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估计_苏版新课标.docx
6页三年级上数学说课估计_苏版新课标各位评委大伙儿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估量》这一课时,我将采纳四说模式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差不多建立了一些长度单位的表象,初步认识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明白得了周长的含义,会运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明白人躯体上的一些“尺子”的常识估量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这一内容,目的让学生在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并养成估量的意识和适应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要求学生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谁画的线段最准例5,要求学生先估量,用彩带纸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再实际剪一段试一试,“做一做”三道题,是例题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带着复习有关周长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用眼看、用脑想、用心估,动手量等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清晰常用长度单位的概念,进展空间观念;重点会较准确地估量以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或周长2)在估量和测量周围熟悉物体的长度时,初步培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估量的适应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估量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练习,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依照我对教材的明白得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估量和测量教学难点是在实践中培养锤炼学生估算意识,逐步养成估算意识二、说教法:这节课我要紧采纳直观教学和引导法及尝试法,本课要解决的要紧问题是进一步清晰长度单位概念,进展空间观念,清晰长度单位概念以厘米为重点为解决以上要紧问题,因此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以竞赛为动力,通过看一看、估一估、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积存感性体会,形成清晰的长度表象,在体验中达到对长度单位的物化,从而进展长度空间观念三、说学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爽朗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同意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刻和空间经历观看、实验、推测、验证、推理、运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要紧培养学生,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主体具有主动探究的意愿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活动本课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刻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进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切身的感受,再而成为自身的知识本课可让学生以竞赛为动力,通过看一看、估一估、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1、出示:1米长的红丝带2、猜:有多长?你是如何样猜出来的?估量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量”出来的,依照学生反馈的策略,适时板书课题“估量”引入环节通过猜一猜、用手比划,旨在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即引发回忆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及其长度表象 】3、量:到底估得准不准呢?我们来量一量4、比划:(1)1米是这么长,你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吗?(2)(将丝带对折)如此是多长?你能用手来比划吗?(3)分别用手比划1分米、 1厘米的长度二、展开(一) 画一画1、 比划: 一个1厘米是这么长,3个1厘米有多长?(教师演示1厘米1厘米地比划)5个1厘米?8个1厘米呢?【先“用手比划几厘米”为“画几厘米”建立一定的表象支撑,教师的比划演示为学生起差不多的策略导向作用2、画:假如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吗?试试看!3、量:画得准不准呢?同学们再用尺子量一量4、反馈纠偏:同学们用尺子量了后,你画的线段如何样?你是如何画的 ? 【“画一画”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指定画——量——比——纠偏”——“自由画——量——比——纠偏”,使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在不断的估、量、纠偏中,逐步清晰“厘米”长度单位概念,进展空间观念。
若学生反馈画得比较准,则请他介绍画的方法,估量有三种可能:一是1厘米1厘米地画,画了8个1厘米;二是借助已知的物体的长度画,如橡皮长4厘米,则画两个橡皮那么长;三是借助长度单位1分米的表象,再去掉2厘米等若学生反馈画得不够准,则一起探讨画得不够准的缘故,估量是1厘米画得过长或过短,即长度单位的表象不清晰,则引导调整纠偏,如用手在尺子上比划1厘米的长,再画一画、量一量等通过反馈讨论渗透估量的方法:如1厘米1厘米画、1分米少2厘米、依照已知物体的长度作为参照对比等方法5、自由练习:刚才是老师要求大伙儿画8厘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给自己定长度,先想好画几厘米再画下来,然后用尺子量量,尽量多试几次,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6、反馈:同学们练得如何样?谁情愿把你的进步和大伙儿分享交流一下?(请原先画得不够准的学生说说通过练习是否有进步,假如有则说说练的过程 【教师指定画8厘米的线段,再让生自由练习,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表达学习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进展二) 估一估1、小组合作估量包装丝带长(1) 示:学具盒(用丝带系着,丝带还打了一个结,每4人小组一个)(2) 小组合作估量打结的丝带的长度。
(3) 反馈:各小组汇报估量的长度,师板书数据并要求说说是如何估算的?那个地点要求估算长确实是相当于估算什么?(事实上确实是估周长)能够把它分解先估算什么?(先估长)再估算什么?(再估宽)最后算周长4) 解开丝带拉直再估一估,小组调整原先估量的数据5) 量一量,揭示测量结果(50厘米)6)评判:哪几个组估得比较准?请估得准的小组介绍方法教师鼓舞学生估量时可能采纳的化曲为直的策略或分段估量的策略,若生估量时能考虑打结部分长度则给予确信夸奖小组合作估量打结的丝带长度,目的进一步清晰“厘米”概念,并拓展到清晰“分米”概念(包装盒的宽和高是厘米作单位,长可用分米作单位),先估量系在盒外的丝带长,再解开丝带拉直估,符合做情况的自然程序,同时渗透“分段”估量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这“一曲一直”的对比中,调整数据,进展长度空间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组内竞赛,评选估量小能手(1)要求:以4人小组为单位,估量物体的长度或周长先小组选定一样东西,能够是学具盒里的物品(小棒、丝带、橡皮、长方形、正方形),也能够是周围熟悉的物体(如课桌宽、师生的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比如选定估小棒的长度,每人各拿一根估量长度,再小组一起量一量,记下结果填在表内,然后比一比谁估得较准,就给谁记一颗星,几次下来,谁的星最多,谁就被评为小组“估量小能手”。
实践记录表名 称 估量结果 测量结果(2)学生活动(3)展现评判:学生活动的成果,并评选出小组估量能手从估量学具盒丝带到评选“估量小能手”实践活动,力图表达从扶到放的原则,前者是集体估量指定的物体长度,后者则是独立估量自主选择的物体长度或周长,估量的对象具开放性,力图使学生在实践、竞争中进一步清晰“厘米”、“分米”、“米”的长度观念,培养估量能力3、实际应用,拓展延伸:(1)估一估:请各组的小能手上台排成一队,队伍大致有多长?你是如何估的?(2)围一围:队中有3人手拉手围成一圈,估量这一圈大致有多长?你是如何想的?(3)想一想:①想象一下,假如台上的这几位小能手都手拉手围成一圈,估量能把教室围一圈吗?②若不能,你估量大致要多少人才够围一圈?是如何想的?实际围一围 【“估一估、围一围、想一想”活动,就地取材,估量的对象由“静态的物”进展到“动态的人”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培养估量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展空间观念三、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味、有挑战性的估量呢?比如我们我们学校操场的长度等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我的说课到此终止,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