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信原理》第4章z教学教材.pptx

49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9965729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2.05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通信原理第4章 信 道2第4章 信 道 信道分类: 无线信道 电磁波(含光波) 有线信道 电线、光纤 信道中的干扰: 有源干扰 噪声 无源干扰 传输特性不良 本章重点:介绍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特性,及其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3第4章 信 道 4.1 无线信道 无线信道电磁波的频率 受天线尺寸限制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10 km 平流层:约10 60 km 电离层:约60 400 km地 面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10 km60 km0 km5传播路径地 面图4-1 地波传播地 面信号传播路径图 4-2 天波传播第4章 信 道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2 30 MHz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30 MHz 距离: 和天线高度有关(4.1-3) 式中,D 收发天线间距离(km)例 若要求D = 50 km,则由式(4.1-3)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其他途径 中继通信: 卫星通信:静止卫星、移动卫星 平流层通信:ddh接收天线发射天线传播途径D地面rr图 4-3 视线传播图4-4 无线电中继第4章 信 道m7图4-7 对流层散射通信地球有效散射区域第4章 信 道 散射传播 电离层散射机理 由电离层不均匀性引起频率 30 60 MHz距离 1000 km以上 对流层散射机理 由对流层不均匀性(湍流)引起频率 100 4000 MHz最大距离 600 km8第4章 信 道 流星流星余迹散射 流星余迹特点 高度80 120 km,长度15 40 km 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频率 30 100 MHz距离 1000 km以上特点 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图4-8 流星余迹散射通信流星余迹9第4章 信 道 4.2 有线信道 明线10第4章 信 道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同轴电缆图4-9 双绞线导体绝缘层导体金属编织网保护层实心介质图4-10 同轴线11第4章 信 道 光纤 结构 纤芯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折射率n1n2折射率n1n2710125折射率n1n2单模阶跃折射率光纤图4-11 光纤结构示意图(a)(b)(c)12 损耗与波长关系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第4章 信 道0.7 0.9 1.1 1.3 1.5 1.7光波波长(m)1.55 m1.31 m图4-12光纤损耗与波长的关系13第4章 信 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编码信道调制信道14第4章 信 道 4.3.1 调制信道模型式中 信道输入端信号电压; 信道输出端的信号电压; 噪声电压。

      通常假设:这时上式变为: 信道数学模型f ei(t)e0(t)ei(t)n(t)图4-13 调制信道数学模型15第4章 信 道 因k(t)随t变,故信道称为时变信道 因k(t)与e i (t)相乘,故称其为乘性干扰 因k(t)作随机变化,故又称信道为随参信道 若k(t)变化很慢或很小,则称信道为恒参信道 乘性干扰特点:当没有信号时,没有乘性干扰16第4章 信 道 4.3.2 编码信道模型 二进制编码信道简单模型 无记忆信道模型 P(0 / 0)和P(1 / 1) 正确转移概率 P(1/ 0)和P(0 / 1) 错误转移概率 P(0 / 0) = 1 P(1 / 0) P(1 / 1) = 1 P(0 / 1) P(1 / 0)P(0 / 1)0011P(0 / 0)P(1 / 1)图4-13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发送端接收端17第4章 信 道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1233210接收端发送端18第4章 信 道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举例:各种有线信道、卫星信道 恒参信道 非时变线性网络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线性系统中无失真条件: 振幅频率特性:为水平直线时无失真 左图为典型信道特性 用插入损耗便于测量(a) 插入损耗频率特性19第4章 信 道 相位频率特性:要求其为通过原点的直线,即群时延为常数时无失真群时延定义:频率(kHz)(ms)群延迟(b) 群延迟频率特性0相位频率特性20第4章 信 道 频率失真:振幅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频率失真 波形畸变 码间串扰 解决办法:线性网络补偿 相位失真:相位频率特性不良引起的 对语音影响不大,对数字信号影响大 解决办法:同上 非线性失真: 可能存在于恒参信道中 定义: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关系 是非线性的。

      其他失真:频率偏移、相位抖动非线性关系直线关系图4-16 非线性特性输入电压输出电压21第4章 信 道 变参信道的影响 变参信道:又称时变信道,信道参数随时间而变 变参信道举例:天波、地波、视距传播、散射传播 变参信道的特性: 衰减随时间变化 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效应:信号经过几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且每条路径的长度(时延)和衰减都随时间而变,即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下面重点分析多径效应22第4章 信 道 多径效应分析:设 发射信号为 接收信号为(4.4-1)式中 由第i条路径到达的接收信号振幅; 由第i条路径达到的信号的时延;上式中的 都是随机变化的23第4章 信 道应用三角公式可以将式(4.4-1)改写成: (4.4-2) 上式中的R(t)可以看成是由互相正交的两个分量组成的这两个分量的振幅分别是缓慢随机变化的式中 接收信号的包络 接收信号的相位 缓慢随机变化振幅缓慢随机变化振幅24第4章 信 道所以,接收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包络和相位随机缓慢变化的窄带信号:结论:发射信号为单频恒幅正弦波时,接收信号因多径效应变成包络起伏的窄带信号这种包络起伏称为快衰落 衰落周期和码元周期可以相比另外一种衰落:慢衰落 由传播条件引起的。

