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北京中学国人民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3页2024届北京中学国人民大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A. B. C. D.2.为庆祝“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整个仪征城都进行了亮化美化,许多旧式路灯和景观灯都换上了新的LED灯,但不知哪种灯泡更节能.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3.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0cm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05m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物远离平面镜的速度等于像远离平面镜的速度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5.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D.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C.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7.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8.有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在此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
为此,学生会体育部长给划船比赛制定了一个规则:①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②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③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其他同学开展了激烈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释放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B.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C.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的船队有利D.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9.小明感觉自己今天有点发烧,就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后测量自己的体温体温计中封闭着定量的水银,在测量体温的过程中,体温计中水银的( )A.质量变大 B.体积不变 C.密度变小 D.温度不变10.小明听到室外的歌声,说这是小芳在唱歌,这体现了声音特性中的(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上去好像变浅了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二、填空题13.生活离不开声音,人们通过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声音的特性。
震耳欲聋” 说明声音的_____大,“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推断说话者的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_____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_____15.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度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角为60º,则反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7º,折射角的大小______________16.如下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入射角会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光点S'将___(“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三、实验题17.(8分)如图是实验小组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 (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操作:______;(2)图甲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图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3)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选填“不变”或“升高”),水的沸点是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丁所示,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
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18.(8分)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1)选取铝和铜制成的实心金属组件各1套,形状如图甲所示,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分别测出各金属块的质量;②用直尺或量筒(排水法)分别测算出每个金属块的体积;(2)下表为部分小组收集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物质组件m/gV/cm3物质组件m/gV/cm3铝a2.71铜a8.91b21.68b71.28c2710c8910①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了铜组件及铝组件的m-V图,如图乙所示;②分析图像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该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称为_____;③若测得另一铝质实心物体质量为135 g,则该物体的体积应为_____cm3。
19.(8分)学习密度知识后,安安同学向老师借了器材测量一小块硬塑料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应将__________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2)调节天平时,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需要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至横梁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塑料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个数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塑料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g;(4)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丙所示用细绳将塑料块吊起放入量筒中完全浸没,示数为41ml,由此可算出该塑料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河岸上,在B点位置可以看到对岸上发射塔的塔尖A在水中的倒影A'.请完成光路图.21.(8分)如图所示,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的像.(______)五、计算题22.(10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求:(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若汽车仍以原速度前进,请计算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3)在(2)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判断若司机酒后驾车,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3.(12分)从A、B两种方案中任选一种作答:山西老陈醋位列我国四大名醋之首,其发祥地是太原市清徐县,图是清徐生产的一种老陈醋小明想知道这壶陈醋的质量,于是选取实验室的器材,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方案A:用量筒量取40mL的该种醋并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44g;方案B:在烧杯内倒入适量醋,用天平测出总质量54.6g,将烧杯内的醋倒出适量后测得总质量为32.6g,用纯净水将烧杯内倒出醋的体积补足后,测得总质量为52.6g请你通过计算解答:(1)这种醋的密度;(2)这壶醋的质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题分析】由题知,OP是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的一条反射光线,所以入射光线应在法线右侧的水中,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相等(均为60°);折射光线应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以上分析可知,B图正确.A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错误;C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C错误;D图中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睛: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B【解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小明认为:换上的LED灯比之前的灯泡发出的光要强,应该更耗电,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B.3、D【题目详解】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项不符合题意;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B项不符合题意;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故C项不符合题意;D.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所以中学生的体积为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4、A【题目详解】A.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B.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故B正确;C.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物远离平面镜的速度等于像远离平面镜的速度,故C正确;D.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D正确5、C【解题分析】A.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项不正确;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项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