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照应修正的可及性分析【英语其它相关论文】.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742962
  • 上传时间:2017-09-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语其它相关论文-照应修正的可及性分析论文关键词:指称表达 照应修正 可及性理论 阻碍点 论文摘要:对“照应修正”的研究多是从语用学及语篇的角度进行的本文运用 Ariel 的可及性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照应修正”本质上是较低可及性指示语对较高可及性指示语的修正,而修正产生的原因在于交际双方对所指实体可及性地位的判断存在差异 一、引言 照应修正(anaphoric repair)作为会话修正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指由于说话者不恰当地使用指称词语,以至于听话人难以在语篇或情景中找到这一指称词语的照应关系,而由说话人或听话人所执行的修正在形式上, 照应修正往往是会话参与者使用一种信息含量较大的指称表达形式对另一种信息含量较小的指称表达形式的修正, 其中以纯词汇名词短语(full lexical NP)对代名词(pronominal form)的修正最为典型,这一类型也是本文考察的重点照应修正中,被修正的语项,即阻碍语项被称为待修正语(reparandum),而替代阻碍语项信息量的更大的语言表达形式被称为修正语(reparans) (1)B: He said well I’m sorry we don’t cater for this you’ll just have to change your timetable or work at home. I said this means I shall do half as much work. He said very well. A:Who said this? B:The secretary of the school. A:Who’s that?   B:George Fornby. 例(1)中,B 首先用信息含量较大的纯名词短语the secretary of the school 对代词 he 进行修正。

      在 A 进一步询问的基础上,B 用更精确的名词短语 George Fornby 进行了再次修正 近十年来,照应修正现象逐渐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大多研究者将重点集中在语用层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格鲁肯斯、黄衍和马文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阿里尔的可及性理论对照应修正进行阐释 二、会话照应修正的可及性分析 (一)可及性理论 阿里尔指出,实体在大脑中的可及性程度与特定指称表达形式的选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不同形式的指称词语标示了所指实体的心理表征在大脑记忆结构中的可及性可及性是由名词短语表达的一种属性,通常指一个人“从大脑系统中提取一种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程度” 会话过程中,说话人总是选择不同的指称词语来表达所指实体在认知语境中的可及性阿里尔将指称词语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可及性等级: 全名+修饰语→全名→长有定描述→短有定描述→姓→名→远称指示词+修饰词→近称指示词+修饰词→远称指示词(+名词短语)→近称指示词(+名词短语)→重读代词+手势→非重读代词→缩略代词→极高可及性标示语(如空语类、反身代词等) 根据阿里尔的可及性等级,我们可以得出,照应修正是使用较低可及性标示语对较高可及性标示语的修正,因为代名词形式相对纯词汇名词短语有着较高的可及性和可激活程度。

      (2)周繁漪:(问周萍)他上哪去了?    周萍:(莫名其妙)谁? 周繁漪:你父亲曹禺《雷雨》) 说话人首先选择代名词形式,表明所指实体的心理表征在其认知心理语境中有着较高的可及性和可激活程度然而对于听话人来说,,这一实体可能存在于他的长期记忆中,或存在于短期记忆中却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于是造成其较低的激活状态和可及性这种同一实体在交际双方的心理表征中的可及性差异,会导致阻碍点(trouble spot)的出现,于是说话者使用标示较低可及性的纯词汇名词短语进行修正,以向听话人明示所指实体 (二)可及性四因素与照应修正中指称词语的可及性地位 阿里尔在其可及性理论中提出影响先行词语可及性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1.距离(Distance),即先行成分和回指成分之间的线性距离;2.竞争(Competition),即两个以上的先行成分在解码者心理上可及程度的大小;3.凸显(Saliency),即先行成分是否是当前话题;4.一致(Unity),即回指成分与其先行词是否属于同一心理框架、情景、观点、部分或段落阿里尔强调了篇章话题在交际双方心理语境中的凸显程度以及指称词语与其先行成分的“一致性”。

      篇章话题往往是最凸显的实体, 在记忆结构中具有高可激活性当先行成分是当前的话题时, 说话人往往使用简单的指称词语;否则便会使用相对复杂的指称形式然而当话题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目中具有凸显程度差异时, 说话人所使用的指称词语便会引起阻碍点的出现   阿里尔认为,这四个因素决定语篇中指称词语的选择,同时照应语的信息量与先行词的可及性之间存在相互平衡的关系当先行词高可及时, 说话人应选择高可及性的指称形式以保证其对先行词仍具有高可激活性说话人往往根据自己对先行词可及性的判断来选择指称词语,所以当说话人错误地判断了先行词所指实体在听话人心理语境中的可及程度或对四个因素中的某些缺乏足够的考虑时, 便会选错指称词语, 引发阻碍点的出现   (三)可及性编码原则和照应修正中指称词语的选择 阿里尔在可及性理论中还提出了指称词语的三个编码原则:信息度(informativity)、严格度(rigidity)和削弱度(attenuation)这三个原则同样能够为照应修正中说话人对指称词语的选择提供依据信息度指的是指称词语的语义信息量的大小,如果所指实体可及性低,编码时就会采用信息量大的语言材料,反之则采用信息量小的形式。

      严格度指某一可及性标示语指向其先行词的严格程度,即歧义程度歧义大,可及性就低, 编码就越复杂,反之则采用较简单的形式削弱度指在信息度或严格度基本一样的基础上,形式不同的指称词语之间的差异如指称词语的长度、重读形式和非重读形式等重音形式标示较低的可及性,而且在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较短的指称词语比较复杂的形式往往标示较高的可及性 (3)A:他上哪去了? B:去教务处了…… A:我不是说老孙,我是说他同时用手指着另一张办公桌) B:哦,去了会议室了,可能一会就回来 (黑体表示重读)(Casual talk) 重读人称代词“他”相对于其非重读形式,标示了较低的可及性, 在例(3)中,这一重读形式结合手势传递了比非重读形式更为具体的信息 可及性编码三原则为照应修正中说话人选择修正指称形式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在照应修正序列中,说话者总是先选择信息度、严格度较低而削弱度较高的指称形式,最终又会使用信息度、严格度较高而削弱度较低的指称词语加以修正 三、小结   可及性理论能够全面地解释照应修正现象, 因为它揭示了照应修正的心理认知根源照应修正的产生,是由于说话人对先行词所指实体在听话人心理语境中的可及程度进行了错误地判断,说话人倾向用较低可及性标示语替换较高可及性标示语,以确保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除了可及性理论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心理空间理论以及情景模型等其它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照应修正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马文.会话照应修正的语用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2]高原.照应词的认知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Geluyken,Ronald.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Anaphora in English[M].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4. [4]Huang, Yan.Anaphora: A cross-linguistic stud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Huang, Yan. The Syntax and Pragmatics of Anaphora:A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马文.会话篇章中的指称阻碍与纠偏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7]Ariel, Mira.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M].London: Routledge,1990. [8]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