      25第4章 信 道 多径效应简化分析:设 发射信号为:f(t) 仅有两条路径,路径衰减相同,时延不同 两条路径的接收信号为:A f(t - 0) 和 A f(t - 0 - ) 其中:A 传播衰减,0 第一条路径的时延, 两条路径的时延差求: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 设f (t)的傅里叶变换(即其频谱)为F(): 26第4章 信 道(4.4-8)则有上式两端分别是接收信号的时间函数和频谱函数 ,故得出此多径信道的传输函数为上式右端中,A 常数衰减因子, 确定的传输时延, 和信号频率有关的复因子,其模为27第4章 信 道按照上式画出的模与角频率关系曲线: 曲线的最大和最小值位置决定于两条路径的相对时延差而 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对于给定频率的信号,信号的强度随时间而变,这种现象称为衰落现象由于这种衰落和频率有关,故常称其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图4-18 多径效应28图4-18 多径效应第4章 信 道定义:相关带宽1/ 实际情况:有多条路径设m 多径中最大的相对时延差 定义:相关带宽1/m多径效应的影响:多径效应会使数字信号的码间串扰增大为了减小码间串扰的影响,通常要降低码元传输速率因为,若码元速率降低,则信号带宽也将随之减小,多径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减轻。

      29第4章 信 道 接收信号的分类 确知信号:接收端能够准确知道其码元波形的信号 随相信号:接收码元的相位随机变化 起伏信号:接收信号的包络随机起伏、相位也随机变化 通过多径信道传输的信号都具有这种特性 30第4章 信 道 4.5 信道中的噪声 噪声 信道中存在的不需要的电信号 又称加性干扰 按噪声来源分类 人为噪声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噪声31第4章 信 道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1012 Hz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式中k = 1.38 10-23(J/K) 波兹曼常数; T 热力学温度(K); R 阻值(); B 带宽(Hz) 性质:高斯白噪声32第4章 信 道 按噪声性质分类 脉冲噪声:是突发性地产生的,幅度很大,其持续时间比间隔时间短得多其频谱较宽电火花就是一种典型的脉冲噪声 窄带噪声:来自相邻电台或其他电子设备,其频谱或频率位置通常是确知的或可以测知的可以看作是一种非所需的连续的已调正弦波 起伏噪声:包括热噪声、电子管内产生的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等讨论噪声对于通信系统的影响时,主要是考虑起伏噪声,特别是热噪声的影响。

      33第4章 信 道 窄带高斯噪声 带限白噪声:经过接收机带通滤波器过滤的热噪声 窄带高斯噪声:由于滤波器是一种线性电路,高斯过程通过线性电路后,仍为一高斯过程,故此窄带噪声又称窄带高斯噪声 窄带高斯噪声功率:式中 Pn(f) 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34第4章 信 道 噪声等效带宽: 式中 Pn(f0) 原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的最大值噪声等效带宽的物理概念: 以此带宽作一矩形滤波特性,则通过此特性滤波器的噪声功率,等于通过实际滤波器的噪声功率 利用噪声等效带宽的概念,在后面讨论通信系统的性能时,可以认为窄带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在带宽Bn内是恒定的图4-19 噪声功率谱特性 Pn(f)Pn (f0)接收滤波器特性噪声等效带宽35第4章 信 道 4.6 信道容量信道容量 指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 4.6.1 离散信道容量 两种不同的度量单位: C 每个符号能够传输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值 Ct 单位时间(秒)内能够传输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值 两者之间可以互换36第4章 信 道 计算离散信道容量的信道模型 发送符号:x1,x2,x3,xn 接收符号: y1,y2,y3,ym P(xi) = 发送符号xi 的出现概率 ,i 1,2,n; P(yj) = 收到yj的概率,j 1,2,m P(yj/xi) = 转移概率, 即发送xi的条件下收到yj的条件概率x1x2x3y3y2y1接收端发送端xn。

      ym图4-20 信道模型P(xi)P(y1/x1)P(ym/x1)P(ym/xn)P(yj)37第4章 信 道 计算收到一个符号时获得的平均信息量 从信息量的概念得知:发送xi时收到yj所获得的信息量等于发送xi前接收端对xi的不确定程度(即xi的信息量)减去收到yj后接收端对xi的不确定程度 发送xi时收到yj所获得的信息量 = -log2P(xi) - -log2P(xi /yj) 对所有的xi和yj取统计平均值,得出收到一个符号时获得的平均信息量:平均信息量 / 符号 38第4章 信 道平均信息量 / 符号 式中为每个发送符号xi的平均信息量,称为信源的熵为接收yj符号已知后,发送符号xi的平均信息量 由上式可见,收到一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只有H(x) H(x/y),而发送符号的信息量原为H(x),少了的部分H(x/y)就是传输错误率引起的损失 39第4章 信 道 二进制信源的熵 设发送“1”的概率P(1) = ,则发送“0”的概率P(0) 1 - 当 从0变到1时,信源的熵H()可以写成: 按照上式画出的曲线: 由此图可见,当 1/2时,此信源的熵达到最大值这时两个符号的出现概率相等,其不确定性最大。

      图4-21 二进制信源的熵H()40第4章 信 道 无噪声信道 信道模型 发送符号和接收符号有一一对应关系 此时P(xi /yj) = 0; H(x/y) = 0 因为,平均信息量 / 符号 H(x) H(x/y) 所以在无噪声条件下,从接收一个符号获得的平均信息量为H(x)而原来在有噪声条件下,从一个符号获得的平均信息量为H(x)H(x/y)这再次说明H(x/y)即为因噪声而损失的平均信息量x1x2x3y3y2y1接收端发送端yn图4-22 无噪声信道模型P(xi)P(y1/x1)P(yn/xn)P(yj)xn41第4章 信 道 容量C的定义:每个符号能够传输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值 (比特/符号) 当信道中的噪声极大时,H(x / y) = H(x)这时C = 0,即信道容量为零 容量Ct的定义: (b/s) 式中 r 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符号数420011P(0/0)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