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建史复习资料.doc
6页外建史复习资料外建史复习资料:第一章 1、**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1)工业城市,因生产集中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混乱.2)住宅问题,3)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他们的出现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3、**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因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为新古典主义建筑.4、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是吹捧资本主义制度的口号5、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政治上的原因,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6、古典复兴建筑大体上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 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有纪念性的建筑,至于一般市民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相对来说影响较小.7、*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是巴黎万神庙.8、*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马德莱纳教堂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
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9、*英国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为: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等10、*德国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柏林柏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老博物馆.11、*美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建筑:美国国会大厦12、**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其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抗衡.13、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他们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心情,也参有某些没落贵族的意识,他们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14、早期浪漫主义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在建筑上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与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代表作: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15、浪漫主义的第二阶段是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称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
此时的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又称为哥特复兴16、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品是英国国会大厦17、折衷主义是在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平衡,注重纯形式美,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18、折衷主义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19、巴黎歌剧院是折衷主义的代表作,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烦琐的洛可可雕饰.此外巴黎的圣心教堂则是属于拜占庭和罗马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20、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21、巴黎美术学院的前身是皇家艺术学院,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22、新技术:初期生铁结构;随着铸铁业的兴起,1775—1770年在英国赛文河上建造了第一座生铁桥23、1793—1796年在伦敦又出现了一座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森德兰桥,是这一时期构筑物中最早与最大胆的尝试24、真正以铁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是巴黎为法兰西剧院建造的铁结构屋顶.后来在工业建筑上逐步得到推广,如:建于索尔福德棉纺厂,英国布赖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25、巴黎老王宫的奥尔良廊中最先应用了铁构件与玻璃配合建成的透光顶棚.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是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26、新技术:向框架结构过度-—框架结构最初在美国得到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生铁框架代替承重墙.1)纽约建造的哈珀兄弟大厦是初期生铁框架建筑的例子2)圣路易斯甘特大厦——生铁门面3)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27、升降机与电梯-—解决建筑内部垂直交通问题.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它曾在1853年世界博览会上展出至1887年开始发明电梯28、新类型:图书馆-—巴黎建造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是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铁结构、石结构与玻璃材料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配合拉布鲁斯特的第二个著名作品是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隔墙全部是铁架与是玻璃制成29、市场——马德莱娜市场 百货商店-—巴黎廉价商场是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30、展览会与展览馆——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是这一历史阶段发展的顶峰在这次博览会上,主要以高度最高的埃菲尔铁塔与跨度最大的机械馆为中心铁塔刷新了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记录,四壁与屋顶全为大片玻璃.在结果方法上首次应用了三铰拱的原理,拱的末端越接近地面越窄,每点集中压力有120t,说明了新结构试验的成功。
1第二章1、社会基础:1)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深化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化;2)工业迅速发展与城市无限膨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商80后的日益加深对建筑进一步提出新条件和新要求3)建筑创作中旧形式与新要求之间的矛盾激化.4)建筑师的觉醒——对古典建筑“永恒性”的质疑2、思潮带来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1)从形式上变革着手,带动其他,例如始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和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等对简化与“净化”旧建筑形式的尝试;2)以功能来统一技术与形式的矛盾,以芝加哥最为突出,赖特也在功能、形式、技术的统一中创造了新型与宜人的“草原式”住宅.3)这种技术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例如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主张.3、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1)申克尔,在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时发现到了建筑 艺术史的时代性问题,比较有代表的例子是柏林百货商店.他把柱式与檐口作了简化,窗子也相对地加大了2)德国建筑师桑珀,著有《工业艺术论》,后来又发表了《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他试图证明建筑装饰的根源来自应用不同材料和某种技术条件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建筑手段决定了建筑的形式3)拉布鲁特斯,作品有: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与巴黎国立图书馆。
不仅在阅览室与书库中大胆地应用暴露了新的建筑材料与结构;在外形上虽没有跳出一般建筑的格局,但造型已经开始净化,这些建筑为后来创造新建筑形式曾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以上关于建筑的时代性、建筑形式与建造手段的关系以及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成为了探求新建筑的焦点4、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是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日用品设计上的反映.(思想基础)“艺术与工艺运动"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他们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1859-1860年由设计师韦布在肯特建造的“红屋”就是这个运动的代表作—-红屋的启示:根据功能需要布局,采用传统材料,摒弃装饰红屋的影响:其工艺美术思想广泛传播其影响欧美各国,但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5、**在欧洲真正提出变革建筑形式信号的是19世纪80年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其是用美术和建筑中对艺术风格进行革新的运动6、他的特征:大量使用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木形式和曲线比利时是新艺术运动的中心代表人物是:凡费尔德,他致力于建筑艺术革新的目的是要在绘画、装饰与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
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新艺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时用了一些曲线或弧线墙面使之不致单调典型的例子:奥太在1893年世纪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7、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其主要据点是慕尼黑代表人物是:贝伦斯,恩德尔.成就是形成了一个艺术家之村这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由奥尔布里希设计的路德维希展览馆8、新艺术运动在英国也有它的代表人物:麦金托什,他的代表作品是: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部分,反映了建筑功能同新艺术造型手法上的有机联系,当时的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也受到他的影响主张:不再反对机器和工业,建筑师要顺应时代,(对比工艺美术运动)特点:改用直线,简洁明快的色彩.9、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建筑艺术上另辟途径,-—塑形建筑流派,代表作: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10、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1895年他发表了《现代建筑》代表作:维也纳的地下铁道站和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银行的大厅里线条简洁,所有的装饰都被废除了,玻璃和钢材被用来为现代的功能和结构理论服务.11、“分离派”主张造型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
这派的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等12、维也纳的另一位建筑师洛斯.当瓦格纳还没有完全拒绝装饰的时候,洛斯就开始反对装饰.他主张建筑以实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把装饰与罪恶等同代表作: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13、在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以荷兰较为出色.著名建筑师伯尔拉赫,提出“净化”建筑,主张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及表现材料的质感,声明要寻找一种真实的,能够表达时代的建筑代表作: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4、伯尔拉赫的影响:正是他最先把赖特的作品从美国介绍到欧洲,20世纪20年代,他又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积极从事“现代建筑”运动,对荷兰甚至北欧现代建筑的发展都有过较大的影响15、老沙里宁所作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其简洁的体形,灵活的空间组合,为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影响:结合民族传统16、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芝加哥学派,它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1)南北战争以后,芝加哥的经济地位,2)1871年芝加哥大火,使得城市重建问题突出,3)昂贵土地促进建筑向高层发展,4)新技术、新材料使得高层成为可能,5)它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
17、芝加哥学派的重要贡献: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18、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代表作: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19、伯纳姆与鲁特设计了莫纳德诺克大厦是最后一座砖承重的高层建筑二人在1890-1894年终于提出了一件被公认为是当时芝加哥学派的杰作:16层的里莱斯大厦,它采用了先进的框架结构与大面积玻璃窗,建筑基部用深色的石块砌成,与上部的玻璃窗和白面砖塔楼形成了强烈的对照20、芝加哥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作是霍拉伯德与罗希设计的马凯特大厦,它的立面简洁,整齐排列有面宽较阔的横长方形的“芝加哥式窗”21、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论家,他首先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惊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