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含答案).doc
17页世界地理——经济地理部分复习提纲1、 现代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特点:全球性、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2、 人类种族的种类、标志、分布种类:刚果人种,即黑色人种;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即棕色人种 标志: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形、面部轮郭、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性状,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分布:a 黄种人: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为亚洲分支,集中分布于亚洲大陆,是蒙古人种的主要部分;另一支是分布在北美和南美的印第安人,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也属于这一人种的范围b 白种人: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以及亚洲南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等地区;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及南非等地区分布有白种人移民的后裔c 黑种人:广泛分布于低纬的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d 棕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太平洋中的若干岛屿及亚洲东南部的一些黑色人种,为此,也称“赤道人种”3、 民族的定义,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其他语言4、 世界主要宗教(重点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分布名称 起源 分布伊斯兰教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对欧洲的征服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了西班牙的南部、巴尔干半岛分布相当广泛,教徒(穆斯林)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西亚、北非和东南亚佛教 起源于印度后来留存在印度的佛教演变为印度教,而小乘佛教进入了中国、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大乘佛教则流传到了东南亚地区(主要是中南半岛) 小乘佛教在西藏和蒙古演变为喇嘛教分布区为东南亚、南亚、东亚等,又称“亚洲宗教” 基督教 从公元初年就开始了分化,这是宗教传播和人口地域差异相结合的必然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5、 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体现是什么*?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体现是: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的老龄化6、 “丝绸之路”的意义,地理大发现的三大事件及其意义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事件 ①新航路的发现②新大陆的发现③环绕地球航行的成功意义 地理大发现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①结束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相互隔绝②加快了西欧各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了大国争夺与瓜分世界③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地域分工④奴隶贸易与殖民改变世界人口分布与构成⑤世界航路贸易中心转移7、 三次科技革命的学科基础、标志技术、主要经济成就科技革命 学科基础 标志技术 主要经济成就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以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知识的重大进展为基础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①形成了社会化的工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造就了“世界工厂”——英国③巩固了资产阶级的地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④改变世界产业分布的格局,促成了世界经济地图的雏形第二次科技革命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为主要标志①重工业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带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 ②推动交通运输、国际贸易与农业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①形成了一系列新生的工业部门:如原子能、微电子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和激光工业等;②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容更广泛 ③增强了生产自动化程度,加快了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 ④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增长 。
⑤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内推力⑥先进国家结束工业社会迈入信息化社会⑦经济梯度扩大8、 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征,世界产业布局有哪些新要素?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新特征:1)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明显更多的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2)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主导产业群正在形成,信息技术成为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信息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3)全球化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正在逐步形成跨国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或企业战略联盟等“强强联合”形式,组建超级跨国公司或公司集团,以形成垄断竞争优势 4)跨国公司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活动(生产、贸易、技术传播、产业转移等)会直接促进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 世界产业布局有哪些新要素:(1)技术创新环境:①创新执行主体: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②创新基础设施:技术标准、数据库、信息网络、科研设施;③创新资源:人才、知识、信息、专利、风险资本;④创新环境: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市场服务 (2)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系统,能源与水资源供应系统,防灾系统等 (3)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4)优美的生态环境(5)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6)地方文化的亲和力9、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效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致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实质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效应:(1)正面效应①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 ②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④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 ⑤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2)负面效应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②经济全球化加大了世界性经济波动的可能性③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10、什么是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分类(重点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金砖国家)南北差距: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 80 年代之后,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国也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石油输出国 主要是指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约 20 个石油输出国,石油生产和出口是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金砖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 5 个大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BRICS)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强劲农矿原料出口国 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都属于农矿原料出口国,比较典型的如非洲的尼日利亚、刚果,亚洲的泰国,拉丁美洲的秘鲁、智利等。
最不发达国家 2003 年,世界共有 50 个最不发达国家,非洲 34 个,亚洲 10 个,大洋洲 5 个,加勒比海地区 1 个11、世界经济的三极格局是哪三极?比较三极的经济结构、内部分工、地缘关系、一体化组织、整体性发展速度*12、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如何?1)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①经济长期高速增长②世界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大国③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地位不断提高④世界上西移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2)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①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不大,人均收入低②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③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小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⑤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13、国际贸易有何新特点?一)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商品贸易结构转向以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比重下降;2)商业服务贸易比重上升,结构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三)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四)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14、全球贸易网络(重点是三极区的贸易特点)三极区 贸易特点欧洲 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区,内部贸易比例大亚洲 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区,北美与欧洲是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北美 对外贸易较为平均地在拉美、亚洲、非洲、欧洲间分配15、跨国公司的分类(母公司、子公司;三分法、两分法 )1、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根据隶属关系或具体功能不同可分为:设在母国的母公司,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设在国外的分公司,设在国际避税地的财务中心;2、根据经营项目重点不同的三分法:(1)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2)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3)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3、两分法(1)工业跨国公司(2)服务业跨国公司16、跨国公司总部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国家地区?什么城市?)(一)全球总部的空间分布区位:首都、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或专业化工业城市,总部的行业结构与该城市的优势行业基本一致。
大多数世界 500 强企业位于少数几个大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共占 33%)——全球性城市或世界城市公司越大总部越趋于全国重要城市,中型公司区位则较分散二)地区总部的区位选择一般设在可以提升战略形象的城市,负责特定地区的重要管理和组织功能地区总部为保持与各分支机构的联系,战略区位接近高质量的服务机构和高素质技术人才供应地地区总部集中的区域:欧洲、美国、亚洲的新加坡、香港(三)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和分散强烈的集聚首都城市的趋势(27 个首都集中了 38%的世界 500 强企业全球总部和一半以上的地区总部)某些国家呈现双中心或多中心模式(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出于商务成本、生活环境、安全等因素考虑,很多大公司开始将总部迁往郊区或中小城市17、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世界三大谷物的种植区域,经济作物生产分布特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①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美国、欧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经济较发达国家粮食总产、单产、人均都较高;②世界三大谷物的种植区域:A 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 5 个小麦地带B 玉米:产量 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
C 稻谷: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 ③经济作物生产分布特点:(1) 棉花:原产于热带,是一种喜温、好光的亚热带、热带和温带作物,世界棉花产量主要集中于北纬 20°-40°地带,形成了四大棉花产区世界上主要的棉花净出口国是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的棉花进口国是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和俄罗斯等国2) 天然橡胶: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是喜高温多雨气候的热带乔木3) 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是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原产于印度,是热带、亚热带的糖料作物甜菜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主要集中于法国、乌克兰、德国、俄罗斯、美国和中国中国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世界甜菜产量的 80%集中于发达国家4) 三大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5) 油料作物:世界油料作物种类很多,主要是大豆、油棕、油菜、向日葵和花生等a 大豆,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中国和阿根廷b 花生,主要集中于中国、印度c 油棕,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其中以马来西亚产量最多18、世界主要的煤炭资源分布地带、石油资源分布地带,石油储量大国和生产大国。
煤炭资源分布地带 (1)北半球>南半球,高度集中于亚洲、北美和欧洲的中纬度地带,合占世界的 96%(2)两大蕴藏带:亚欧大陆煤田带、北美洲中部石油资源分布地带 (1)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2)波斯湾地区占 60%,拉美占 12.8%,东欧第三(3)石油勘探重点从大陆转向海洋石油储量大国 波斯湾、墨西哥湾、马拉开波湖、几内亚湾、中国沿海、欧洲北海、印尼、加拿大近海生产大国 沙特、俄罗斯、美国、伊朗、中国、墨西哥、加拿大、委内瑞拉、阿联酋、科威特、英国等)19、世界汽车生产分布特点,主要生产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