛插在田头地边,大声高呼: “蝗虫,腊花土虫,碾到河的那边去了!” 汉族群众的这些防虫举措,还为不少民族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并加以创新如贵州务川县信佬族同胞的闹元宵活动除了舞龙灯、跳花灯、玩狮子等游艺活动外,尚有烧蝗虫、爆虼蚤 虼蚤,即跳蚤 烧蝗虫“烧蝗虫”是在正月十五黄昏进行由家里一个人扛着锄头到房后的田地里用杂草或作物秸扦等烧一堆火,然后大喊: “烧死蝗虫,掐死地虫!”边喊达挖土往火里抛,边抛边喊: “烧死蝗虫,五谷丰登!挖死地虫,禾苗葱葱!”烧完后从田里返屋时要丢弃锄头,否则他们认为蝗虫、地虫会活过来跟着人回家 爆虼蚤“爆虼蚤”则是在深夜间进行当地居民会在门外的火堰中放进女贞树叶、竹子等,熊熊的火堰使发出僻僻啪啪的响声,人们同时大喊: “爆虼蚤、爆虼蚤,一爆老鼠,二爆铺草,三扫灰灰,四用药浇,虼蚤绝种,光景美好!” 中国人的以火照田之俗还流传到日本旧时,日本民间在正月十五也要进行类似的活动,他们会把门前所饰的松枝、稻草绳烧掉,并在守路神的祭场上放置驱虫牌,以送虫、招农在清朝乾隆五年刻印的陕西省(同州府志)中有“以残烛送道旁,谓之“送毒虫”的记载,只是送虫的日期为正月十七。
偷菜节偷菜节是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同胞的节日,于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举行,是一个与蚕相关的节日这天,姑娘们会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但严禁偷本家族的菜,也不能偷同伴家的菜,因为这关系到她们的婚姻大事,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不可太多,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此事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到一起,做成白菜宴,哄枪而食据说谁吃得最多,谁就能早早地找到如意郎君,同时,她这一年所养的蚕最壮,吐的丝也最多、最白、最好苗族群众的这一节日可能源于汉族人元宵节时偷菜求于和偷菜求婿,类似的习俗旧时在中秋节那天最为盛行不论是正月十五,还是八月十五都是月圆之日,人们传说月圆之夜月老会为未婚男女牵线搭桥侗族群众还认为月圆时(特别是中秋之夜),月宫的仙女要降临人间,把天上的甘露洒到瓜果蔬菜上,人们在这天夜里吃菜,自然就会粘上喜气另外,中国人还把月圆当作圆满的迹象,月圆之夜许愿就会灵验养蚕是姑娘们的大事,在这一天能多吃点“月亮菜”,当年所养的蚕也理应丰收撵虫节撵虫节是贵州省平糖县关西区和惠水县甲坝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于农历二月的第一个成日开始,是一个与蚂蚁等昆虫有关的专性节日 专性节日:指专性虫节,专性虫节是指节日的起源或祭庆对象仅为昆虫的节日,如蚂螂节、吃虫节、捉蚂蚱节等等。
这类节日是最标准的昆虫节日过节的目的是为了撵走未满3年新坟上的蚂蚁等昆虫,不让这些小动物侵害死去的亲人 节日的活动首先在惠水的高摆榜举行, 3天后转移到下摆榜节日一到,3年内死去亲人的人家及亲戚要到死者的坟头铲土添坟,鸣放鞭炮和铁炮,主人家会杀鸡斟酒祭供死者及祖先,还会热情招待客入节日期问,周围的苗族同胞还在惠水甲坝乡田坝中的“姨妈坡”进行跑马等活动相传此坡是阴间人们赶场集会的地方,如果到这里,人们便可以见到自己故去的亲戚、朋友等,而跑马是为了让祖先与亡者知道后代与生存者的狩猎本领及精神风貌跑马聚会还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提供了方便,这天,姑娘们会盛装打扮,手挎装有糯米饭等食品的小竹篮,与心上人共进午餐 从节日的时间与内容上看,苗族人民的撵虫节可能源于汉族人民的清明节,只是在扫墓的仪式后加入苗家跑马的活动翻鼓节贵州省东南部的苗族同胞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都要把珍藏在岩洞里的特制木鼓抢出来敲击一天,以驱魔逐虫,消灾防难在这天,老人们会向孩子们讲述关于此节的古老传说,所以该节又有“翻古节”之称这是一个涉及到蝉与蝗虫的连性节日 连性节日:指连性虫节,连性虫节是指节日的起源或祭庆对象虽不为昆虫,但多少与昆虫有关的节日。
譬如,苗族人民的芦笙会的主题与昆虫无关,但在苗人的传说中吹芦笙是蝉飞上天请天上的人下凡教会的 传说,苗家人的老祖公和舅公都生活在天上,他们时时挂念着地上的子孙,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喊地上的后人到天上跳鼓,一直跳够12昼夜才罢休 有一年正月十五,丹寨的台当、莪久夫妇俩把7岁的女儿阿尼和5岁的儿子留在家中,照例到天上跳鼓他们拜见过祖公、舅公后,就和大家一道围着木鼓跳舞一时间,鼓声隆隆、芦空晌彻天宫,热闹非凡跳到第7天中午,莪久渴得受不了,便跑到舅公家的厨房里,不假思索地一手按着灶台,一手拿起灶上的水瓢舀水喝这一下,莪久可闯了大祸按照苗家的规矩,嫁出去的姑娘只要已经模过丈夫家的锅灶就不能再摸舅公家的锅灶,否则,老虎精将会吃掉出嫁姑娘的孩子莪久一心跳舞,无意之中犯了禁忌,地上的一只老虎精当天晚上便窜到了莪久家门前,就地一滚变成了与孩子外婆一模一样的老太太,哄骗孩子们进了屋睡觉的时候,老虎精吃掉了阿尼的弟弟,吓得阿尼赶紧跑上楼去,关紧房门老虎精追到楼上,阿尼在房地把葫芦瓢滚得隆隆乱响,说是雷公马上就要下来劈老虎精,老虎精吓得躲到了楼下的柜子里,阿尼赶快下楼把柜子锁死老虎精饿了,嚷着要东西吃,阿尼计上心来,假装给老虎精喂食,趁其张开嘴时,阿尼将一块烧红了的铧尖用力塞进老虎精的喉咙,老虎精顿时昏死过去。
老虎精虽然死了,但阿尼看到弟弟的血迹和老虎精的尸体仍感到害伯和悲痛她只好请啷嘟蝉飞到天上去报信蝉飞到天上后,先落在莪久的裙子上,又飞到台当的芦笙上,焦急地大叫但是鼓声太大,芦笙太响,谁也没有听见啷嘟蝉的声音,还是祖公与舅公看见了啷嘟蝉,心想一定出了什么大事,地上的虫子才飞到天上,便让大家停下歌舞,这才听到啷嘟蝉的悲呜: “啷啷利, 啷啷利,告当、莪久快回去! 老虎精吃了小弟弟,阿尼在家多孤凄!”莪久猛然想起原来是自己了禁忌,急忙辞别祖公和舅公,同大家一起从天上下来听了阿尼的哭诉,气愤己极他们把老虎精的尸体拖到院子里,拿来马刀,不一会儿就把老虎精剐得只剩骨头架子告当把骨头扔进河里,谁知河水翻了几下,却从浪花里昌出一个黑乎乎的老虎影子来,虎影不甘心失败,它邀来毒瘴和各种害虫来报复告当和乡亲们虎影厉声吼叫,吹来一阵阵阴风,丹寨笼罩在乌烟瘴气之中,不少人染上了重病,树木、庄稼上都爬满了害虫,叶子被害虫啃得精光 告当又急忙上天,向祖公求救祖公听到众子孙蒙难,忙捧出木鼓交给告当,并嘱咐说: “此鼓在天上聚集了日月之精华,它法力无边,你赶快回去,敲响木鼓,拯救众生!”告当扛起木鼓,匆匆忙忙来到人间。
他费了干辛万苦,靠鸡、鼠、蛀、猫、牛等动物的帮助,终于在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把木鼓送到寨里,支放任事先做好的木架上,由台当亲自用力挥棒击鼓 木鼓晌一下,寨中的瘴气散了 木鼓晌两下,草木上的害虫都落地而亡 木鼓晌三下,各处的有害动物四处逃命 在雄壮的鼓声中,天降样云,祖公和舅公踏云而至他俩走进各家的堂屋,踩了各户的火塘,又来到了鼓场,病倒的人们马上恢复了健康 人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争相把最好吃、最好喝的东西拿出来敬奉祖公和舅公晚上,二位老人家在临上天之前,留下话来:木鼓永留丹寨,平时不要乱敲,一年敲一回,妖魔便不敢来寨;每回跳鼓只一天,跳时不要吹芦笙;摸了丈夫家锅灶的妇女不准跳鼓自此,丹寨人有了一年一度的翻鼓节歌仙节歌仙节又称仙歌节、地蚕会.是贵州省安龙一带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举行届时,成千上万的来自贵州望谟、兴仁、册亨、贞丰等县以及广西隆林县、云南罗平县等地的布依族青年,云集在贵州省安龙县的毛杉树赶3天的歌仙节毛杉树既是树名又是个地名,它位于安龙县德卧乡纳拿与者棉两寨间的田坝中央,是一块10亩见方的小土丘 相传,古时候前竹寨有个叫杉郎的后生爱上了心灵手巧的树妹,眼看二人不久就要成亲,不科魔狼却把树妹摄去。
杉郎找到狼穴,与魔狼激战三天三夜才打死魔狼救出树妹,但魔狼死后却变成了无数的蚂蚱来吃庄稼,人们赶也赶不走,烧也烧不尽,面对这些害虫束手无策这一切被九天云上的莲花歌仙看得清清楚楚,她不忍看着布依族百姓受苦,便给了树妹一个金嗓子,并传授治蝗秘诀树妹马上按照莲花歌仙的指点,放开歌喉,从一个田坝唱到另一个囚坝,一连唱了七七四十九天,所有的蚂蚱都随着树妹优美的歌声飘到了九霄云外但树妹却劳累过度而生了病,于第2年三月初三蛇场天离开了人间,不久,杉郎也因极度悲伤随树妹而逝人们把他俩合葬在纳拿与者棉两寨间的小土包上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坟前长出了两棵杉树,这两棵杉树很特别,见风就长,很快便长得又高又大,枝繁叶茂,其叶纫长,叶尖下垂,就橡树妹生前的披肩秀发,人们说这两棵树是杉郎和树妹的化身,就把它称为毛杉树后来,乡亲们把杉郎和树妹长眠的小土包也叫成了毛杉树为了纪念两位青年,使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起,四乡八寨的布依、苗、壮、瑶、彝、仡佬等族的青年们就成群结队地自带五色花糯米饭,吹着木叶、芦笙、口弦、洞萧,弹着月琴,云集于毛杉树,一面祭招杉郎、树妹,一面对歌、浪哨、游方找情侣 对歌时,他们认为谁唱得最动听,天上的歌仙就会听到,歌仙使会给谁一副金嗓子。
从此,得到金嗓子的人无论到那里劳动,哪里就会有“金嗓子”唱歌,害虫只要听到金嗓子歌唱,就不敢出来危害庄稼了 在布依族群众中还流传着另一个传说,即农历三月三,是山王神的生日这天,他要放出各种蝗虫、蚱蜢等害虫来危害庄稼这一天要扫墓、祭神,如果能讨得山王神的欢心,他就不放害虫出来了所以节日里,要先进行“扫寨”和“祭山神”活动,而后青年男女再举行盛大的对歌活动,老人们也前往江边观战或听年轻人对歌有些地方青年人和孩子们还进行划竹排、打水枪等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